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理学解释饭圈与追星
你追过星吗?为什么饭圈粉丝如此狂热?为什么有些明星在影视圈默默无闻很多年,却能突然一跃成为娱乐圈的顶流?粉丝经济的基础又是什么?
任何社会现象其实都可以用心理学来解释,娱乐圈与饭圈文化亦是如此,尤其是大家熟知的很多著名心理学效应,在娱乐圈与饭圈也能看到其缩影。
标签效应
标签效应是指当一个人被贴上某个标签后,他就会不自觉的按照标签作出自我形象管理,周围人对他的看法也更容易标签化、固板化,而忽略他的其他特征。
而这也就是娱乐圈常说的“人设”,有些人设总比另一些人设更受大众的欢迎,比如努力人设、爱家爱老婆人设、有爱心人设等,总比不尊重老婆人设、抄袭人设等,更被大众所接受,所以娱乐圈的明星现在都乐于建立一个比较好的、更容易被大众所喜欢的人设,也就是“建立标签”,然后照着这个标签去进行自我形象管理,从而让大家甚至粉丝更加喜欢他。
但一旦明星对外的“人设崩塌”,明星的热度会瞬间下降,甚至被封杀,也会被粉丝“脱粉”,甚至“塌房”,比如一向以单纯人设面向大众的郑爽,被爆出弃养新闻后,就会瞬间失去大量粉丝,因为标签效应让大众对某些人更容易产生认同,这减少了大众的认知成本,但人设崩塌后,就会极速破坏大众的认知,自然也让大众反感。
同时,标签效应也出现在饭圈粉丝之中,一旦粉丝把自己认同为某某明星的粉丝,给自己贴上“粉丝”的标签,也就会按照粉丝的行为去做粉丝该做的事,比如打榜、应援、做数据,如果不能做甚至有可能会被其他粉丝说为“白嫖”、“假粉”,因为“粉丝”这一群体的标签就是“打榜、应援”,这也是粉丝获得群体归属感和自我认同感的方式。
曝光效应
曝光效应是指人们总是会对熟悉的人和事物产生更多的好感和认同。
而这也就是为什么现在明星都热衷于“上热搜”,粉丝都努力让自己的爱豆“上热搜”。因为热搜是现在很多年轻人获取新闻、新鲜事的主要途径之一,60%以上的年轻人每天都会看热搜。
所以经常上热搜,意味着经常在大众面前“曝光”,大众对这个人的好感和认同感就会更多,也更会觉得这个明星有名气,根据马太效应,他也就会更有名气。
由此可见,“上热搜”是有其理论支持的提高明星名气的方式。很多明星并不是因为有名才上热搜,而是因为频繁上热搜,才变得更有名。
孕妇效应
孕妇效应又称观察者期待效应,是指当我们熟悉一个人或一件事后,就会觉得那个人或那件事出现的频率变高了。
比如当我们自己买了某件衣服或某个包时,因为我们对这件衣服和这个包有了格外的关注,我们也会觉得马路上穿这件衣服和这个包的人比原来更多了,但实际上他们出现的频率跟以前没有什么不同。
孕妇效应在饭圈中的表现其实类似于曝光效应,也就是当我们熟悉某位明星后,就会觉得他怎么总出现在大众视野中,怎么比原来更有名了,这种效应在粉丝上体现的更为明显:
比如当粉丝开始粉上某位爱豆后,就会对这位爱豆格外的关注,也因此会看到更多的关于他的消息,也会觉得他比原来更有名了,但实际上可能他的名气在非粉丝眼里,跟以前并无差别,当然这也是符合粉丝的期待的,所以才叫期待效应。
也因为这种期待效应,每家粉丝都会认为自己家粉丝更有名、更应获得更好的资源、有更好的番位,粉丝之间才会出现“明争暗斗”的现象。
羊群效应
羊群效应是指头羊往哪里走,后面的羊就跟着往哪里走,其实也就是我们所谓的“从众心理”。
从众心理出现在各种社会现象中,在娱乐圈和饭圈也尤为明显,为什么总是有粉丝会“爬墙”,也就是换爱豆,比如某部剧大火后,该剧男主角就会瞬间收获一大批粉丝,甚至被称为“六月老公”,但等下一部电视剧大火后,很多粉丝又会“爬墙”,喜欢上“七月老公”,而这就是从众心理,也就是“羊群效应”。
毕竟如果真的喜欢某个人,一般会比较稳定的喜欢。但频繁换爱豆往往都不是真正的喜欢这个爱豆,只是从众心理,看到大家都喜欢,自己也觉得他不错,看到大家都在追,自己也想追,但当大家都去追其他明星,自己也会跟风跑。
换爱豆比换工作还快,这也是当代娱乐圈最常见的现象之一了。
晕轮效应与首因效应
首因效应指人们对他人的第一印象往往会影响他对他人之后的印象。晕轮效应指人们对他人的认知判断,往往基于自身的个人喜好出发。
这两个效应联合起来,可以解释为什么有些粉丝对爱豆可以长期狂热的喜欢,粉丝喜欢上爱豆的原因可能有很多,比如长得帅、性格好、有才华,但不管因为什么原因,这都是粉丝喜欢一个明星的“首因效应”;
而正是首因效应,能让粉丝维持比较长久的喜欢,同时因为晕轮效应,粉丝会放大自己爱豆的某个优点,仍旧比如长得帅、性格好、有才华,这会使粉丝对明星的其他特征甚至是缺点都视而不见甚至盲目认同,并对爱豆产生不同于非粉丝的极高评价,通俗点说,就是“情人眼里出西施”,也就是饭圈所说的“粉丝滤镜”。
富兰克林效应
富兰克林效应是指你更愿意去帮你曾经帮过的人。
这一效应在饭圈最显著的表现就是“养成系爱豆”,现在饭圈很多明星都是很多粉丝从默默无为一点点打榜“打”出名的,甚至出现了一批这样的养成系节目,比如《创造101》、《青春有你》、《创造营》,粉丝在节目中选中自己的爱豆,然后为其打榜、投票,助其出道,并在后期一直支持他,这就是富兰克林效应在“作祟”。
因为已经付出了心力为这个爱豆,所以也不会轻易换其他的爱豆,也更愿意倾注更多的感情在这个自己已经付出了很多心力的爱豆上,对于爱豆的追随也就更为深刻。
当然,分析娱乐圈与饭圈的心理学现象,是希望大家可以了解很多现象背后的渊源,并理智追星、健康追星,让追星成为促进自己成长与进步的方式之一。
作者:冰糖陈皮(微信公众号:bingtangchenpi),热爱心理学,热爱写作,用文字与世界交流责任编辑:一只梨 © 用户在壹心理上发表的全部原创内容(包括但不仅限于回答、文章和评论),著作权均归用户本人所有。文章转载/侵权,请联系邮箱:[email protected]
网址:用心理学解释饭圈与追星 http://c.mxgxt.com/news/view/146777
相关内容
星座原理心理学解释饭圈用语大全及解释 饭圈用语缩写 饭圈用语科普
追星用的软件有哪些,饭圈APP追星软件大全
“饭圈”粉丝群体呈低龄化趋势孩子和家长热议理智“追星”
追星族呈现低龄化趋势 莫让“饭圈”变怪圈
吕鹏、张原:青少年“饭圈文化”的社会学视角解读
星座是利用什么心理学
如何理性看待偶像?心理学角度解析
“饭圈” 文化:疯狂与理性的边界
追星族呈现低龄化趋势,为何“饭圈”戾气这么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