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关于丁真在《无限超越班》节目中的花絮在网络上引起了轩然大波。这位以纯真笑容走红的理塘少年,在尝试从网红跨足影视圈时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这事儿闹得沸沸扬扬,连老戏骨曾志伟都忍不住发飙了!
丁真在排练中忘词、眼神飘忽不定,甚至在批评后依旧我行我素地闲逛,这些行为让监制曾志伟怒不可遏,一气之下将他拉到角落里一顿训斥。要知道,丁真可是拥有2000万粉丝的顶流啊,这样的表现确实让人咋舌。而更令人惊讶的是,在试镜阶段他还曾以全情投入的哭戏打动评委呢。
这场风波的背后,其实是影视行业长久以来存在的结构性矛盾。有博主直言不讳地说,这是商业逻辑对专业体系的一次冲击。现在的选角,数据占了七成的比重,演技测试几乎成了走过场。不少网友也表达了不满,认为台词都记不住的人凭什么演许仙。但也有支持者站出来为丁真说话,晒出他进组后瘦了8斤的照片,说应该给他一些成长的时间。
其实,丁真的情况并不是个例。根据清华大学的研究报告,大多数网红转型成为演员后,口碑都会下滑,而且他们的职业生涯往往比科班出身的演员要短得多。这种现象反映出资本追求短期流量与专业体系之间的博弈。一位中戏教授更是直指要害,说用几个月的培训就想对抗人家四年的努力,简直是行业的亵渎。
现在丁真已经开始接受专业的表演辅导,据说有所进步。不过,更多人呼吁建立一套长效机制来帮助网红们更好地转型。比如设立专门的“网红转型孵化器”,提供至少半年的系统训练。这场跨界实验就像是面镜子,既映照出了流量时代的浮躁,也揭示了行业转型的阵痛。
当传统与现实规则碰撞,或许正如影评人所说,既要给新人试错的机会,也要坚守住行业的底线。找到这个平衡点,才是娱乐产业健康发展的关键所在。那么问题来了,大家觉得如何才能更好地平衡流量与专业之间的关系呢?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