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怎么去拍一部科学家的传记?
钱老是的我的校友,大学进进出出4年钱学森图书馆,当看到这个片子的时候,当然是万分激动了。提前观摩了剧照,比照钱老好多照片,当然也包括图书馆前钱老的铜像,突然觉得有几分神似。但正如很多网友质疑的那样,不知道风华正茂的陈坤能不能驾驭了这样的内敛的角色。陈的演技固然不用怀疑,各种角色已经让这个年轻演员锋芒尽漏,但,说道钱学森,还是让人担心了。
还好,电影真的还好。我觉得,科学家的传记,这样足以,并且,钱学森留给中国后世的师表本就是忠于祖国的情怀和永不放弃的心,这点表达清楚了,就可以了,其他的,太求全了,是不是会失去重心呢?
电影传达给我们这样一个钱学森:内敛,努力,天赋惊人,诚恳,骄傲,自信,充满爱,忠于民族。
家庭戏不多,却都是点睛之笔,在移民局被扣押,蒋英来看他,他一言不发,最后只是说了一句“我爱你”。面对政治刁难的时候,反映出了一个科学家的懦弱和强大。
归国后的干事创业,中间穿插着第一代革命老前辈的血泪史,各种方言饱含着坚定不移的力量,不知为什么,每次我只要一听到这些熟悉的声音,总是会抑制不住的激动。
总的来说,前半部在美国的日子,包括家庭,爱情,事业都展现的很丰满,但是后半部,可能叙述的历史过长,讲述的事情也过于单调和高深,所以显得有点空洞和剪辑的太狠了。按照时间的平铺直叙,也让整个电影失去的张力。
回过头来我又想,一个名人的传记,怎么去拍呢?我想拍这样的传记电影,无非就是一点,通过这个名人的一生,向世人传达伟人的传世精神,让这样的精神永传下去,让这样的精神不朽。这是中国传统的思想,《钱学森》也基本做到了。
比之外国,他们关注的东西不一样,像最近我看的一部伊斯特伍德拍的传记电影《胡佛》,这个掌管了美国中情局长达50年的人,他一个人经历了8届总统,不可谓不强大。但导演的核心不是尔虞我诈的高层阴谋,而是大人物性格的剖析,痛苦的同性恋,忧郁,压抑,异装癖,某些时候像是患了精神疾病一样,电影尝试从另外一个方面告诉我们高高在上人物的不幸,他们并非完人,他们也有痛苦,他们事业看起来光辉,但事业的背后,他们承受的,是人性无限的折磨。这也正是西方人他们的理念,自由平等,个人主义。他们关心的是这个东西,而不是一种像我们,我们关心的是一种能长存千古,标榜万世的精神。
所以我想问一句,那些说电影超级烂,看不下去的观众,你怎么去拍一部科学家的传记?对了,还要加上一个定语,一部中国科学家的传记?
这篇影评有剧透
网址:你怎么去拍一部科学家的传记? http://c.mxgxt.com/news/view/1418054
相关内容
5本科学家传记,带你了解科学家奋斗的历程天才传记作家沃尔特·艾萨克森首部女科学家传记
传记写家人 科学家人物传记心得体会(优秀7篇)
科学家传记的历史性和文学性
科学家传记
理科类学科笔记怎么记?需要记笔记吗?
传记中的牛顿:从科学家到炼金术士
科学网—在传记中仰望科学巨星
《世界著名科学家传记》—中国科学家博物馆
5本科学家传记,追踪科学家的成长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