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制性运动疗法.doc

发布时间:2025-05-25 19:39

强制性运动疗法

发表时间:2010-10-12 发表者:华东 (访问人次:319)

一、概述:

过去几十年,脑损伤后运动障碍的康复治疗广泛应用神经发育疗法(neurodevelopment tr eatment,NDT),其典型代表为Bobath技术、Brunnstrom技术、Rood技术、Kabat-Knott-Voss技术等。这些技术的流行,促进了20世纪中后期脑损伤患者运动功能的恢复。80年代以来,从事脑损伤治疗的临床(包括康复治疗专业)人员发现,神经发育疗法在治疗环境中具有良好的效果,但在患者的生活环境中常不能较好地发挥作用;文献中报告的关于神经发育疗法的临床研究,设计不够严谨,缺乏有说服力的对照组。在严格设计的临床研究中,经过与对照组比较,未能发现神经发育疗法各技术之间及其与传统的治疗方法之间有显著性的差异。为此,专业人员一直在致力于寻找新的不同于神经发育疗法或传统疗法的更为有效的治疗方法。例如,运动再学习技术(motor relearning program,MRP)、抗阻力训练(resiste d exercise)、功能性电刺激(functional electrical stimulation, FES)、经皮神经电刺激(transcutaneous electrical nerve stimulation, TENS)、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const raint-induced movement therapy,CIMT或CIT)等。其中以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发展较快。强制性运动疗法,又称强制性治疗,是20世纪80年代开始兴起的一种新的康复治疗方法。该方法通过限制健侧上肢,达到强制使用和强化训练患肢的目的,自应用于治疗慢性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障碍以来,强制性运动疗法得到较大发展,其原则在神经康复多个领域得到应用并获得了成功,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

“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由美国Alabama(亚拉巴马(美国州名))大学神经科学研究人员通过动物实验而发展起来的治疗上神经元损伤的一种训练方法。60~70年代主要在实验室内使用,80年代后经过临床验证,发现此方法可以明显提高脑损伤慢性期患者患侧上肢完成运动的质量,增加患侧上肢的使用时间。此研究成果报道后,即受到专业人员的关注,D uncan(1997)称其是“脑损伤患者在生活环境中有目的使用患侧上肢来促进运动功能恢复的

最明显证据”。

“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的基本概念是在生活环境中限制脑损伤患者使用健侧上肢,强制性反复使用患侧上肢。该疗法的优点是需要的人力(投入)少,花费少,能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其理论基础来自于行为心理学和神经科学的研究成果——“习得性废用(learned non-use)”的形成及其矫正过程。

二、强制性运动的历史起源

强制性运动的基础研究可以追溯到70年以前。1940年Tower等首先提出猴子损伤了单侧锥体束后不能使用患肢,而限制健肢后患肢的功能又能提高。Taub通过总结当时的研究,首先提出了“习得性废用(learnednonuse)”的概念,限制未受损的肢体3d后,这种废用是可以逆转的;持续限制1~2周后,这种逆转能持续较长的时间,这是通过对动物实验得出的对强制性运动的初步解释。随后大量的研究探讨了将此方法应用于人类的可行性。Ostendorf和W olf[2]首先将此方法应用于治疗脑卒中和脑外伤发病超过1年的患者。Taub等[4]在此基础上增加了每天6小时的集中强化训练患侧上肢,取得了更为显著的疗效。随后大量研究也证明这种方法的有效性,并逐渐扩展到神经康复其他领域。

网址:强制性运动疗法.doc http://c.mxgxt.com/news/view/1410655

相关内容

运动性损伤的治疗方法
运动疗法(PT)
细数明星的美容食疗方法.doc全文
运动疗法治疗抑郁症的原理
「心理健康」运动也能治疗抑郁症?——浅谈运动疗法在抑郁症中的作用
康复健身:运动治疗与身体康复的方法
运动损伤的治疗方法
每日健身运动列表.doc
国家一级羽毛球运动员盛赞凯斯骨科PRP疗法
运动康复技术进展:帮助运动员更快恢复的最新治疗方法与成功案例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