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像崇拜逐渐成为人类自我意识的产物,变得越来越情绪化、生活化

发布时间:2024-12-11 07:28

在封建迷信的蒙昧时期人们把具体的物视为偶像和神明来祈求上天的眷顾。随着时代的发展,偶像的含义和对象不断发展演化,在现今这个经济、文化高速发展的社会。

偶像多是指被追捧的明星、艺术家、作家、科学家等,他们被人们视为精神寄托或目标方向,比如杨利伟在谈及心目中的英雄时说道随着工作生活的不同时期,会有很多不同的偶像。

弗洛姆认为偶像是“人的自我异化的神圣形象”,是崇拜者自我投射的产物,“人把自己的精力、自己的艺术才能用来塑造一具偶像,然后供自己推崇”。

崇拜者把自身认同的某种特质予到偶像身上,当偶像具备这种特质时,会产生与有荣焉、惺惺相惜的情感体验;当偶像暂时不具备这种特质时,便会期待偶像能够获得。

我国偶像形象的塑造经历了盲目、觉醒再到狂热,构建、终结再到重建的发展过程。总之,偶像是崇拜者个人价值倾向和欲望的折射,崇拜的是理想中的自我,本文所指的偶像是所有青少年崇拜的人物。

从历史根源上看,偶像崇拜产生于对非理性的恐惧和敬畏,后转变为理性的钦佩和效仿。人们对偶像的崇拜意识从人类产生思想之后开始萌发,“星坠,木鸣,国人皆恐”。

在原始社会中由于人们的认识有限,对自然界中未知的神秘力量感到恐惧、敬畏,在生存本能的驱动下产生了对树木、山川、河流、日月等自然事物直观、简单的崇拜。

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演变成对图腾、神仙、祖先的崇拜,后来出现了西方英雄崇拜和中国古代的圣贤崇拜。

人们在面对强大的自然力量时感到渺小、无力,于是便幻想出一种超自然的、凌驾于自身力量之上的存在,来弥补现实与理想之间的差距。

时代在发展,人类文明也在不断进步,人们对于世界的认识和探索逐渐增多,人的理性力量取代了愚昧和封建得到证实,理性的完善和发展不仅促进了偶像崇拜内容和形式的变化,也在本质上发生了转变。

“偶像崇拜越来越成为人类自我意识的产物,也越来越变得情绪化、平民化和生活化”。偶像崇拜作为一种信念和精神支撑,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经济、政事、文化息息相关。

在各个国家、各个民族都存在着不同类型、不同程度的偶像崇拜,人们通过不同的途径表达对偶像的敬仰。

现今语义下的偶像崇拜是指“特定的个体或群体对自我认同的形象化的人格符号所表现出来的极度钦佩、尊敬、欣赏、喜欢、向往等心理和情感以及由此引发出来的种种行为表现”。

偶像崇拜不再是人们出于对神明或权威的敬畏、恐惧而产生的宗教性崇拜,它的对象可以是榜样、楷模、明星、政事家、虚拟人物等等,偶像崇拜的形式也随着时代发展呈现出多样性。

比如理性的和非理性的、具体的和抽象的,表层性的和实质性的等等,结合偶像崇拜的对象和形式来看。

青少年偶像崇拜:偶像崇拜是青少年群体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社会现象,是青少年精神生活的重要内容。

偶像崇拜现象一直存在于历史文明中,随着时代的更迭,偶像崇拜的外延逐渐扩展。在对象上,青少年所崇拜的偶像可以是娱乐明星、科学家,也可以是医生、警察、作家,还可以是自己的父亲、母亲等等,偶像可以是任何职业、任何身份的被青少年在主观上认为是优秀的人。

在表现形式上,以中学生为主的青少年群体的偶像崇拜通常表现为对倾慕对象的尊重、钦佩,学习和模仿,甚至是极度的喜爱和迷恋,他们会关注偶像的工作、生活,希望偶像可以有更好的发展和更大的成就,有些青少年希望能成为偶像那样的人。

在偶像的选择上,青少年不是被动简单的吸收和接纳大众传媒所营造的偶像形象,而是在媒体、广告等平台的宣传和推广中,在自身的生活和学习环境中有目的地筛选偶像、模仿偶像、认同偶像。

新时代的青少年充满朝气,充满活力,充满智慧,他们对生活拥有饱满的热情,他们对未来寄予了无限希望。

现今国家繁荣,人民幸福,他们拥有较为优越的生活条件,可以通过多种渠道了解优秀人物,他们身处平凡,向往美好。

无数的能人志士、先辈楷模成为青少年崇拜的偶像,他们心系祖国,怀着高远梦想追求无限可能,在偶像的引领下去寻找美好,立志像偶像一样将来投身于祖国的建设中去,在个人与社会相统一的基础上追求个性、追求色彩。

社会基础:社会意识理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映并反作用于社会存在。“每一历史时代主要的经济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以及必然由此产生的社会结构,是该时代政事的和精神的历史所赖以确立的基础”。

一方面,中国特色市场经济繁荣发展,随着我国发展进入新时期、新阶段,人民对美好生活和精神需要的追求不断提高,在此背景下人们不仅可以见识丰富多彩的世界,了解各行各业的优秀人才。

崇拜自己喜欢的偶像,还可以发挥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展现自己的才能,绽放光彩、实现自己的梦想,成为“偶像”。

另一方面,2020年脱贫攻坚的目标任务如期完成,绝对贫困的问题得到解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基本实现。

人民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为青少年偶像崇拜提供了一定的物质基础和精神基础,青少年无须被基本的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的满足所束缚,可以有自由时间追求精神生活的享受。

现今,物质生产飞速发展,经济水平稳步提高,社会的开放性、包容性大大提高,偶像崇拜成为青少年群体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社会现象,青少年偶像崇拜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与社会经济、政事、文化的发展息息相关。

大众传媒与虚拟网络的发展呈现出传播速度快、覆盖范围广、信息共享程度高的特点,为青少年偶像崇拜提供了物质载体和传播途径,使青少年与偶像的交流、联系成为可能。

娱乐行业通过精心包装和各种营销来塑造偶像的完美形象,在制造偶像的同时宣传偶像,使被生产出的偶像被青少年所熟知和喜爱,青少年有更多的手段、途径了解自己喜欢的偶像。

随着国家的建设与发展,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不断提高,人民的权利得到更多保障,国家最大限度满足人民的需求,人民的合理权益与自主选择得到充分尊重,在此背景下青少年自主意向与娱乐导向相结合,推动了青少年偶像崇拜的发展。

其三,文化是传承社会价值观的工具,并通过社会化对青少年起作用。人是文化的动物,是理性与感性的统一。

即表现在人所创造并存在于其中的文化世界中,青少年偶像崇拜现象是社会文化的一部分,受到社会主流文化和流行文化的影响。

偶像以文化为途径传递价值观念,青少年此背景下选择和接受与自己价值体系相符合的偶像,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文化的传播与创新。

从一定程度上讲,人的存在即是人的生存。在马克思那里,生存是现实的人的生存,他把“彼岸”拉到人的社会,把实践作为人生存的根本依据和最基本的生存方式。其一,人具有自然性和超自然性的统一。

人的生存本身具有二重性,一是动物性的生存,二是超越性的生命,二者形成统一。就人的生存而言,人很容易满足于动物性存活的需要,但更重要的是追求人特有的生存,即人的生活。与动物不同,人的生存方式具有三个明显的特征,即对象性、主体性和意向性。

网址:偶像崇拜逐渐成为人类自我意识的产物,变得越来越情绪化、生活化 http://c.mxgxt.com/news/view/146407

相关内容

大学生偶像崇拜的心理原因剖析
大学生偶像崇拜心理原因剖析.doc
透过偶像崇拜问题分析当代青少年明星偶像崇拜的社会变迁
偶像崇拜
青少年偶像崇拜的心理学与社会学分析
青少年明星偶像崇拜现象的社会学分析
当代偶像崇拜现象的社会学分析.docx
为什么我们总是为爱豆疯狂?揭示偶像崇拜心理背后的秘密!
【观察】饭圈文化与偶像工业
偶像是谁为什么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