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宴
好些年前,有位兄弟要办婚宴,定了馆子,对菜没把握,于是几个至近的朋友连同一众亲属去馆子试菜。馆子做粤菜,偏清淡,口味不错。饭毕,征询意见,我满意。一位长辈发话,这不行,没硬菜,以我干饭馆多年的经验,婚礼必须有硬菜,首先要吃饱,几个菜让客人先踏实住了,肘子、丸子,没这个不行。再一个必须上菜快,不能让客人等,不能空盘。于是乎按这个思路设计了菜谱。可惜婚礼那天我出差,慎重研究出的这桌菜没吃上。
在北京生活,参加婚礼也多在北京。北京婚宴上必得有什么菜,我一直没研究明白。谈北京民俗的书看了不少,谈到婚礼大多讲仪式过程,吃这方面谈的少。又翻翻老书,明、清人写婚俗依然是讲过程,喜宴部分也多付之阙如。所以,这些年脑子里提到婚宴,还是这位长辈的几句话,有硬菜,上菜快。后来,我看过一本专门教人点菜的书,写到婚宴,也是这种观点,菜多、量大、上得快,又加了一句看起来有档次。看起来有档次,一定是这样又不大好拿到明面上说,只能心照不宣。
婚宴菜往往不特别好吃,不是厨子手艺不行,实在是席面太多造成的。办婚礼十桌二十桌常有,还要桌桌都一样,更不能上菜慢让人等。只能大部分菜品提前做好,非蒸即炖,或者烧扒,临到要开席,蒸箱里一热,齐活。所以婚宴菜少有快炒的热菜,即便有也是最后上个炒青菜。这个时候该上的都上了,大局已定,厨师才能从容整治快炒的菜。不止婚宴如此,凡是开几十桌的席面,炒菜都少。
清末时候,北京最高档的餐厅叫做饭庄。饭庄平时不应散客,只办宴席,一次几十上百桌。这种饭庄都有大院套,后花园带戏台,连吃饭带看戏。平时生意清冷,人称冷庄子。到年底各部团拜,各省官员团拜,活儿就来了,非提前订吃不到。饭庄善于做蒸炖烧扒菜品,从燕窝鱼翅到肘子扣肉无不精擅。如果宅门想在家里办事,婚礼、寿礼,饭庄也接。该蒸该煮都做成半成品,徒弟用圆笼挑着食材、全套餐具到府上操作。当年,小门小户办喜寿事,也在家里搭大棚,租桌椅板凳、餐具,请厨子。自然请不起饭庄子师傅,有一种“跑口子”的厨师专应这种活儿。所谓口子就是茶馆,哪一行固定在某个茶馆等活儿,这个茶馆就是这行的口子。
1980年代,北京人办婚礼,依旧在家搭棚、请厨师,去饭馆的少。刘心武的名作《钟鼓楼》,就是从操办一场胡同婚礼说起。如果赶上好日子,几家一块结婚,胡同里就茬严了。现在城里结婚都奔馆子,在农村还有搭棚办流水席的。早年间办席还经常现搭灶台,现在请的师傅都自带煤气罐。一个师傅炒,两个伙计搭下手。平时城里婚宴看不到厨师操作,这会儿当着你面炒。要说弄个宫保鸡丁,整袋炸好的花生往大锅里倒。师傅绝不乱,十桌是他一个人,二十桌还是他一人。虽然菜不见得多好吃,但真有气氛,特别像结婚的样儿。最后上汤,厨师亲自端,这时各桌都要给厨师递上红包,是规矩,是到辛苦,也是对厨师手艺的肯定。
说回北京婚礼必吃什么,过去新夫妇要吃子孙饽饽、长寿面。这儿所说的饽饽是煮饽饽,也就是煮饺子。老年间北京万物可称饽饽,点心是饽饽,馒头也是饽饽,贴饼子是贴饽饽。饽饽讲究煮得半生,为讨口彩,早生贵子。这个老礼儿,现在少见了。
隔壁天津结婚必吃喜面。天津结婚吃两场,中午一场,晚上一场。中午场吃打卤面,手擀面,三鲜卤,各样菜码、红粉皮儿。还必须炒4个菜,糖醋面筋、活虾仁、肉丝香干、炒鸡蛋。
回到礼乐时代,婚礼是嘉礼之一。经过六礼程序,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婚礼开始,夫妻双方对坐吃饭。要吃黍、稷、鱼俎、豚俎、腊俎。古人分餐吃饭,这时夫妻要共餐一俎,所谓“共牢而食”。还要剖开大葫芦作为酒器,即“合卺而饮”。虽然吃什么说的清楚,实则和后世讲婚俗书一样,仍然注重的是礼仪、流程。到如今,共牢、合卺和婚宴上新婚夫妇当众一吻、共饮交杯,也没有本质区别。
其实,婚礼非得吃什么,不吃什么,吃的不是这个事,吃的是这个喜庆劲儿。当然了,有硬菜、上菜快是必须的,最好看着上档次。
网址:喜宴 http://c.mxgxt.com/news/view/143607
相关内容
小百里的喜宴突变哀场,嘉宾们竟连吃两场宴席戚薇惊喜现身,共襄薛之谦音乐盛宴
《开心麻花》带来的喜剧盛宴,一同欢笑…
陈佳佳的生辰宴上,惊喜揭露母亲李萍竟有喜,交谈间语调微妙…
56岁的谢广坤喜迎老来子的百日宴,新媳妇首次登场!
又一高清,宝诗龙晚宴的最大惊喜与惊艳!不停地从各个角度刷屏
vogue晚宴三位美女惊喜同桌,对我的眼睛很好!
陈茵媺陈豪回忆起两人加拿大婚礼,是在岳父酒楼大摆喜酒,宴请亲朋
刘能赴赵四家的宴席,未曾想空欢喜一场,连口饭都没尝到…
刘能赴赵四家宴,不料空欢喜,佳肴未尝反失好烟?影视精华 一起追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