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声音丨潘鲁生、廖昌永、杨朝明谈“网红”传统文化现象和文化强国建设
3、“打捞”文化宝藏
问:如何“打捞”那些不被注意的传统文化宝藏?
潘鲁生:是“打捞”,也是让优秀的传统文化为当代生活服务。首先,要尊重老百姓的文化主体地位。文艺工作者要深入到老百姓当中去,主动了解他们的历史、文化与生活方式,创作的文化产品才有说服力。其次,还要利用高科技手段,特别是影像记录等,让传统文化重新焕发出生命力,这也是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一直在努力做的。
廖昌永:上海音乐学院从去年开始做了很多探索,包括复排经典作品、创作新的作品,也包括要求师生利用寒暑假多采风。创作者只有知道老百姓所思所想、所爱所恨,作品才会具有生命力。从学校的角度,我们的创作也一定要和学科建设、人才培养、艺术实践、社会服务和课题研究结合在一起。只有这样,培养的学生才会对自己的专业有思考,对观众有敬畏,对传统文化有情怀。
杨朝明:现在有些人对文化缺乏自信,正是因为对传统文化还缺乏了解,只有文化自知才能文化自信。从学者的角度看,我们更要正本清源,把被误解了的问题讲得更加清楚,只有讲清楚弄明白,大家才能合理地扬弃、批判地继承,才能推动树立更强的文化自信。
4、共赴文化强国
问:您心中的文化强国什么样?传统文化如何助力文化强国建设?
潘鲁生:要建成文化强国,首先要做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发掘、普查、调研,发扬工匠精神,在此基础上发展文化产业,把老祖宗留下的宝贵遗产变成当代的财富。当然,要加强乡村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提高老百姓的精神生活质量。最后,还要加强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为文化强国建设提供智力支持。
廖昌永:我心目中的文化强国,有着大量能够反映中国人的精神文化特质,反映中国独特传统文化的优秀作品。首先,它们应当是多元化和多样化的,不但有适合年轻人的,同样也有适合老年人的。其次,它们也一定是富有鲜明的时代特征的,能够生动反映当前人们的精神面貌。
杨朝明: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一定是有文化立足点的民族,而几千年的中华传统文化,滋润着我们这个民族。我认为,建设文化强国需要把优秀的文化资源筑成文明的丰碑,用丰富的家教文化滋养家国情怀,以深厚的君子文化造就君子品格。(来源:《光明日报》 刘梦 赵秋丽 颜维琦)
(责任编辑:林岳)
关键词:潘鲁生,廖昌永,杨朝明,文化强国,国潮
网址:两会声音丨潘鲁生、廖昌永、杨朝明谈“网红”传统文化现象和文化强国建设 http://c.mxgxt.com/news/view/172431
相关内容
中国传统音乐录音档案:守护中国音乐文化记忆2024明文化论坛北京昌平开幕 推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
文化中国行|千年荣昌陶的文化新神韵
文化中国行丨文昌灰塑:刀堆手绘描出万紫千红
文化中国行丨既传统又时尚 古典上海豫园现国潮新风
华不注|创新传播方式,推动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乃日”文化盛宴!唱响鄂托克旗文化建设最强音
海内外专家学者福建三明共论朱子文化传承
《中国鲁菜》专集发行 百年老字号春和楼见证鲁菜文化传承与创新
“网红经济”现象及其背后的文化逻辑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