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艺界明星玩艺术玩出了啥
近日,导演顾长卫办起了当代艺术展,演员徐锦江推出了国画展,演员张铁林奉上了书法展……越来越多的演艺界明星玩起了跨界,纷纷往艺术圈里扎。对此,有人嗤之以鼻,认为明星玩艺术纯属“玩票”,作品谈不上艺术与收藏价值;有人则拍手叫好,认为借助于明星的影响力更能吸引大众关注艺术。那么,明星如此跨界艺术,究竟玩出了啥?我们不妨来听听业内人士怎么说。
来源:中国商报·收藏拍卖导报 本期主持:贾理智
本期嘉宾
史 祥:艺术品经纪人
黄启贤:艺术评论家
沈小俊:书画收藏者
观点1:明星玩艺术不等于成名成家
史祥:据我了解,当今不少明星与艺术都有着深厚的渊源。比如徐锦江,他是著名画家何海霞的关门弟子,出身书香门第,父母都是大学教授,在当演员之前就是一位画家。其画风泼辣大气,别具一格。再比如顾长卫,他是专业摄影师出身,其艺术视角和对色彩的把握已经达到了一定境界,因此他从事当代艺术创作可谓游刃有余。还有董浩,他的父亲董静山在上世纪四五十年代是京城著名画家,其幼年曾随董希文学画,他自己曾说画画才是老本行,主持是“业余”的。
事实上,演艺明星跨界搞艺术早已有之。过去,梅兰芳、新凤霞等梨园中人也都专门拜过师学过书画,而且小有成就。一直以来,中国人都认为棋琴书画等艺术是相通的,演员可以通过书画学习提高自我修养。所以,当下不少明星在业余时间研习书画、追求摄影、玩玩当代艺术,实在是再正常不过的了,没必要大惊小怪。如果有人还对此耿耿于怀,那只能说明自身的狭隘。
但是话又说回来,搞艺术不等于成名成家,也不是说跨界搞艺术的明星大腕的艺术成就都一样。首先每个人的艺术资质不一样,不同的人学习相同的艺术,会因为个人资质的不同而取得不同的成果。其次,在个人艺术资质对等的情况下,艺术上的成就与个人在时间和精力上的投入是成正比的,玩票的人和静下心来全身心投入的人的成就也是不一样的。所以,对于明星跨界玩艺术还是应以平常心对待为好,至于他们的艺术成就,也应客观对待。
观点2:如此包装与艺术无关
沈小俊:现在有些人对于跨界办展览的影视明星十分追捧,认为他们不仅形象佳、演技高,而且艺术修养深厚。说实话,我认为这样的观点是值得商榷的。且不说这些明星的艺术水准到底如何,只需看看在展览中有谁去给他们捧场,就大约知道他们在艺术圈内的人缘与境遇了。
我从事了多年的书画收藏,几乎没有一位职业艺术家给我推荐过明星书画。为什么?道理很简单,就是因为在真正的艺术家看来,这些明星其实连票友都算不上,他们写也好,画也罢,无非是为了包装自己,与艺术无关。艺术就是艺术,来不得半点虚荣和掺假。有道是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有没有真才实学,是不是真的艺术家,一出场就全知道了。
有人咨询过我说,明星的书画作品值不值得收藏?对此我持谨慎态度。如果从艺术的角度来看,收藏价值并不高。但要是从纪念和投资的角度看,还是值得探讨的。因为圈内有这样一批从事专题收藏的人,他们专门收藏明星、名人的书画、摄影等作品,对于他们来说,明星的书画哪怕是片语只字都是极有价值的。但是如果想借此来投资,来跟风炒作,那就必须慎之又慎。事实上,很多明星的艺术作品以高价成交,其中虚高的成分不少,比如在慈善拍卖会上拍出的作品,价格往往虚高。
观点3:莫要以专业眼光评判
黄启贤:首先我认为这种现象是好事,鉴于明星本身作为公众人物在社会上的影响力和号召力,他们能跨界玩艺术总比吸毒强,至少是“正能量”。我们可以借助明星的影响力,吸引公众对艺术的关注度,将明星的引领作用发挥到最大,带领大家通过关注艺术来提升大众的品位。而且艺术是相通的,不管他们的初衷和目的是什么,“跨界”本身就意味着突破,意味着丰富,意味着兼容,意味着变革,是值得赞许的。
其次,明星不是职业艺术家,他们的第一身份是知名演艺界人士。他们的“专业”是表演、演播或者导演。你当然可以说表演也是一种艺术,但此艺术非彼艺术,尤其是在当今这个行业分化巨细、专业技能深化的时代,隔行如隔山绝对是不夸张的说法。因此,对于明星的跨界艺术作品和展览,我们不能用专业的眼光来评判。说白了就是应该“宽容”一些,保持一颗平常心理性对待。但是这也有一个前提,就是他们没有以此来哗众取宠,炒作自己。如果是那样,就另当别论了。
现在好多人一提起明星搞艺术就嗤之以鼻,其根本原因就在于有个别明星曾经以此来毫无底线地炒作自己,哗众取宠,引来业内外的一片斥责。其实,明星作为公众人物,长期以来都被各种光环所包裹,每次都是出现在聚光灯下,所以他们的虚荣心更强,当他们在一个新的领域,特别是那些能附庸风雅、提高自身艺术品位的领域做了一些工作之后,更希望得到大家的认可。因此,对于这帮艺术界的“票友”及其种种展览,大家不必过分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