堪称世界性难题,变质的饭圈文化,如何让“追星”回归理性?
近日,国家再一次开展专项整治,主要针对三大块。
第一,“饭圈文化”。围绕明星饭圈在应援打榜、控评、热门超话、刷流量、言语攻击等各个方面。整治粉丝群体集体出现集体违法、违规和发布不实信息等行为。
第三,明星偶像。吴亦凡事件拉开了大力整顿的序幕,估计娱乐圈的某些明星会收敛点。下一步将加强对明星信息和行为的规范,强化相关账号的管理,加强对娱乐圈资本流向的监督。
接下来,我们就从饭圈文化是什么,为什么会变质,怎么做解决这3个角度来聊一下饭圈文化这个不讨人喜的话题。
饭圈文化既是一种粉丝文化,又不是纯粹的“粉丝文化”。
所谓饭圈表面上是“粉丝团体”的代名词,也有些人称之为“后援团”。但其实现在的饭圈早已是资本控制下的团体。它是一个“利益共同体”,这个共同体最终是为明星和其背后的团队服务的。
因为好的作品所影响的时间和范围,远远没有营造热点和扩大饭圈文化所带来的影响力大。有能力的艺人靠的是作品,没能力的艺人靠的是饭圈。把上千万的“饭圈”打理好了,就能产出无限的可能。
所以,绝不能小看这个“利益团体”,他们可不是松散的一群闲人,而是一个个有着明确目标和任务的组成者。
团体成员为了明星甚至可以“豁出一切”,每个团体都有几个引导“内部舆论”走向的KOL,可以称之为“粉头”。他们的任务就是号召成员无条件帮助明星打榜冲榜、反击黑粉、引导舆论走向、制造超话。在这个“组织”内部只允许一种声音出现,那就是“绝对的支持”。
看到这里,有些人是不是想到了“传销”,论“洗脑”能力,饭圈文化可能有过之而无不及。
从某种程度上来讲,“饭圈”比某些专业的公关团队,还要“靠谱”。为什么这么说呢?道理很简单,因为公关需要明星团队掏钱,而对于饭圈,明星连钱都省了,“饭圈”自愿掏钱作为“公关”的经费。
不要单纯地把“饭圈文化”划分为简单的追星行为,二者其实完全不一样。
过去的“追星”是这样的。
但是“饭圈文化”不同,成员就跟在公司上班一样,你需要把“偶像”当成自己的老板一样,对其负责。
第一要务:维护好偶像的形象。
第二要务:帮助明星夺得“桂冠”。
第三要务:反击一切“不同声音”。
必须做到这三条才是一个合格的“粉丝饭”。
只不过与在公司上班不同的是,上班是为了养家糊口,是有工资可以拿,而“饭圈文化”多数是粉丝自掏腰包,无偿为偶像付出一切。有些人把这称为“狂热”,不过笔者还是觉得“无脑”这个词比较符合。
可能这么说,有些人就要对笔者口吐芬芳了,其实笔者没有其他意思,笔者只是想不通一个常理。
有些粉丝拿着父母辛辛苦苦赚来的钱,去给明星疯狂打榜做付费宣传值得吗?谁家的钱也不是大风刮来的。就算你家不差钱,这凝结在劳动中的时间价值怎么算?有些人说我自己赚的钱我愿意扔给谁就给谁,那笔者无话可说,只能竖个“大拇指”给你。
从前有个小女孩跟自己妈妈发生争吵之后,选择离家出走,可她毕竟是个孩子,走在街头又冷又饿。街边摆摊的阿姨看她可怜,便给了她一碗馄饨。小女孩感动地流下了眼泪,边吃边说:“您真是个好人,要是我妈妈有您这么好就好了。”
卖馄饨的阿姨说道:“傻孩子,你想想你妈妈把你养这么大,付出了多少,给你做了多少次饭,而我仅仅给了你一碗馄饨。”小女孩听后恍然大悟,跑回家时正看到正在给自己做饭的妈妈,瞬间泪如雨下。
其实,世界上最好的“明星”,不是跟你八竿子打不着的偶像,而是为你每天在背后默默付出的“父母”。所以真想追星,不如追父母。
父母一辈子辛辛苦苦赚钱养家,为了自己,无时无刻不在操劳,而自己有时候连声谢谢都没有,为父母花钱时心疼,为偶像甘愿自掏腰包。对父母感情不深,唯独对明星情有独钟。明星在群里空降,你跟吃了蜂蜜一样开心,明星在群里发个照片,你兴奋地飞了起来,回头,父母跟你打个招呼爱答不理,跟你开个视频,你嫌烦,这是何道理?
笔者不知道什么时候饭圈文化成了这样一种形态,为什么就甘愿被人“利用”?
事实上,在他们眼里,他们的成功跟你半毛钱关系都没有,甚至连你是谁,你的名字都没听过。所以悔悟吧,理性追星。不要把你无私奉献的精神给错了,如果真想给,不如给你身边的至亲之人,因为他们才是你的“根”。
青少年心智尚未完全成熟。从成员组成的角度来看,这些人绝大多数都是青少年,严格意义上来讲,他们的心智、三观还没有完全成熟和形成。做事容易头脑发热,欠冷静思考,而且极易受到鼓动,自身缺乏一定的甄别能力,很容易被人控制和利用。
为什么饭圈的成员是青少年为主?
很简单。正常成年人哪有那么多时间,为他人做那么多事,多少人是在为生计奔波,回到家吃完饭倒头就睡,第二天还要继续奔波。
只缘身在此山中。当一个人对某个人或事投入过多的情感之后,很难理性看待问题,有时候甚至可以达到“痴狂”的地步,这就跟恋爱中的人一样,有时候完全不顾父母反对,然而结局往往都是以悲剧收场,前段时间发生的重庆杀子案,就是个血淋淋的例子。
精神世界匮乏,课业压力大。这部分人由于面对强大的“课业压力”,精神世界又十分匮乏,因此他们拥有强烈的“被认同感”以及“参与感”。而饭圈就给他提供了这样一个“展示自己”的平台。在“志同道合”的群体中,他们的目标一致,观点一致,就会产生强大的“共鸣”,当自己付出的“努力”得到了回报,他们就会享受在其中,这也是他们为偶像奋斗的最大动力。
资本的介入,选择代理人。这么庞大的粉丝团体,是明星要想扩大自身影响力,最好的途径之一,于是,资本必然不会放过,他们选择了“粉头”作为自己的代理人。而这些人是这几千万人的实际管理者,从某种程度来讲,他们有着跟明星抗衡的话语权。
资本要想控制这个庞大的“团体”,只需简单把他们圈在这个小世界面,让他们眼中看不到其他明星,一心一意地崇拜自己的偶像,就可以让他们拧成一股绳,这股绳无坚不摧。但是刀子太快了用起来好用,有时候也容易伤手。一旦饭圈活动过头,有时候就会给明星带来“麻烦”。
举个例子,227事件。这不是偶然,这是必然,就算没有肖某也会有李某、王某、张某。这是饭圈畸形文化的产物。结局是肖某本人出来为粉丝买单,此事件也暴露了,某些偶像仅仅是把饭圈作为一个跳板,对于引导圈内走向正轨,却从来不管不问。
综上所述,饭圈变质根本原因还是资本的插手。其实不管什么行业,资本一旦插手就很容易变质,像影视剧制作,烂片产生一大堆,像国家最近整改的培训机构,明确提出防止教育被资本所染指。
资本这个东西确实很可怕,所以有人说资本是要吃人的,并不是夸张的修辞手法。
重视青少年精神文化层面的培养,尽早为他们树立好正确的三观,让他们能够有更多的途径去发泄个人旺盛的精力,而不是沉迷于“饭圈文化”。
明星既然是偶像,就需要发挥榜样的作用,作为公众人物,就应该树立良好的榜样,而不是置身事外,仅仅把饭圈文化作为捞钱的垫脚石。要建立起一定程度的“连带”责任。
最后,饭圈文化其实是一种“意识形态”,它不像饭团一样,仅靠简单粗暴的解散就可以让其消失。饭圈文化存在的方式是一种难以彻底磨灭的意识形态。“消灭”一群目标一致的人简单,但是让其背后的意识形态消失,却真的很难。
而这个意识形态的根就生长在“流量为王”这四个字上面,如果无法改变这种不良的风气,就无法彻底杜绝畸形的饭圈文化。遗憾的是,目前全世界都已经进入了这个“互联网怪圈”:互联网技术 平台载体 饭圈流量 资本的投入。短时间内这种现象很难改变,这是娱乐圈发展的新阶段和必然的产物。
在没有找到彻底解决的好方法之前,我们就只能使用传统的“笨方法”,从个人本身的道德、三观入手,健全每个人的价值观,然后辅以针对性的法律手段,才能不至于让饭圈文化渐行渐远。
网址:堪称世界性难题,变质的饭圈文化,如何让“追星”回归理性? http://c.mxgxt.com/news/view/137929
相关内容
“饭圈” 文化:疯狂与理性的边界追星族呈现低龄化趋势 莫让“饭圈”变怪圈
畸形“饭圈”文化:是什么让明星迷失自我
记者调查畸形“饭圈”文化:是什么让明星迷失自我
明星粉丝团引领文化产业回归本位
饭圈文化
娱乐圈变迁透视:男星“女性化”趋势与女星“雄性化”现象
“饭圈”文化的引导与规约
粉丝文化何以从自娱自乐变为饭圈乱象?
明星行程、身份证号曝光 如何做到理性追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