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证券报
● 本报记者 魏昭宇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新媒体“大V”做起了“跨界”内容。中国证券报记者发现,在小红书社交媒体平台上,有不少来自美妆、学习、休闲生活、育儿等非财经领域的博主近期做起了测评基金投顾产品的“生意”。这些博主在发布日常视频的同时,也会结合自己的理财经验向粉丝推荐基金投顾产品。
不过,看似热闹的新玩法,却有很多合规和专业性方面的问题。“证券类产品的推荐需要推荐人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基金投顾类产品亦然。”一位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退一步讲,如果产品的表现不尽人意,那么对于这些博主来说,也是一种个人品牌和口碑的消耗。”
跨界推荐基金产品
“平时都是教大家怎么保养自己的皮肤,今天来教大家如何保养自己的钱包。”在小红书上,一位美妆博主在最新一期的视频中并没有教粉丝如何护肤,而是教大家如何理财,向粉丝推荐了一款目前市场上常见的基金投顾产品。
“近期为大家测评了一款理财产品,非常适合想要搞钱的姐妹们,我用这个产品赚出了一套化妆品的钱。”美妆博主从产品的年化收益率、回撤幅度、常用功能等角度对这一产品进行测评,并与其他货币型基金产品进行比对。但记者发现,这一场测评更多聚焦于理财产品的优势,对产品风险等方面的内容几乎没有提及。
“跨界”到基金投顾领域进行宣推的博主在小红书平台上并非个例,不少来自休闲生活、好物分享、育儿、时尚穿搭等多个领域的“大V”都做起了理财产品的测评视频和笔记。记者发现,这些博主大多具备以下标签或特点:妆容精致、高学历、高收入、高素质、生活条件较优越。
但从小红书平台目前点赞量较高的视频中可以看出,“大V”推荐的产品较为单一。记者在小红书搜索框输入“理财产品”“理财推荐”等关键词后,点赞量数据较为可观的视频所提到的产品重复度较高,多数“大V”均围绕市面上常见的二到三款产品进行宣传。
粉丝看重博主人设
粉丝们是否真的“买账”?记者私信了几位在视频评论区活跃度较高网友后发现,“大V”们的测评视频的确具备一定号召力,尤其是对“大V”产生一定信任感的粉丝来说。
“大V”的标签对用户来说是第一印象。有用户对记者表示,一般情况下,具备“高精尖”人设的博主粉丝有更大潜质成为理财产品的目标客户。
作为一位小红书平台的“深度用户”,罗明(化名)曾在某时尚类博主的推荐下购买了基金投顾产品,她对记者说:“在我了解理财产品的时候,‘高知’标签的博主会对我产生比较大的吸引力。如果这个博主只是长得好看,给我很重的营销感,那我不太可能相信这个人是懂理财的,只有那种看起来生活条件比较好,同时具备‘高知’人设的博主,我才会去认真看他们的笔记或视频。”
但在信息极度碎片化的互联网平台,内容为王的逻辑从未过时,不少粉丝已经具备一定的内容质量辨识能力。一位粉丝对记者表示,是否要花“真金白银”下单,仍要看博主创作的内容。“首先,我要看理财测评的内容是否制作精良;其次,我不仅要看这一期的内容,还会看她之前分享的笔记,如果我发现有任何的‘洗稿’痕迹,或者有一定的营销感,我对她的好感会大打折扣。”小红书用户齐瑞(化名)表示。
齐瑞以目前不少“大V”在推的某一投顾产品为例,向记者分享了自己的看法。“比如这一类产品,很多小红书的‘大V’都在推,但是如果打开这些视频,你会发现,他们叙述的角度、引用的图例都是类似的,哪怕这种产品的业绩很不错,我在内心也会产生一定戒备感。”
专业性与风险意识有待提升
不过,这种跨界玩法存在合规性和专业性的问题。
天相投顾基金评价中心人士对记者表示,上述行为显然存在风险。首先,博主推荐的产品如果属于非合规产品,这种行为已经涉嫌违法,如果在没有执业资格以及进行投资者适当性管理的情况下公开推荐产品,也可能涉嫌违规;其次,即便博主满足合规要求,其制作的笔记仍然可能存在缺乏专业知识等风险。
此外,天相投顾基金评价中心人士提到,有的博主可能因为推荐特定的产品而获得佣金或其他形式回报,这可能导致他们的推荐不完全客观和诚实。
“在做出任何投资决策之前,建议寻找正规持牌金融机构,寻求专业投资顾问的建议,并对相关产品进行彻底调查和研究,同时注意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与产品是否匹配。”天相投顾基金评价中心人士表示,“此外,这也提示基金管理人以及销售机构,市场上仍然存在很多投资者尚缺乏专业投资知识,所得到的投资者教育还不够。因此,基金管理人以及销售机构应该在努力获得投资者信任的同时,坚持进行投资者教育。”
有业内人士也表示,单从内容本身看,不少视频仍欠缺专业性。“首先,在风险提示方面,不少博主并没有对产品可能会面临的风险进行告知,甚至在有的视频中,提示风险的相关字样被正文覆盖,致使用户很难看到提示信息;其次,不少博主的测评思路本身就存在逻辑漏洞,比如有的博主拿货币型基金和投顾产品做测评,但这两类产品的产品形态和运作方式是非常不同的;最后,很多博主仅仅将测评角度聚焦于产品的业绩和回撤,对产品的设计理念和资产配置情况均没有分析,这样的测评是不够全面的。”
“流量就像一把双刃剑,如果要在流量的基础上去测评理财产品,就需时刻做好被流量‘反噬’的准备。”一位雪球上的知名投顾“大V”对记者感慨,“口碑的积累不容易,无论是对机构而言,还是对个人而言,都需把控好内容与营销两者之间的分寸。”
网址:中国证券报 http://c.mxgxt.com/news/view/154745
相关内容
方正证券(601901)《股票知识》什么是券商研报?
券商股:牛市中永远的明星
财通证券首次给予明星电力中性评级 预计2024年净利润同比增长4.54%
「深圳福田区 证券经纪人招聘」
两大头部券商官宣新帅!最大赢家竟然是他
有券商国庆假期开户增4倍“00后”与“90后”占比过半
A股收评:沪指收涨1.26%,中字头、券商概念持续冲高,壳资源、染料概念领跌
赵薇再陷风波被强制执行8488元 公司涉400余起证券纠纷案
第十八届中国基金业明星基金颁奖典礼今日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