设计师访谈录
DESIGNER INTERVIEW
后浪的到来,通常是铺天盖地的,但有时候,又是静默无声的。
在浙派的时装领地,孕育着无数杰出设计师的产业中,95后Z世代的时装设计师,已悄然登上历史和创业的舞台,蓄势待发。
严梅凌,出生于1995年的设计师,正是这样一位时装设计师。她,毕业于浙江科技学院服装学院,在校期间,斩获诸多时装大奖赛奖项,继而被公派出国留学意大利的时装学院。回国后,她没有像前辈那样,按部就班地入职大公司进行职业锤炼。她开始了她的独立创业之路,目前已创业三年。
▼ 严梅凌访谈实录视频 (戳视频观看)
时装行业的故事,有着很典型的产业曲线。譬如,时尚的流行周期曲线,不管快时尚如何快,电商如何复制款式,流行曲线总是少不了萌芽期、导入期、发展期、高潮期和衰退期这几个阶段。曲线背后,可以理解成为规律。而独立设计师的创业,在过去30年间,也是有曲线轨迹的,传统的规律是: 优秀的设计师,进入不错的公司,沉淀,积累资源与人脉,有朝一日,不再满足于那个“道场”的规矩,设计师开始期待,进行奋力一搏,从设计服务,卖版,贴牌开始,在to B的业务赛道上,凭着效率,创意,人脉,如果上天眷顾,可能破茧升级,成为坐拥终端和顾客群(粉丝)的设计师品牌。这样的赛道,传统,甚至有点老套,平凡得无聊。
从Z世代设计师的身上,从严梅凌的创业路径上,看到了不一样的选择。
首先,她是有先发优势的。当设计界的学子们,还在高谈阔论某种流行,或者对某种生活方式装腔作势时,严梅凌已经早早参加各种设计大赛,譬如兄弟杯--那孕育了中国30年时装业诸多代表性设计人物的平台,且屡获奖项。这种经历,为她铺垫了快速的款式开发,复杂样衣制作,以及合理平衡美学系列,科技工艺之间关系的能力。加上出国留学的经历,这让设计师严梅凌成为专业培训机构的老师。武侠小说中,门派的精英弟子,承担着为师的责任;而在设计殿堂,精英弟子早早下海,教书育人同时收获各种机缘。
其次,她是拒绝平凡的。不管何种原因,一开始就放弃“进入公司,从设计助理开始的”传统平凡,可以见底的职业路径,或者说不在其中沉浸,本身就是带着选择性和方向性。按照设计师的表达,她一早就针对参加大赛的设计师,提供一对一的设计开发服务,从样衣制作环节开始。在如此一个小众的市场,提供专业服务,这种行为逻辑,等同于:当美国西部的掘金者队伍熙熙攘攘时,聪慧者选择了为他们贩卖牛仔工服。 以相对专业、效率和先发优势,在小众的市场,提供小众的服务,形成圈层和所在细分市场的足够影响力,这本身就是“设计专业”所要解决的职责所在。优秀的设计师,选择平凡的路径,忍受那些无聊,期待时机成熟升华成仙;而拒绝平凡的设计师,尝试不同赛道。
第三,她是笃信科技的。她说,她的公司运用了3D制版技术,开发成本降低,设计效率提升,这是设计门徒必须要面对的问题。在设计制样阶段,产品前导周期时,用3D制版技术,立体呈现设计效果,并渲染出上身和秀场效果,这是有助于提高开发成功率的。当时尚眼花缭乱,大师匮乏的平庸年代,谁能快速出效果,谁出的效果好,这也是一大核心优势,虽然它仅仅只是效果。这无疑是科技(或者科技意识)所带来的好处。
未来,她是知道自己要走什么样路的。她透露,明年即将推出自己的设计师品牌。有想法,未来未必可期,但终归聊胜于无。当而立之年以上的设计师们,耽于现状,不再朝气蓬勃或缺乏信誓旦旦时,有个目标的表达,于尤其年轻的创业设计师而言,是一件幸事。 愈年轻,愈扑腾,也是一种活力。
当年轻的独立创业设计师们,不再萧规曹随前辈们的路途,选一条不同的路,其实每一个人都有不同的路,都会有不同的风景,也许是残垣断壁,或者是烟雨楼阁;也许是析骸以爨,或者是轻舟弄影。重要的是,走了自己想走的路。
设计师Key word:
1.95后Z世代
2.小众市场
3.一对一设计开发服务
4.3D制版,科技手段
//审核:顾秘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