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北:角色内外——读奚美娟散文集《独坐》

发布时间:2025-05-28 16:13

奚美娟对于演员这个职业的态度是严肃的,这种态度,延续到了写作。对于生活的热爱,对艺术的热爱,让她能够独坐一隅,形成独具风格的表达。

我赠了奚老师《六姊妹》,她回赠我《独坐》,我们就算书友了。演员写散文,林青霞、潘虹的我看过,奚老师的多在副刊偶见,这是第一次读到集结的书。

《独坐》共分五辑:忆长辈与前辈、游记、表演的感悟、叙写人物的交往以及艺术评说、抒怀杂感。题材广泛,涵盖了散文写作的诸多面向。其实这段时间我一直也在思考,散文该写什么、怎么写。散文贵在见性情,而性情之上,首先要真。这本散文集让人看到奚美娟在角色之外的书卷气。

书中不少篇章颇具史料价值。尤其第一辑,对父亲的追念,对张瑞芳、黄佐临、周小燕等戏剧与文化前辈的缅怀,皆娓娓道来,却始终紧扣一点——从心出发,唯有触动,才肯落笔。在表达上,又比较克制,形成了“雅”和“正”的文风。

更动人的是,这些文字在不经意间写出了一种伦理:行业的伦理、职业的伦理,以及代际之间的传承。艺术是一种生态,每一位创作者都不是孤立的存在。比如她写黄佐临如何指导她台词的音区、语气,以及赠她手杖时的叮嘱——“不要去演老太太的弯腰驼背”。她说,“从那时起,我在心理上一通百通,觉得自己扮演什么年龄段的角色都不怕了。”这种“点拨”式的助推,与当下普遍追求速度与流量的环境形成鲜明对比。那一代艺术家,多是在机构中缓慢成长起来的,有时间沉淀。

在第三辑中,奚美娟分享了诸多舞台和银幕上的表演经验。其实在《六姊妹》的拍摄当中,奚美娟的表演也如同大地,有一种承托感。作为故事的第一个登场的人物,何文氏带着何家丽走上田家庵码头。从下船到走回家,一连串动作看似平常,却需要强大的表演功力支撑。因为这个开场戏,既是人物亮相,也是全剧气质的奠基。要立刻立起来。时间点是国家建设初期。一位年长女性,既要展现生活的艰辛,又要传达出精神的饱满,还要保有长者的尊严与从容,这样的人物气质,拿捏起来必须有分寸。

在《独坐》中,奚美娟坦言她对文学,尤其是小说的重视:“一个从事表演专业的人,最好不要放弃对文学创作的关注。”她指出小说中对人物心理的描写,能帮助演员理解人物的思维逻辑与心理动因。表演从来不是简单地说台词、做动作,而需要演员先让情感在自己心里走一遍,再外化为台词、姿态、神情。

戏剧影视表演无法像小说那样直接展露人物内心,因此,内心的传达全靠演员。观众想看的是情绪、情感。演员的身体则是这些情感的容器和通道。这是演员二度创作的发力点。只有有“心”的表演,才有可能形成“超格”——在剧本之外再加成。而好的影视艺术,恰恰是各个点位优势的叠加。在《六姊妹》中,无论是人数相对少的对手戏,还是大群戏,奚美娟都做到了前面说的“承托”,偶尔还会有“溢出”。这正是演员从心出发的表现。

去年九月,我去国家大剧院观看了话剧《北京法源寺》,奚美娟饰演慈禧,大段的台词演绎叹为观止。沉着、清晰,雅正之中又隐含着力量。圆融而有势。那一刻,我真切感受到演员这一职业的魅力与艰难。每一场表演,都是拿血肉之躯去“前线”拼啊。

奚美娟对于演员这个职业的态度是严肃的,这种态度,延续到了写作。对生活的热爱,对艺术的热爱,让她能够独坐一隅,形成独具风格的表达。不仅要能读懂剧本,还要能够阅读生活、人生。这本《独坐》,或许已经成为演员散文的一种范例。

作者:伊北

图片:王凯

编辑:沈毓烨

约稿编辑:郭影

责任编辑:华心怡

栏目主编:朱 光

网址:伊北:角色内外——读奚美娟散文集《独坐》 http://c.mxgxt.com/news/view/1426207

相关内容

十八大代表奚美娟:艺术家就是要挖掘人性的美好
演员奚美娟个人资料简介,简历介绍(前夫)
“国家一级演员”:奚美娟,荧幕内外展现的多面人生
被老艺术家比下去了?马伊琍陈数同台奚美娟吕中,坐姿惹争议
奚美娟明星资料
电影《妈妈!》:吴彦姝、奚美娟诠释别样母女情深
奚美娟和吕中是一个人吗
大小角色,甘之若饴!69岁的奚美娟从业48年,始终坚持匠心精神
吕中、奚美娟傻傻分不清楚,同有额头上的痣
文艺星开讲丨用爱抵抗遗忘 吴彦姝、奚美娟诠释母女情深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