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价美妆,中国未来5年最硬赛道
当奢侈品领域的标志物之一——LVMH集团录得三年来最差业绩,亚洲市场有机收入大跌12%,就预示着:消费的风向已经变了。
先来看几组数据:
2022年,中国高端美妆市场在狂奔6年后首次迎来2%的下滑¹;
2023年,全球护肤市场继续保持大众高于高端的趋势,行业消费向下趋势多地区存在²;
2024年,美妆平价商品成为市场主流的趋势变化明显,低价格段的市场份额持续扩大,促使品牌调整产品和定价策略以适应市场需求;更具性价比商品增多使得销量规模呈现出积极态势,达到了12.4亿件,同比增长了2.9%³。
再看企业层面行为:
今年,不少高端美妆品牌相继走上“撤店”的道路——资生堂旗下高端护肤品牌BAUM葆木完全退出中国市场,IPSA茵芙莎大大收缩中国市场版图,实行大规模的撤柜;LG生活健康旗下高端护肤品牌诗佳秀和OHUI均全线关闭中国线下市场……
最显性的现象,往往对应着最深刻的产业逻辑:欢迎来到「平价消费」时代,未来5年在“平价消费”的主线下,中国美妆市场将诞生一批超级「平价品牌」。
01
高端品牌「降温」
「平价消费」的信号,首先从高端品牌降温传来。
当时当下,中国美妆市场的高端品牌正在经历一个个“至暗时刻”,包括:
集体大裁员。
开年以来,联合利华、雅诗兰黛、资生堂、巴斯夫、美国高端护肤品牌Matter of Fact等十余家美妆企业陆续宣布裁员。这其中,丝芙兰在中国4000名员工中裁员3%约120人,高端护肤品牌Matter of Fact裁减了所有剩余员工后,遗憾退场。
线上闭店、线下缩减门店和撤柜、暂停运营、停产停销。
2024年至今,已至少有15个外资品牌撤出中国,其中超过10个品牌定位为高端市场。
“高管换血”潮。
今年诸如科蒂、欧莱雅、雅诗兰黛等集团加速人员“换血”,涉及全球和关键地区“一把手”、重要业务负责人、品牌负责人等多种职务。其中,以高端品牌、业务的职务变动最为频繁。
譬如今年1月,LVMH集团旗下丝芙兰全球首席数字官、大中华区总经理等职务均发生了人事变动;3月拜尔斯道夫旗下La Prairie莱伯妮任命在雅诗兰黛拥有超过21年经验的Estelle Létang担任首席执行官;10月联合利华高端美妆部换新帅……
如果说个案不足以说明行业整体情况,那么数十家企业都在相近的时间内做出了一致的动作,这就值得思考,化妆品行业到底经历了什么?
一句话,高端品牌的消费力正在走弱。
尽管高净值群体足够大,能够维持基本的刚需存量,也还有不少过得很滋润的高奢美妆品牌,如海蓝之谜等,但毫无疑问,市场活力、消费活跃度都在持续的下降减弱。
免税渠道遇冷是一个缩影。海南免税作为国际高端美妆在中国的主阵地,今年上半年销售额同比下滑29.87%,免税购物人数同比减少9.98%,免税购物件数下降了35.94%⁴。购物人次下跌幅度远小于购物金额和件数,说明人均消费大幅下跌,侧面印证了消费力的大幅下降。
切换到各大国际美妆集团在中国区的业绩表现,同样佐证了高端产品增长乏力,或面临下滑——
欧莱雅:今年前三季度高档化妆品部门同比增长3.4%,增速是四大业务部门中最低;
资生堂:旗下高端品牌IPSA大跌21%;
拜尔斯道夫:旗下高端护肤品牌莱珀妮La Prairie有机收入下降了7.3%;
宝洁:在多季度财报中提及SK-II拖累了整体业绩,SK-II所在的美容板块也在多季度成为增长最慢的部门。
……
越是高处,越是「寒气」逼人。
与高端美妆客群结构相似的奢侈品行业,同样哀鸿一片。最近,BCG波士顿咨询发布题为《2024年中国消费者信心监测:正视困难,政策加码》的报告,该报告在谈及化妆品时表示,“护肤彩妆及奢品行业,整体消费呈现收缩趋势。2024年10月奢侈品消费金额净减少人数比例达19%,整体消费收缩。”
这与资生堂集团年中的判断——在中国市场,中等收入群体的价格敏感度和储蓄率不断上升,基本一致。
高端品牌牢牢占据美妆产业舞台中央的时代,已经簌呼而过了。
02
「平价」品牌暗中增长
更确凿的事实,平价品牌悄然崛起。
2024年,平价品牌呈现出与高端美妆品牌「败退」截然不同的景象——
国际调研公司Circana数据显示,欧莱雅旗下产品均价在20美元的平价护肤品牌CeraVe(适乐肤),拿下美国大众市场排名第二,市场份额增长排名第三,整体美妆业务排名第四;
不久前,外资平价护肤品牌代表妮维雅披露财务数据,2024前三季度品牌销售额在有机基础上同比增长9.4%,护肤和个人护理产品的销售额均大幅增长;
2024财年(截至3月31日),以平价彩妆著称的 e.l.f. beauty 销售额同比大涨近 77%至 10.24 亿美元,连续 21 个季度实现销售额和市场份额的业绩增长,近五年销售额复合增长率达 27%,是行业平均水平的 5 倍。
落至中国市场,最近《化妆品观察》在市场调研中了解到,一些平价品牌亦迎来了一定的增长空间。
孔凤春,2024年上半年营业收入达到1.16亿元,同比增长145.95%,净利润552.89万元,同比增长394.59%;
弥玥泉,营业额同比增长80%,明星单品“保湿喷雾”今年将实现1200万~1400万只销量;
芭贝拉,2024年截至目前销售额已超过8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20%以上,其中线下业务增速超过30%;
诗佩妮,今年销售额相比近三年平均增长了约30%。
这些品牌的共性是,将「性价比」推到极致,且打爆了一到两款明星单品。如孔凤春在2023年全面自我焕新后,专研本草植物敏感肌赛道,推出了马齿苋系列,该系列中的热销单品“马齿苋调养水”,定价19.9元/支,先后登上天猫“喷雾爽肤水热销榜”“喷雾爽肤水好评榜”“喷雾爽肤水回购榜”榜首。
孔凤春CEO赵之甲在接受《化妆品观察》采访时表示,除了品牌在科研主导下建立起核心竞争力,以及团队、组织架构重组焕新外,以「性价比」撬动年轻消费群体,也是公司业绩创新高的关键原因。
弥玥泉业绩的90%,同样来自一支定价69元/瓶的妆前喷雾。其联合创始人兼总经理李建星谈到,他从前几年开始,就关注到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倾向于理性消费,更多有品质且高性价比的产品开始涌现。
弥玥泉希望能在性价比上做出优势,以此来吸引消费者——69元是李建星及团队,在10个点净利润基础上叠加各项成本反推出来的价格。
“中国庞大的消费群体形成的规模效应,让生产更有效率,更有成本优势;再加上各种媒介在消费者可视范围内开始大面积普及知识,扫清认知障碍,「价格墙」终会被推倒,大部分消费品最终都会走向平价。”
中小品牌的增长,或许说服力有限;但国际大公司加速投资平价品牌、以及那些产品多定位于大众市场的日化集团的增长,为「平价消费」兴起写下了更生动的注脚。
今年4月,LVMH旗下私募股权投资公司L Catterton收购KIKO的多数股权,KIKO可以说是“平价化妆品”的代表,也是最早一批快时尚彩妆;
6月,雅诗兰黛耗资17亿欧元,收购平价护肤品牌The Ordinary的母公司Deciem,该品牌产品均价不足10美元。
国际美妆巨头,显然已经看到这轮历史性宏观经济转向和消费大洗牌中,一些新的商业机会正在涌现——它们想方设法契合大众消费需求。
拜尔斯道夫和高德美,也是赢在「平价消费」的代表。拜尔斯道夫集团旗下品牌组成多以定位大众的皮肤学护肤品牌为主,主力品牌妮维雅横跨日化和护肤线,价格多在百元以下,奢侈美容部门仅有莱珀妮和香缇卡两个品牌。
2024年前九个月,拜尔斯道夫销售额同比增长6.5%至75亿欧元,其中妮维雅(包括Labello在内)有机销售增长9.4%。
拥有平价的功效护肤品牌丝塔芙Cetaphil的高德美,在今年前三季度实现了32.59亿美元的净销售额,同比增长9.2%,增速超过欧莱雅。
更难能可贵的是,其在中国市场也保持增长势头,这与多数在华业绩萎靡的国际美妆大相径庭。
平价品牌的表现,已经开始显现出增长韧性好于消费大盘的特征。
03
平价消费正「不可逆」般降临
对待以上平价美妆品牌的增长,我们不能粗暴地理解为“短期运气”。表象趋势背后,深埋的一定是时代最本真的逻辑——平价消费正不可逆般降临中国美妆市场。
隔海相望的日本,便是最典型的他山之石。
日本,在经历亚洲金融风暴、老龄化加重、劳动人口减少、实体产业崩溃等多重打击后,于90年后期开始进入平价消费时代,消费特征发生了显著变化——从追求品质、品牌到注重性价比和实惠。90~99年间,日本消费股中表现优异的基本都是平价商品企业,如优衣库(平价服装)、萨莉亚和松屋(平价餐饮)、花王和FANCL(平价美护)。
尽管中国无论是经济制度,还是产业结构均与日本有显著差异,但我们依然可以从中找到共同的逻辑。
譬如,日本在“失去的三十年”里,泡沫破灭、经济崩盘表象的背后,辜朝明认为,资产负债表衰退是核心原因,民众对经济前景、盈利前景、资产前景感到悲观,企业手头有钱想的是还债,而不是投资;个人有钱想的是捂紧钱包,而不是买房子和消费。
当前中国面临的处境总体来说,非常像辜朝明所谓的资产负债表衰退。
央行最近发布,2024年上半年,中国居民储蓄增长了11.46万亿,其中家庭储蓄增长了9.27万亿。
另外,根据国家资产负债表研究中心公布的季度数据,今年二季度国内居民杠杆率(居民部门债务除以名义GDP)下降了0.5个百分点,至63.5%,按季度统计的降幅已经是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最多一次。
一方面不愿意消费,另一方面家庭更愿意选择保守的存款,中国消费市场的未来脉络,变得无比清晰。当然,中国和日本还有很多不同之处。最大的不同就在于中国是一个地大物博、人口众多的国家。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北京大学新媒体研究院教授刘德寰曾提出,中国社会的收入分配状况是“图钉型”结构。这一结构特征,将持续影响市场走向“平价”。
在这一结构中:尖端的富裕人群在总人口中的占比约为千分之三,近500万人。他们拥有惊人的消费能力,全球奢侈品牌以及贵价产品基本仰仗的是这一人群;中产阶层在人口中占比近20%,主要分布在北上广深及其它主流城市中,他们是消费的中坚力量;底座部分80%是中低收入群体。⁵
从消费逻辑来讲,一个品牌在测算消费潜力时,只能以3亿~4亿左右的中产阶层人数作为基础,只要其产品能够被这群人所接受,就会出现所谓的“全球产销量第一”的盛况,譬如汽车厂商比亚迪。
但这种盛况,系于中产阶层依然有稳定的现金流,以及“永远在涨”的家庭资产,而现实情况是——这个群体选择量力而行、恢复节俭。
因此,我们看到,在化妆品产业,少部分尖端的富裕人群稳住了La Mer、HR等高奢美妆的业绩;珀莱雅、韩束接住了“量力而行”的中产阶层;而大量的中低收入群体则让一众「平价」品牌,实现了快速增长。
以当下时代特征为锚点,宏观市场已经给出来一些周期性的信号,这或许是中国企业要去洞察的东西。
04
平价时代,只拼价格「不够」
观照日本,可以预测,中国将诞生一批适合这个时代的「平价品牌」。
不过,要厘清的一点是,平价并不意味着只在价格上下功夫。当下消费者看似追求低价,实则追求性价比;看似追求平替,实则要求更好的质量和服务。
某种程度上,便宜是一种主观感受,单纯的低价策略无法持久。在日本1990 年代经济泡沫破裂后持续逆势崛起的大创生活馆、无印良品、优衣库等,依靠的也不是极限的「便宜」,而是「物有所值」。
用无印良品的设计灵魂人物原研哉的话来说,就是要带给消费者一种“这样就好”的满足感——不是“这个最好”、“那个更好”,也不是“这个就好”,“这样就好”代表的是一种「世界合理价值」。
在这套「合理价值」体系里,首先强调的便是实用,为消费者提供必要的商品,强调回归产品的功效属性、价值属性。其次是适当的定价。无印良品的广告语是“有品质而且便宜”,通过寻找最合适(而非最顶级)的素材,再去掉不必要的生产制作过程(如使用非漂白纸),可以实现非常可观的成本控制。
决定消费上限的,一是价格,二是功能性。当下市场环境中,增长的品牌,要么守住价格,提高质量或体验;要么守住质量与体验,降低价格。靠明星爆品“红蛮腰”系列在消费者心中占据地位的国货美妆品牌韩束,在同等价格带,从成分功效、使用肤感、产品质感等多维度给到消费者来自价格以外的惊喜;牛奶品牌“认养一头牛”也有着类似的打法:“维持品质不变、价格更便宜。”
李建星亦在《化妆品观察》采访中介绍,弥玥泉增长背后,是品牌通过供应链整合,尽可能降低成本,从而提升性价比。
“弥玥泉妆前喷雾,最大的成本来自铝罐,铝的原料产地主要在山东或河南,需要经过几千里的运输到广东,在广东工厂制作成铝罐后,再经过几千公里的运输到弥玥泉位于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的工厂,完成大货成产,验收合格后,再经过几千公里的运输到国内四大仓,中间产生了大量的运输成本。品牌通过整合资源——由弥玥泉建厂房、采购设备,并租给生产铝罐的厂家,山东或河南的铝料直接运到伊犁进行加工,从而使产品的整体成本得以下降20%~30%左右。”
美国著名投资家吉姆·罗杰斯曾这样形容趋势,它就像是一列火车,你可以选择站在铁轨上,也可以选择跳上去。
在可预见的未来,性价比的竞争尚不会很快平息。一个能够穿越经济周期的优秀品牌,一个在经济不景气中依然增长的品牌,一定是紧扣时代脉搏,观照社会现实,呼应民心所向。
注:¹源自TMI×BCG《2022中国高端美妆市场数字化趋势报告》
²数据来源欧睿,中信建投证券
³魔镜洞察《2024年二季度消费新潜力白皮书》
⁴海口海关统计数据
⁵引自商学院《理解中国经济,从理解中国社会形态变迁开始》
网址:平价美妆,中国未来5年最硬赛道 http://c.mxgxt.com/news/view/154962
相关内容
盘点美妆届的金字塔网红:美国十大美妆博主(下)中国十大化妆师排名 国内著名化妆师 娱乐圈化妆师有哪些
美妆观察|女性运动员终于成为美妆界的超级明星了吗?
国内名人美妆的关键词:流量、一米栏、昙花一现
全球年收入过亿的美妆博主里,李佳琦排第几?
明星争做美妆品牌 这块蛋糕太好分?
国内十大著名平面模特 中国很火的平面模特排名
最赚钱的十大明星美妆诞生
美妆博主排名,小红书美妆博主排名
当中国明星都扎堆面膜时,美国明星彩妆品牌却大放异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