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爱发电的“饭圈”群体,会因为哪些因素成就偶像或脱粉偶像?

发布时间:2024-12-11 03:47

01

2016年微博相继推出了超话和明星势力榜,这对“饭圈”群体来说,无疑是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陆续聚集起来的粉丝群体开始从“蜻蜓点水”般泛泛而谈支持偶像到有了为偶像贡献具体数据的目标。

这不仅使得对偶像的喜爱和支持直接转化为细化的目标和量化的数据,而且也将做数据变成了“饭圈”群体的日常活动。

事实上,数据本身毫无意义,它既无法证明偶像的真实人气和知名度,也无法代表偶像的创作与表演能力,然而对于“为爱发电”的“饭圈”群体来说,漂亮的数据却体现了自家偶像的流量、人气、咖位乃至商业价值。

他们将偶像与自己绑定为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命运共同体,似乎对偶像最好的爱就是给他最好的数据。

殊不知,决定成王败寇的还有实力。除此之外,“饭圈”群体的工作内容除了做数据、线上线下应援和产出媒介产品之外,还包括组织集体活动。

如举办线下生日会活动等,而为了规范粉丝行为,保证其有组织有纪律的开展行动。

“饭圈”还会制定粉丝自我约束守则和入圈规则, 并对群体成员进行日常管理,以此来达到维护偶像形象的目标,并作为展示群体形象和群体素质的方式之一。

例如,某明星贴吧的吧主上任后用一个月的时间整理吧规,将吧规细分为四大项、四十四条和六条补充规定,其中仅“删帖相关规定”一项就被细分为十九条,并且还专门制定了“新饭教育机制”和“粉丝守则”来约束粉丝们的言行。

随着认同程度的加深,圈内成员会主动遵守群体设定的规范并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同时,这些规范和守则也在逐渐消弭着内部差异,促使成员形成相似的思维逻辑和态度认知。

02

而“饭圈”群体面对这套不成文的准则时,大都持认可态度且将其当作长期遵守的铁律,毕竟,“粉丝行为,偶像买单”的现象正在隔三差五的在网络空间中上演着,谁都不希望自己的偶像糊成季抛。

总体看来,“饭圈”内部层级分明,不同层级之间的粉丝享有的社会资本和能接触到的资源各不相同。

并且圈子内部会形成以核心粉丝为主导的管理模式,带领聚集成团的粉丝群体发挥巨大的网群作用,无论是平行式的运作模式还是层级式 的运作模式,“饭圈”独特的运作规则也使其自成一圈。

而“饭圈”制定出约束粉丝群体的规范守则,既是自我保护的策略也是维护偶像形象的方式。

社交媒体时代基于趣缘而结群的“饭圈”具有一套完善且规范的行动准则,他们超越时空的限制被组织起来,实现意义共享和交流,形成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媒介景观。

然而, “饭圈”群体并不是简单的单个人数的相加,而是从单向传播变成众声喧哗的多主体互动,粉丝群体与偶像之间乃至粉丝群体与粉丝群体之间的交叉碰撞也会擦出不一样的火花。

多元生态:互动之中的博弈

要想对“饭圈”这个亚文化群体进行深度解读,不妨先思考一下:

偶像在“饭圈” 中处于什么地位?他是否会参与“饭圈”的实践活动?那些聚集起来的粉丝们又在其中扮演了什么角色?而当粉丝群体与其他组织或亚文化群体产生矛盾时,偶像是否该下场做些什么?粉头们又该如何行动?

要想回答上述问题,首先要聚焦于“饭圈”中最重要也是最中心的一环:偶像。

在鲍德里亚的符号意义观中,中心主体不仅是物体,同时也是一种符号,而物要成为能够被消费的商品的前提便是,物品首先需要成为符号。

物品存在价值的衡量标准是能否成为符号并被消费,所以在“符号—物”结构中,物品的实用价值变得不重要了。

03

符号价值和符号意义成为人们进行消费活动的直接动力,而符号的价值和意义是可以刻意制造或建构的。

我们能通过各种方式主动建构出一套符号,并通过一系列的演绎方式赋予符号意义,只要能说服他人相信符号携带的意义,携带这个符号的物品就能成为被消费的商品,而有没有逻辑也不再重要。

进入社交媒体时代后,物品的概念更加宽泛,符号也发生了变化,万物皆可符号化,也皆可被塑造为被消费的对象。

伴随着娱乐工业的快速发展,偶像的诞生已经变成由粉丝们主导的“pick”模式,也就是说,偶像可以没有任何代表作品,只要获得全民票选的高票数,就能成功出道。

因此,偶像不再是需要粉丝们抬头仰望并遥不可及的星星,他们与粉丝之间的权力关系已经对调,他们的出道需要粉丝们一票一票的投。

他们的上榜需要粉丝们日复一日的打榜,他们的人气同样也需要粉丝们用时间和金钱来换取。

《偶像练习生》开启了全民参与的互动式造星时代,组合中每一位偶像的成功出道,都与“饭圈”粉丝真金白银的付出密不可分,总决赛第一的练习生个人票数就高达四千多万票,几乎是第二名的两倍。

粉丝在某种意义上成为明星的股东,粉丝的消费权也就具备了众筹资本权力的性质。

于是,偶像不仅成为了一个符号,也成为了可以被消费的商品,而无论是商业资本还是粉丝都能为偶像赋予符号意义,并创造出消费价值。

当偶像作为一个符号出现在“饭圈”中时,偶像不仅成为了“饭圈”群体的行动准则、相互连接的支柱以及产生认同的标签,也为群体的亚文化实践和集体行动赋予意义。

而正因如此,“饭圈”群体才能拥有惊人的号召力。

04

偶像这个符号是在“饭圈”群体不断的建构乃至打造下,逐渐被塑造成理想自我的投射、依恋或移情,拟态亲密关系建立在自我认同的基础上,是对自身缺失部分的想象性替代。

而这背后其实代表了“饭圈”群体与偶像之间的相处模式变得更加亲密,“饭圈”群体逐渐意识到自己能够掌握着偶像的“命运”,能将偶像在一朝一夕间从无名小卒推向流量巅峰,也能从火爆全网拉下万丈谷底。

然而,被赋予权力并不代表拥有了全部权力,粉丝也似乎被“pick”模式带来的权力冲昏了头脑。

认为自己与偶像之间存在着紧密又难以割舍的联系,尤其是当个体粉丝集合成群体时,权力造成的假象使“饭圈”群体自认为是支配偶像的“上帝”。

一方面会为偶像夜以继日的打榜投票,“为了哥哥能上榜走花路,再难的数据也会加油的”“打榜是为了哥哥更好的资源”。

一方面又默认偶像与自己之间存在隐形的契约,而偶像应该让渡出一部分权力,让粉丝能够约束偶像。

于是,当一些偶像在微博公布恋情时,一部分粉丝觉得无法接受,感到伤心、愤怒和失望,在微博评论区中“觉得是假的”、“不希望他们在一起”的点赞数高达百万,甚至还有粉丝举报该微博,称其发布不实信息,还有许多粉丝宣布脱粉。

不仅如此,脱粉后的粉丝们还频频爆出黑料回踩正主。可见,偶像需要将恋爱自由的权利出让,以此来保证粉丝们的喜爱和助力,而这已经成为“饭圈”群体和偶像之间心照不宣的默契。

与此同时,偶像也在和“饭圈”群体的互动博弈过程中,物化成一个用于消费的符号,偶像被塑造成粉丝心目中完美形象的代替,是世间无与伦比美好事物的代名词。

他们必须在前台展示出粉丝们希望看到的一面,以此来讨好“衣食父母”,保证粉丝们的喜爱能变现和持续,但是“饭圈”群体与偶像之间的契约也是脆弱的,恋爱传闻、黑历史、 不良行为、刻意抹黑等。

同样是悬在粉丝和偶像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一不小心就会面临“赛博死亡”。

在权力对调之后,“饭圈”群体变得更加“狂热”,迫切的想要参与到制造偶像符号的过程中,然而偶像人设只是为了迎合粉丝而塑造的虚假标签,偶像让渡出的权利,也仅仅是一部分而已。

“饭圈”拥有的权利也仅仅是在给定边界内的妥协,超出边界走出私域,试图挑衅公共空间,无疑是引火自焚。

网址:为爱发电的“饭圈”群体,会因为哪些因素成就偶像或脱粉偶像? http://c.mxgxt.com/news/view/141741

相关内容

深度观察| 聚焦饭圈文化,看粉丝与偶像间如何相爱相伴?
【观察】饭圈文化与偶像工业
中学生应援偶像不惜一掷千金!“饭圈”粉丝群体呈低龄化趋势
“饭圈文化”影响下粉丝群体的网络民族志研究——以朱一龙粉丝群体为例
以“00后”为主的粉丝群体,低龄化的饭圈
从偶像的角度出发,分析粉丝进行自我形象的动因是什么?
“饭圈”乱象整治:沉迷粉丝群体中有哪些危害?
偶像经济催生“集资热” 明星演唱会背后的“饭圈”狂欢
粉丝与偶像:“拟态亲密关系”的理想与现实
高中生花费数万元为偶像打榜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