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严控“偶像养成”:流量明星制造,是时候刹车了!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评论员 陈江
随着流量巨星吴亦凡的倒掉,流量明星作为群体走入凛冬季节。那些想要走流量路线的偶像养成类节目,它们的好日子估计是到头了。
据央视新闻报道,近日,国家广电总局开展为期一个月的网络综艺节目专项排查整治,要求严格控制偶像养成类节目,重点加强选秀类网络综艺节目管理,严格控制投票环节设置;坚决抵制追星炒星、泛娱乐化等不良倾向和“流量至上”、拜金主义等畸形价值观;进一步压实网络综艺节目制作和播出机构主体责任,加强对粉丝群体正向引导,强化平台“水军”“黑粉”治理。
消息一出,众多网友表示支持整顿,不希望再出现倒奶打榜,未成年人无脑砸钱追星的选秀活动。显然,严格控制偶像养成类节目,相关主管部门这回要动真格了。
中国偶像养成类节目属于舶来品,它是日韩挖掘新艺人的一种方法,“练习生”制度就是这种文化的表现。通过借鉴日韩偶像的养成模式,国内的选秀节目在引进之初,就把注意力更多的放在了娱乐和流量上面,以至于它在开始之初,就带着某种成分的先天不足。
近年来,偶像养成类节目频频爆火。从《偶像练习生》到《青春有你》,从《燃烧吧,少年》到《加油吧,少女》。有不少人调侃,选秀节目的巅峰永远在第一季。节目一旦试水成功资本就纷纷入场,之后就渐渐变味,不那么纯粹,最终蜕变成有钱人进圈捞钱的游戏。
毫无疑问,偶像的养成是需要投入大量时间精力的。对比日韩培养体系,学员需要在各个方面接受长时间的专业训练,才有可能打造成日后的偶像。反观我国的偶像养成,只有三至五个月的综艺周期,短时间培养些简单唱跳的能力,并不能成为真正合格的偶像。如此一来,所谓的偶像养成类节目,只有“秀”没有“养”,与其说是偶像“养成”,不如说是偶像“速成”。
速成的偶像,实力显然是远远不够的。那么,偶像靠什么出道呢?入场的资本给出了暗示:只要粉丝花钱足够多,你的爱豆就能出道。于是打榜、应援、集资花样百出,“倒奶投票”成为选秀节目畸形文化的典型事件。一个素人,只要有颜值,就会有粉丝;只要有粉丝,就会有流量。内地娱乐业制造偶像,就这样在养成类模式上一路狂奔。
自然,“三个月速成”的偶像制造流水线,造不出真正的偶像。资本上下其手,借助电视台、互联网的威力操弄选秀节目,为的是赚快钱。所谓的“偶像养成”最后养成的是什么?流量明星。这种养成模式与“一切以爱豆利益为中心”的饭圈文化一唱一和,以至乱象迭出,给青少年传递“流量至上”的扭曲价值观。
不能再让未成年人被这种流量生意捆绑,价值观被职业“黑粉”和劣质偶像带歪,“偶像养成”类节目,是时刻刹车了!降低偶像“哥哥”只有数量没有质量的概率,让优质的偶像带动优秀的观众。粉丝的质量会因为偶像的优质导向而提升,粉丝质量的提升又会促进偶像标准的提高,形成偶像与粉丝的良性循环,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双向奔赴”。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
网址:时评|严控“偶像养成”:流量明星制造,是时候刹车了! http://c.mxgxt.com/news/view/142292
相关内容
批量制造流量明星,内娱正在扯下遮羞布明星活粉量排行:新偶像“注水”严重,四大流量反而坚挺?
在“养成”系偶像模式下,“饭圈”文化制度逐渐完善、职业化
明星再造 突破流量偶像的藩篱
光明日报评明星数据造假:流量造假只会透支信誉
《偶像明星制作人》简评
从“偶像养成”到“偶像速成” 选秀综艺如何避免竭泽而渔
流量明星的人海公关
朱一龙、肖战先后遭流量反噬 偶像的未来饭圈说了算不算?
整治“饭圈”乱象,遏制“流量至上”歪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