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播出一部纪录片,详细讲述歼10研发过程
中国央视突然播出一部关于歼-10战斗机的纪录片,时机微妙得令人玩味——就在巴基斯坦高调宣布歼-10C击落印度阵风战机的几天后。这部名为《歼-10传奇》的片子表面是给年轻人灌爱国鸡汤,实则暗藏三重信号:中国军工需要更多“宋文聪式”的硬核科学家,南亚的天空正在改写规则,而中方显然不满足于当军火市场的配角。
(图1)
上世纪80年代的中国空军,手里攥着歼-7、歼-8这些二代机,看着美苏的F-15、米格-29满世界飞,活像拿着红缨枪的武士面对火枪队。纪录片(如图1)里那个“没有图纸、没有模型”的细节绝非煽情——当年以色列中途毁约取消“狮”式战机合作,西方技术封锁比今天对中国芯片的制裁更彻底。
但科研人员硬是啃下鸭式气动布局、数字电传飞控这些硬骨头,1997年首飞时漏油险情都能拍成好莱坞式惊险桥段。这种“逼出来的自主研发”路径,和后来高铁、5G的逆袭剧本如出一辙。
歼-10C这次在克什米尔上空的战绩,无论印度如何矢口否认,法国人那句“损失一架阵风”的暧昧表态已经让这场暗战有了答案。
阵风作为法国四代半战机的招牌,单价2.4亿美元的身价足以买三架歼-10CE,却在超视距空战中被PL-15导弹教做人。这里头的技术玄机在于,中国把预警机体系、数据链和导弹射程玩成了组合拳——毕竟单机性能再强也架不住体系碾压。
巴基斯坦空军用实战给中国军工打了活广告,马来西亚航展上那些盯着歼-10CE的潜在买家,心里算的恐怕不止是性价比,更是未来战场谁能给自己撑腰。
(图2)
中巴这对“钢铁兄弟”的军事合作,数据比誓言更赤裸: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显示,中国包揽了巴基斯坦81%的军火进口。
从枭龙战机到054AP护卫舰,伊斯兰堡把国防命脉押在中方身上,换来的不仅是装备,更是一套针对印度的定制化战术。歼-10C入驻巴基斯坦(如图2),等于在莫迪家门口摆了颗钉子——新德里紧急加购阵风、加速“光辉”战机升级的背后,是南亚权力天平令人不安的倾斜。
中国在这盘棋里既是棋手也是庄家,卖武器的同时还附赠战术培训,这种“交钥匙工程”可比苏联当年只知道卖米格机的玩法高明多了。
央视纪录片里那些“航空报国”的热血叙事,瞄准的从来不只是军迷。当镜头扫过歼-10总师宋文聪泛黄的图纸时,明眼人都懂这是在给“卡脖子”时代的科研人立标杆。
(图3)
中国军工的雄心早就写在《国家记忆》这个栏目名里——他们要的不是一两款明星武器,而是像洛马、波音那样的完整工业体系(如图3)。
从涡扇发动机到相控阵雷达,歼-10产业链养活的何止是飞机厂,更催生出一批能把军标转民用的“隐形冠军”。这种“以战养技”的路线,比俄罗斯死守苏联老本聪明太多。
但歼-10的出海之路绝非坦途。美国不会坐视中国战机抢中东土豪的订单,俄罗斯的苏-35还在虎视眈眈。更微妙的在于,中国既要靠军售扩大影响力,又得避免刺激印度彻底倒向西方。
但不管如何,用巴基斯坦当试验场,拿实战数据说话,这比在展台上摆模型更有说服力。
从歼-10到歼-20,中国战机的进化史就是一部压缩版的强国剧本:早期仿制的憋屈,技术断供的绝地反击,再到用体系创新实现弯道超车。如今歼-10C在克什米尔上空的硝烟,不过是给这个剧本加了条血腥注脚——当大国博弈进入硬碰硬阶段,军工实力才是外交桌上最硬的筹码。中方显然深谙此道:爱国教育不能只靠历史课本,还得有实打实的战果当教案。
网址:央视播出一部纪录片,详细讲述歼10研发过程 http://c.mxgxt.com/news/view/1412699
相关内容
关于故宫必看的十部纪录片 大型故宫纪录片排行 故宫相关纪录片有哪些12月23日央视首播!纪录片《“郧县人”3号出土记》全明星阵容抢“鲜”看
白海豚不语,纪录片为它“代言”!总导演闫东讲述《中华白海豚》背后的故事
央视点名表扬的4部剧,有一部火遍全球,播放量破世界吉尼斯纪录
央视纪录片配音李易:声音的魔术师
演员杜旭东再次道歉,详细讲述视频录制来龙去脉:我也是受害者
席琳·迪翁最新纪录片制作完成,记录其与罕见病抗争过程
央视将推非洲主题纪录片《魅力肯尼亚》
即将复出!世体:巴萨拍摄加维受伤纪录片,记录11个月康复历程
《出彩中国人》创央视有史以来综艺节目首播收视纪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