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宣传与明星效应(三)
上世纪90年代中期,电影业滑坡,工作人员一年到头就翘首盼望一两部进口大片来发点年终奖。“三剑客”逆流而上,大处着眼,小处着手。1996年,他们为“八一厂”制作的上、下集纪录片《较量》运作广州市的宣传策划。为避免陷入常规宣传革命题材影片时落入的说教窠臼,“三剑客”首先转变观念,不直接提革命历史,而是采取迂回战术,利用当时广州年轻人喜欢看以少胜多,以弱制强,尤其热衷于名人成功史主题的作品,摒弃原来片商提供的宣传词,参照出版市场纪实战争文学的宣传手法,用“……大揭密”、“6个兵团大战美军……”之类煽动性极强的字眼重新包装影片,使一部原本枯燥白描的战争纪录片变得神秘趣味。影片先在一个小厅开始试验,做出名堂,再入大厅放映,最后在全市、全省推开,取得惊人业绩,以致“八一厂”派出专人采访“三剑客”,把他们的成功经验制作成一个专题片向全国推广。
《较量》在广州获得票房50万的成绩,投入经营成本为5万,利润达到20万元,而当时的进口大片要实现20万利润,则需要做到200万票房。大家开始发现宣传的作用了,觉得只要善于经营,国产片也并非都是“猪骨头”。制片厂也开始直接主动地参与影片前期宣传工作。
由于《较量》的示范作用,翌年,“八一厂”制作了大型故事片《大转折》(上下集)到了广州自然首先想到“三剑客”。“三剑客”看过片子,觉得影片节奏太慢,光映时间过长,观众缺乏耐性。征得八一厂的同意,“三剑客”亲自操刀,直接用剪刀在成品拷贝上进行删剪,再用透明胶布粘上,整个片子整整被剪去一半!由放映单位直接在成品上进行如此大幅度的删剪在国内可以说绝无仅有,八一厂对“三剑客”的信任可见一斑。祁海自豪地说,当时一个娱记看了被删节过的影片后,发出感慨,说“八一厂”总算有进步了,能拍出这么洗练的影片。“三剑客”多次受到国家广电总局的表扬,并获邀到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推广经验。(待续)
网址:电影宣传与明星效应(三) http://c.mxgxt.com/news/view/1405178
相关内容
明星效应与电影票房号召力电影宣传的“三件套” 我们到底需要怎样的电影宣传?
中国早期电影放映与明星效应(1896
论体育明星出书与电视互动传播效应的关联度
流量还是实力,明星效应对电影票房的影响研究
影视与明星效应对珠宝首饰的影响与推广研究
粉丝电影:明星制的过度消费——粉丝电影的明星效应研究开题报告
明星代言:影响力与效应
电影的明星效应分析
电影宣传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