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2019年虚拟偶像观察报告》数据显示,当年中国二次元用户规模已经达到了4.9亿。自洛天依登上央视舞台开始,虚拟偶像开始正式走进了主流大众的视野。初步预计,2023年虚拟偶像市场股价将达到205.2亿元。
为什么“纸片人”能够产生如此大的商业价值?
说到虚拟偶像,就不得不先从偶像身上说起。
例如在爸爸妈妈那一辈里面,邓丽君就是中国第一个国民级偶像,人美歌甜,大街小巷都能听到她甜蜜的嗓音。再到后来出现了四大天王、小虎队、周杰伦等,那个时候大家的盈利手段也是非常的简单直接。你喜欢这个偶像,就可以购买他的唱片去支持他。
追星本身就是情感投射寻求自我认同的方式,虽然时间不断流逝,大家追逐喜爱的对象有所不同,但是本质却是极为相似的。
虚拟偶像起初吸引的受众大部分是一些二次元热爱者。在上世纪80年代,国外2D热门动画的女主角林明美就发行过单曲、举办过演唱会,在当时被认为是国外的初代虚拟偶像。在本身拥有强大二次元需求潜力的中国而言,2021年在元宇宙这股风潮之下,虚拟偶像加速了市场侵略。
对于背后的资本推手来说,虚拟偶像具有极高的可控性,所有的举动都能尽收眼底,风险远比真人偶像低得多,给品牌带来更大的商业空间;对于粉丝们来说,相较于真人偶像需要营造的距离感以及神秘感,虚拟偶像可以随时陪伴在自己身边,为自己提供情感支持。在‘Z世代’成为消费主力的今天,虚拟偶像的出现正合胃口,在两者的共同结合之下,虚拟偶像的兴起也已经成为了必然的结果。
火爆的虚拟偶像行业现状,吸引了一众投资界的大佬们。
据数据显示:截至目前,虚拟数字人市场规模已超过2000亿元,预计这个数字到2030年将达到2703亿元。B站、字节、阿里、腾讯、百度、网易等互联网大厂悉数入局,为虚拟偶像市场的蓬勃发展又狠狠地添了一把火,更多形态和内容开始不断涌现。在各大资本助攻下,市场变现方式层出不穷:
1、品牌推广
随着产业的井喷式发展,成百上千的虚拟偶像横空出世,在各个行业百花齐放,包括美妆、运动、快时尚等众多品类,其中不乏众多大牌奢侈品。例如小红书上,以一张带光影的照片而火出圈的虚拟偶像AYAYI,一经推出便收获了数万次点赞以及收藏,娇兰、保时捷等各大奢侈品牌邀约不断。
2、直播带货
过去一段时间,一些主播在直播带货时出现的口播问题屡见不鲜,让商家损失惨重。在电商直播迅猛吸金的时机,大家都在多个平台都在打造属于本品牌的带货红人,场面一度白热化。5月1日,洛天依和乐正绫等来到淘宝直播间,进行首次跨界试水带货,在线观看人数一度高达270万,近200万人打赏互动,足以可见虚拟偶像的带货能力。
3、综艺演出
湖南卫视的全新节目《你好星期六》,第一次启用了名为“小漾”的数字主持人正式入驻节目,还未出现便已经赚足了讨论度。而作为“老综艺平台”的爱奇艺,虽然制作的全新综艺节目《跨次元新星》非常粗糙而且普通,但是打着“虚拟偶像”造星的旗号,却非常成功地吸引了一部分虚拟偶像的粉丝。
4、音乐
作为诞生于日本的虚拟偶像初音未来,曾在2010年在日本举行首场3D全息投影演唱会,观众们热情高涨,现场5000余名少男少女现场为她疯狂呐喊,完全不输当年顶流明星。据央视财经曾在节目中透露过,洛天依、初音未来这些顶级虚拟偶像的身价已经今时不同往日,光是商业代言的费用最高已经可达百万。
截至目前,全世界依然有4000余个虚拟偶像活跃着,但是虚拟偶像的市场也并非十全十美。一方面,要规范虚拟偶像的合法权益与职业操守,另一方面,也需要相关部门完善法律法规,双管齐下,才能共同营造良好市场环境。随着Z世代的成长,国内95后的群体规模已接近2.5亿,逐渐成为了中国互联网的中坚力量。今后的虚拟偶像市场,又会给我们带来怎么样的惊喜呢?让我们拭目以待!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用资本思维与创新模式融合,全世界都是你的舞台!
在新商业的世界里,没有被淘汰的行业,只有被淘汰的产品和过时的商业模式,未来所有的商业竞争都会聚焦在产品创新和模式创新上。
一家公司或一个老板,如果创新能力短缺注定会提前败下阵来,请记住没有创新力,哪有想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