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粉丝团的超级进化论:从追星到造星的事业

发布时间:2024-12-12 01:21

  说到“粉丝”,你会产生什么样的联想?杨丽娟的脸,还是声嘶力竭地叫着“××,我爱你”的小女生?今时今日,这样的想法是不对的。“粉丝”也会进化、演变。如今的“粉丝团体”,已经日益成长为一个体系成熟、更加企业化运作的组织。他们把追星当成一项事业来经营,已经从简单的追星上升到参与造星的工程中。

  □专题策划/撰文 时报记者 周昭

  比起以往那些看到明星就只会仰着脸兴奋尖叫,围追堵截要求签名合影的“追星族”,现在的“粉丝”已经大不一样。他们已经是一个太过庞大的人群,因此也就不能简单地用一张面孔去概括;他们有着专业的素质和策划能力,因此也就不能简单粗暴地用一句“无知”和“疯狂”来形容。

  现在的“粉丝”就像“黑客帝国”里的人物,白天有着普通的外表和普通的身份:可能她白天穿着合适的套装端坐在办公室里;可能她抱着书本坐在学校图书馆前的草坪上晒着太阳;可能她刚刚买完菜走在回家路上;也可能她刚刚做完饭正等着上中学的儿子回来吃饭……她们绝对没有你印象之中恐怖的狂热的脸庞,只有在被需要的时候才会露出另外的一面来。

  然而,她们会真真切切地告诉你,她们是谁谁的“粉丝”,除了“粉丝”还身兼某个分舵的舵主,或者是全球歌迷会的总负责人之一。她们会告诉你,目前正在着手进行的歌迷会改建计划有哪些?一个歌迷会拥有多少个下设部分?一个专业级的歌迷见面会是怎样做成的?如果你使用她们“粉”的明星担任代言工作,应该如何正确地评估市场做好充分准备等等。

  她们已经不再是盲目的追星族。她们是超级“粉丝”。

  “粉丝”的前身今生

  “粉丝”是英文“FANS”的音译。在内地,最初这个群体被称为“追星族”。这个称呼有那么一点不屑的意味,特别是蔡明(blog)跟郭达在某一年春节晚会上表演的小品《追星族》,更是将这一群体钉在了“刻意学明星的港台发音,说话做作,在家里贴满明星海报”的无知形象上了。

  对于追星族,最初,舆论上与之相关最多的还是:“如何防范追星悲剧重演”、“追星引发悲剧,警钟应该长鸣”之类的报道。也正是因此,追星族一直以来都是有点见不得光的身份,因为它跟“无知”和“疯狂”始终保持着亲密的关系。比如F4(听歌)刚刚走红时,第一次来广州拍摄广告,激动的“言承旭( 听歌 blog)迷”自驾车追赶F4的保姆车,在内环一路狂飙。由于车速太快,言承旭担心歌迷的安全,一度要摇下车窗叫她们不要再追了。

  但是当“追星族”与时俱进地改名叫作“粉丝”之后,称呼上不屑意味删除的同时,也带来了这一身份的扬眉吐气。“粉丝”除了有迷恋和喜欢的意思,还有略带了专业的意味。2005年湖南卫视的《超级女声》引发空前规模的“粉丝大战”,同时也在“粉丝”进化史树立了一块里程碑。这一活动令“粉丝”成为一个热门而时尚的称谓,一时之间,不论男女老少,“你粉谁”几乎跟中国人惯用的见面招呼语“吃了吗”人气持平。人们不仅开始理直气壮地宣布自己是“粉丝”,而且还开始以“粉”的对象作为人群划分的标准。“玉米”、“盒饭”、“凉粉”、“笔迷”……同时应运而生的贴吧和粉丝网也取代了从前简单的留言板,视频、贴图……多种科技手段的运用为“粉丝”提供更大的平台,也为声势浩大的“粉丝”团体的形成提供了可能。

  此后,真人秀大赛的兴起加速了“粉丝”的成熟。从真人秀的主办方到明星的经纪公司都看到“粉丝”的力量和“超女”比赛中实行的“粉丝”投票制带来的巨大利润。于是,在他们的帮助和推动下,各“粉丝”团体如雨后春笋,并且逐渐在组织上获得完善和成熟。各经纪公司开辟出专门的人手负责帮助组建“粉丝团”,以及与“粉丝团”保持联系,将明星的动态即时传递给“粉丝”团体。只要有明星出道,就必有这个明星的“粉丝团”成立。明星和“粉丝”突然变得就好像身体和影子一样的关系。

  如今,“粉丝”已经变成了一个社会身份,而“粉丝团”也绝对不再是一群乌合之众、散兵游勇。他们有着严密的组织和分工。就像一个个小型的王国:有部门、有职位、有派系斗争、有三六九等……

  功能日益强大的“粉丝”航母

  尽管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纺锤型比金字塔型更为稳定,但是目前俨然小型企业的“粉丝”团体在结构方面仍然处于金字塔型。金字塔的塔尖是会长,然后是各层管理人员,地基按照股市的说法则是“散户”。

  “粉丝”团发展到现在已经不是一个松散的组织了,团里各有分工,各司其职。“粉丝”的全国团长负责与明星的经纪公司保持联系,获知明星的动态,包括明星的行踪和事业方面的新动向两个方面。明星的行踪则是各地方“粉丝”团行动起来的依据。明星们将去到哪个地区,就由该地区的“粉丝”团负责接下去的事情,包括接机,组织“粉丝”参与明星将要出席的活动或者录制的节目等等。一般来说,地方“粉丝”团也会下设一些工作组。这些工作组的分工有负责与商家或者活动主办方外联的人员;有负责现场拍摄照片和录像,以便在活动结束后将图像上传到贴吧或者官网,让各地“粉丝”共享的人员;有负责采购写有明星名字的灯牌、制作横幅、准备送给明星礼物的人员;还有负责监督从“粉丝”们那里募集到的资金如何用掉的人员。再剩下的工作就由“散户”们完成,“散户”们从四面八方聚集到活动现场,负责在偶像亮相时发出尖叫、呼喊偶像名字、挥洒热情。全国团和各地分团的结构大致一致。通常,一个“粉丝”团体大致由这些构成。

  每个团体会给自己的部门取不一样的名字来展现各自的特色。比如黄晓明(听歌)“粉丝团”叫做“明教”,下设的六个部门称为六个司,分别是职文司、美艺司、视频司、宣明司、技工司和票证司。职文司负责在官网上撰写关于黄晓明的文章;美艺司负责制作灯牌等美工活;宣明司的职责是宣传黄晓明;技工司负责官网的技术方面的工作;票证司就负责投票。票选艺人的活动很多,票证司负责在“明教”民众们讨论锁定几个大的票选活动之后,组织大家积极给黄晓明投票。最近一次“明教”民众的投票胜利,则是帮助黄晓明顺利获得中国歌曲榜最受欢迎的男歌星奖,因为这个奖项完全是由歌迷们投出的票数来决定的。与“明教”不同,陈楚生( 听歌 blog)的“花生团体”把这些“部门”叫做工作组。有负责外联的工作组,有负责宣传的工作组,有负责网络的工作组,还有负责监督财政支出的工作组。

  从这种“部门”的设立就可以看出来“粉丝”与“追星族”的区别来。他们已经不再是简单的追逐明星,同时还自发地负责帮助经纪公司推广他们所“粉”的明星。当然这种推广从目前来看,主要还是以媒体为对象来进行的。比如“9+2”音乐榜,陈楚生的歌迷挨个向媒体赠送偶像的专辑,希望他的新专辑能获得媒体的关注。当然,能够送出去的数量估计不多。因为在“粉丝”能够购买到这些专辑之前,唱片公司一早已经向媒体“推广”过了。与陈楚生的歌迷现场派CD异曲同工的是,周笔畅( 听歌 blog)的广州歌迷会在2007年底就已经通过网络购买了一批周笔畅的CD寄到各大报社,希望能够让媒体关注到笔笔的歌声。相比之下,李宇春( 听歌 blog)歌迷的宣传招数似乎更为有心。“玉米”们不是简单地派CD,而是自己印刷了李宇春的台历,自己编写了一本关于李宇春的特刊,将这些分发给各媒体。不过这其实也不是“玉米”们的首创,早在2001年F4最红的时候,言承旭的“粉丝团”就曾经把他们写的关于言承旭的东西打印出来用文件夹夹住发送给各个媒体,只不过印刷和包装上比较简单,不如“玉米”们的精美。

  除了向媒体发动公关攻势,“粉丝团”还有很多事情要做。有的“粉丝”团体因为发展得足够成熟,所以该明星的经纪公司组织歌迷见面会时已经不需再亲自操刀或者找公关公司来完成,而是将任务交给“歌迷会”,从会场布置到人员安排完全由“歌迷会”来完成。这对经纪公司来说算是省钱省力的新策略。而“歌迷会”对于这样的工作,同样表现出心甘情愿的态度来。因为他们觉得由他们亲手完成整个见面会更能够给大家发光发热的机会,难得能够为偶像做一点事情。其中,不少“粉丝团”在唱片签售等商业活动中还充当了“顾问”的角色。比如2007年11月3日的李宇春广州签售会,是唱片公司跟广州当地的商家合作的。但是商家和唱片公司无法准确估计市场,商家最初只准备了5000张CD,而唱片公司的建议则是增加到8000张。但是“玉米”的广州分部通过“春吧”里的报名情况建议商家连夜补货到至少1万张。结果签售当日,到场“玉米”果然过万。此外,当时商家在CD上贴出的广州签售的LOGO也是由“玉米”们设计和推荐使用的。总的来说,“粉丝团”发展到现在,已经是一个从媒体到市场到经纪公司都不可忽视的力量了,连电视台录制明星歌会类的节目导演组都需要有专人跟“粉丝团”沟通。  

  在明星的星途上,“粉丝团”的“戏份”在明显加重,他们正在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但他们似乎并不满足于仅仅对他们所“粉”的明星提供帮助,他们还在找寻扩充自己力量的其他途径,希望能够拥有更多的“功能”。黄晓明的“明教”官方网站就在尝试对会员推出英语和法律方面的援助,以及提供就业方面的资讯。根据“明教”国内负责人之一的“沧海珠泪”(网名)介绍,由于“明教”拥有诸多海外“粉丝”,所以最初是他们的加拿大和欧洲分部提出可以利用他们的长处给予会员一些英文方面的帮助。如果是口语的可以通过电话连线来解决;如果是书面的英文问题更加容易,放进讨论区就能得到热心会员的帮助。此外,由于“明教”江苏分舵的会长是法律方面的专业人士,其他“粉丝”中也有法律方面的人才,所以法律是“明教”想到的第二个能够提供援助的项目。至于就业方面,因为“粉丝”的年龄结构多元化,既有工作多年的,也有大学在读的。所以当“粉丝”中的大学生们完成学业后面临就业问题时,已经有社会经验的“同好”们就可以提供一些就业形势分析,以及面试经验等方面的讯息。

  “粉丝团”里的暗战

  虽然“粉丝团”看似一个单纯的乐土,都是来自五湖四海为了同一个目标走到一起来的,但只要有人的地方就免不了有纷争。谁才够资格担当会长?谁才能够掌握“粉丝”的“领导权”?在网络的虚拟世界里,也有一番刀光剑影。

  被媒体最为广泛报道的“粉丝”团里的斗争,当数“玉米地”里的一场暗战。事情发生在2005年2月,最有影响力的一届《超级女声》如火如荼之际。同样的,这一年里也是“粉丝”最充分展现他们影响力的一年。据了解,7月12日早上,李宇春的好友林丽在“李宇春吧”发帖,宣布李宇春的所有网上和联络事宜,包括组织“玉米”赴长沙助威之事已全部授权给她,而她就授权给“春风化宇”(网名)工作组来做。虽然春吧吧主——来自北京的“轻盈小猪”(网名)很是愤怒,但“春风化宇”还是取得了领导权。不过她们在春吧的处境并不好过。由于“春风化宇”安排了李宇春在深夜通过网络与部分“玉米”还有“凉粉”(张靓颖( 听歌 blog)粉丝)们聊天。遭到了“轻盈小猪”的猛烈声讨,认为他们不顾李宇春的劳累,简直是在摧残他们的偶像。声讨很快得到了“玉米地”里广泛的支持。

  紧接着,7月13日,一些报名到长沙的“玉米”没有等到“春风化宇”的通知。由此“春风化宇”激怒了本来就很有人气,一度被“玉米”们推为首领的“舒穆禄雪梅”(网名)。第二天中午,“舒穆禄雪梅”在春吧里宣布接过组织权,组织“玉米”于7月15日到长沙为李宇春造势。长沙当地的玉米组织者在接到“舒穆禄雪梅”的指示后,跟14个长沙当地的“玉米”一起连夜赶制横幅和海报,准备到赛场造势。但比赛当晚,他们遇上了“春风化宇”的人。对方让她们交出所有现场联系人员的手机号等联系方式,连宣传品都被收走。但是在比赛现场,“笔迷”们穿了会服,印了新的宣传品,站在外面气势特足。“凉粉”也很整齐。只有被“春风化宇”收走所有道具的“玉米”们饿着肚子,站在外面40分钟也没人理。没有横幅、没有海报,没有门票。这把春吧对“春风化宇”的不满推到了新高。“玉米”们要求一切都要为了李宇春好,谁组织无所谓,但如果影响到了造势,他们实在难以在“玉米地”生存。7月16日开始,“舒穆禄雪梅”和“轻盈小猪”轮流24小时坐在电脑前,删除“春风化宇”新新旧旧的帖子。自此,“春风化宇”再没有在春吧出现。

  高级“粉丝”长什么样?

  在“粉丝团”里什么人才能出人头地呢?这个跟网游很不一样。不是你在线时间长、打到的怪兽多,级别就会高的。很多的会长其实并不是资历很深的“粉丝”,比如“玉米”的广州分会会长“爱春下午茶”(网名)。因为这个网名,广州“玉米”都叫她“茶姐”。“茶姐”在工商局工作,是典型的公务员,女儿已经18岁了,正读高中。“茶姐”并不是一个资深“玉米”,她第一次听到李宇春唱歌时已经是2005年超女总决赛的最后一场。那一场,李宇春唱了一首民歌《山歌好比春江水》。“在此之前,我基本没有关注过超女。而且我看电视也是‘听觉系’的,很少正儿八经地坐在电视机前看。突然听到一个中音唱民歌,觉得很特别。然后才知道她叫李宇春。后来就上网翻看她之前的比赛视频,慢慢喜欢上她。”“茶姐”回忆说。

  尽管不算资深“玉米”,但是她也很快成为了广州分会的会长,“其实也没所谓会长不会长的,只是因为我们这样年纪的,在社会经验上比小孩子们多一点,经济上也比较宽裕一点。有活动的时候需要出面去跟商场的负责人什么的谈一谈,我们胆子也大一点。他们太小的小孩可能不知道该怎么去交涉。而且做活动的时候需要那种写了春春名字的灯箱,一个灯箱大概100块钱左右。大家分摊也不过10块8块的。小孩子们有的可能觉得比较为难。对我们这些人来说,10块20块现在连个早茶都喝不到了,根本不算什么。所以这些方面的因素也有。时间久了,大家可能觉得你比较能够做事情,自然也就听你的了。”因为不希望被人看做是盈利组织,据悉,很多歌迷会都不收会费,至于部分收费的“粉丝团”,多数也是一次性付50元会费即可。如果有活动不够经费的时候,再来募集资金。

  除了“茶姐”这样的工薪阶层,大学生在歌迷会中也是一个比较广泛的群体。很多歌迷会的会长是由在校大学生担任的。比如“明教”总负责人之一的“沧海珠泪”(网名),比如陈楚生的歌迷会“花生”的长沙分会长佳竞。这两个都是出生于上个世纪80年代后期的在校大学生。“沧海珠泪”已经大四了,正面临找工作的问题,“我觉得做歌迷会对我来说收获很多。让我有了很多在学校不会得到的社会经验。我把做歌迷会组织活动的经历很含蓄地写在了简历里面,包括有一定的网站工作能力和活动组织能力等等,但就不会写明自己是歌迷会会长这些。因为毕竟不知道用人单位的领导是什么样的,有什么想法。(是担心大家误会歌迷是很疯狂的人么?)如果是你你会怎么想呢?也会这么认为的吧。”而佳竞就表示,很愿意日后将歌迷会的经历写入自己的履历。

  与前面几位会长相比,身兼马来西亚歌唱团体“Buddy”的中国歌迷会“8D班”班长以及汕头歌迷会两职的佳思,有点另类。其实,准确来说,这两份“工作”也不是佳思一个人在完成,还有她的双胞胎妹妹佳琪。她们俩今年22岁,已经有6年的工作经验。“初中时曾经做过烟草方面的工作,当实习生,一个月可以赚到三、四千。整个收入在汕头已经不错了。后来想如果读高中就一定要考大学,但又觉得读了大学也未必有用,扫大街的也有大学生呢,不如踏踏实实赚钱。”采访的时候,佳思和佳琪轮换着说,经常分不出谁是谁。

  最初佳琪也只是一个普通“粉丝”,初中的时候特别迷恋F4。尽管从来没有离开汕头追随过自己的偶像,但一年多的时间她还是花掉了一两万块钱。“基本上就是买照片买海报,还有凡是登了F4报道或照片的报纸杂志我都会买。同一篇报道有时候会被几家媒体转载,我也都会每一家都买回来。后来爸爸妈妈都受不了我了。”佳琪笑着说。F4四个里面她最迷吴建豪(听歌)。“那你也是F4歌迷会的成员么?”忍不住好奇地问她。“不是。他们那么红已经不需要我们去支持了。”

  作为歌迷会的会长,原来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当初刚刚接手“8D班”时,佳思说:“一天在线的时间长达18个小时,有时候连上班都挂着。睡觉的时候脑袋里面也都在想,他快生日了,应该做点什么特别的事情。每天一上线就要开始各处找他们的消息。他们在马来西亚本地还有海外地区的博客都有十几个,要一个一个看有没有更新,有就截图下来放到我们这边。大概花了三个月的时间我才开始适应班长的生活,当然现在一切走上正轨就不会那么忙了。”

网址:超级粉丝团的超级进化论:从追星到造星的事业 http://c.mxgxt.com/news/view/167352

相关内容

超级星饭团APP
从“追星族”到“饭圈”——我国粉丝组织的“变”与“不变”
数据造假再升级,粉丝平台为流量明星们做了多少?
明星粉丝团引领文化产业回归本位
为什么说,明星直播的终局是超级 IP
为什么说,明星直播的终局是超级IP
这个女团超级能打
明星宠粉再升级 YY直播首创明星粉丝线下互动直播综艺IP
超级星饭团等多款追星应用集中下架,部分平台禁未成年人消费
三级7777:震撼来袭,超强阵容引发全网热议,粉丝狂欢不止!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