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偶像产业,如何从“小众”到“大众”?
新闻背景:
随着虚拟偶像走红网络,不少企业开始启用虚拟偶像作为代言人,各网络平台上也涌起虚拟网红博主带货热潮。虚拟和现实的交互为品牌带来了更多商业可能,但业内人士认为,虚拟偶像产业仍处于起步阶段,其发展前景还有待市场检验。
虚拟偶像为何更受品牌青睐?
如今,真人明星因道德等方面的问题而“人设”崩塌的情况屡见不鲜,对此,品牌方只能进行危机公关。而虚拟偶像则很大程度上规避了“翻车”的可能,技术人员只要通过代码处理控制,便能塑造出一个趋近于完美的“人设”,如此一来,虚拟偶像自然受到品牌方的青睐。
企业在虚拟偶像的人物设定及故事背景设计等方面,可以有更多主动权,加之虚拟偶像代言具有长期性、稳定性、安全性等特点,也有利于企业的品牌培育和形象建设。
虚拟偶像代言仍须守住底线和边界
虚拟偶像代言是人工智能、网络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市场营销进化的体现,在一定程度上迎合了人们的消费心理,也契合了虚拟经济发展的规律。即便如此,虚拟偶像代言也不能信口开河、随心所欲,而须守住底线和边界。
虚拟偶像产业正处于欣欣向荣的发展阶段,但真人偶像代言产品时产生的问题不代表虚拟偶像就不会出现。虚拟偶像虽不是真人,却受到真人的操控和运营。而虚拟偶像代言的主要目的也是商业盈利,在此过程中同样有可能出现虚假广告和虚假代言的情况。那么作为“代言人”,虚拟偶像该如何承担代言的责任和义务?
促进虚拟偶像产业良性发展
就企业而言,利用虚拟偶像营利的同时,需要恪守道德底线,传播正确的价值观。消费者则要辩证看待虚拟偶像,合理面对自身的情感需求,不盲目追求所谓的“完美偶像”,注意识别消费陷阱,避免成为算法机制下被收割的“韭菜”。
不可否认,我国互联网用户基数庞大,虚拟偶像作为新兴产业,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当然,要促进这一产业良性发展,激发产业创新活力,还需要有关部门根据其发展特性制定相关法律法规,让其成为具有时代影响力的产业。
(中国经济网)
网址:虚拟偶像产业,如何从“小众”到“大众”? http://c.mxgxt.com/news/view/1403456
相关内容
新一代消费者消费力逐渐崛起,虚拟偶像产业从小众舞台走向大众舞台偶像产业的变迁:从超级女声到虚拟偶像
2025年虚拟偶像与虚拟主播产业数据报告
虚拟偶像从何处来,到何处去?
虚拟偶像行业数据分析:2021年中国虚拟偶像核心产业规模将达到62.2亿元
虚拟偶像崛起,走向大众市场
2024年虚拟偶像产业链及商业化模式分析
当代虚拟偶像的传播路径与产业模式以虚拟偶像团体KDA为例.docx
偶像接连“塌房”虚拟偶像成破圈神器,大厂布局文娱产业新玩法
新一代消费者的消费力逐渐增强,虚拟偶像产业由少数阶段向大众阶段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