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水线式的“网红”与粉丝经济
流水线式的“网红”与粉丝经济
2015年12月22日 07:38 来源:新民晚报
最近有媒体开始总结2015年的网络流行语,“颜值”、“宝宝”、“网红”等入选,这些流行语中“网红”是很值得总结的词汇。确切地说“网红”是一个群体,他们最近悄然成为网络舆论的焦点,从线上到线下,他们经常出现在一些媒体甚至商业活动中,其背后不仅有大量的粉丝,而且还被打上了成功人士的光环。“网红”的特点以及成功的秘诀是什么?这些问题一时引起了人们的讨论。
“网红”都有一些共同的特点,她们多数是长得漂亮的女孩,这种漂亮不是指向个性或气质,相反这些人的脸蛋有着明显的模式化倾向,如果不是忠实粉丝,你很难分辨出网红之间长相的区别。有网友就调侃说,“网红”都是模仿杨颖的长相。除了长相她们的职业也有相似之处,其中多数都被冠以主播、模特这类头衔,她们的成名绝非偶然,往往后面有一个团队在操作,所以“网红”彼此竞争激烈,红极一时但可能很快就被遗忘,因为她们背后有大量替代者,她们没有什么特色,但上位或者保持地位并不容易。
显然,如今的“网红”和以前的网络红人差别很大,后者的成名有很大的偶然性,他们中有的是因为新闻事件引发关注,或者作为公共意见领袖成名。尤其是在BBS时代,网络红人有着出色的个人魅力,他们往往文采出众,经常与网友交流和对手论战,久而久之就在江湖成名。以前流行的那句“我不在江湖,江湖却有我的传说”,可以说就是那个时代网络红人的写照。总的来说,以前网络红人成名之路颇为传统,即便像芙蓉姐姐、凤姐这类不走寻常路的网络红人,她们也都有着鲜明的个性,辨识起来非常容易。
从BBS时代到微博时代,以前的网络红人是一种现象,他们也有大量的粉丝,但和粉丝之间并无利益往来。而如今的“网红”从出现那一刻开始就有着明显的目的性,她们以近乎流水线的方式批量生产,通过互动平台或者网店的方式,利用粉丝谋取利益。因为存在利益关联,“网红”往往通过各种方式讨好粉丝,她们的社会地位并不高,这与以前的网络红人也很不一样,以前的网络红人在粉丝面前显得高高在上,很有偶像风范,而如今的“网红”已经产业化,他们靠粉丝消费自己获利,舆论经常提及的“粉丝经济”,“网红”即是典型。
有媒体如此评论“网红”:她们没有个性却带来了互联网的独特景观,甚至可以说,她们是最富有时代精神的群体,因为她们极富互联网思维。“网红”是互联网发展的阶段性产物,她们呼应了网民的需求,如今消费、娱乐就会成为网民的新选择,经历了BBS、微博以及微信,网络红人也由过去的各路精英过渡到流水线式的“网红”。
(责任编辑:李焱)
分享到:
中经评论| 中经天天评| 网言众议| 经点热评| 理论前沿| 声音| 经济学人| 经济眼| 观察家| 专题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网址:流水线式的“网红”与粉丝经济 http://c.mxgxt.com/news/view/1394241
相关内容
网红经济与粉丝营销新媒体行业中的网红经济与粉丝经济.pptx
网红经济与粉丝经济的区别解析
《网红经济与粉丝营销》
“网红”的粉丝经济:利用粉丝谋取利
互联网直播行业 网红经济=粉丝经济?
粉丝经济:偶像与粉丝的互动新模式
网红时代下的粉丝经济
网红粉丝经济学.docx
地段经济、流量经济、粉丝经济与社群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