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艺术从业者的“跨行”发展与艺术商业化?ELLE专访著名艺术家Marco Brambilla
ELLE:首先,请简要地介绍一下您的个人职业生涯。
MB:我的职业生涯开始于 19 岁的时候,那时我为实验电影担任电影制作人,这样的经历促使我在30 多岁的时候前往好莱坞从事电影事业,同时在1998 年我开始专门从事影像装置的制作。
ELLE:您在好莱坞的电影制作经历,对您向艺术家的转变起到了什么作用?
MB:我在好莱坞的工作背景帮助我学习了电影制作工艺,这让我敢于在艺术实践中冒更大的风险,使用更先进的工具和技术。
艺术家Marco Brambilla
ELLE:在您所有的艺术作品中,您个人最喜欢的是哪一个?为什么?
MB:这很难说。我认为有些作品在最初的想法和最终的作品之间所做的妥协较少。我近期创作过的作品名为《近似乌托邦》,它采用人工智能技术,将历史上的世博会重新想象成合成的虚拟景观。这个项目是我第一次使用人工智能图像生成软件,我非常高兴这件作品能够最终在时代广场的 95 个屏幕上实现放映,那一刻非常激动人心。
ELLE:作为一名艺术家,您创作的最大灵感来源是什么?是你的日常生活?还是你的内心世界?还是其他的某个事物?
MB:我认为潜意识是艺术家最好的朋友。我平时主要会从书籍、电影和艺术中寻找灵感。在考虑一个新项目时,我通常会在事后意识到,最初的想法来自于我对这些影响的开放态度,无论它们是否在最终作品中体现出来。
Marco Brambilla作品《王者尺度》
ELLE:在您看来,艺术商业化对公众的影响是利大还是弊大?
MB:2000 年代,大量金钱的涌入改变了 "艺术世界",使得许多作品的实验性和趣味性大大降低。你可以看到越来越多的艺术家把创作作为对潮流的回应,而不再是一种自我表达。这就使得创作和展出的作品不再那么有趣。
Marco Brambilla作品《天堂之门》
ELLE:就您而言,人工智能技术会对艺术家及其创作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MB:人工智能作为一种可视化工具,就目前看来的确非常有用,但我个人尽量不与人工智能互动。因为我认为与一台能产生无穷无尽参考资料的机器互动,可能会就此改变我的工作习惯。不过我团队中的一部分人每天都在使用它,以非常高效的方式 "勾勒 "我尚未实现的想法。
网址:如何看待艺术从业者的“跨行”发展与艺术商业化?ELLE专访著名艺术家Marco Brambilla http://c.mxgxt.com/news/view/146675
相关内容
从星光到学术:揭秘明星读博的背后与艺术博士专业中国艺术研究院毕业作品展:“观往知来”中的艺术思考
为促进长三角一体化文化艺术发展“向美而行”
“中国工业与当代艺术”主题展在港开幕 展出30余件艺术珍品
“who am I”当代艺术展在沪开幕 邀请观众参与“玩”艺术
读名著、做香膏,化学与艺术在这里“跨界融合”
【台湾名人一览】台湾著名人物 明星 作家 企业家 主持人 艺术家 历史名人
外国艺术家缘何爱上宋庄
行业首个!景德镇郎酒陶瓷文化艺术中心隆重启用
东西问丨吴静:雕塑艺术如何成为中法文化交融的“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