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星为何蔓延到体育圈

发布时间:2024-12-13 11:15

黎荣 摄

娱乐圈的明星不够追了,不少粉丝盯上了体育圈,将“非理性追星”这把火烧到了体育明星身上,多位体育健将对此很不适应。比如知名女篮球员杨舒予明确表态,“不要接机,不喜欢,球场见谢谢”。加上此前国乒队员王楚钦、樊振东就“非理性追星”发布的声明,他们纷纷表示:拒绝接机、跟拍、蹲守未公开训练行程索要签名、非法入侵酒店等行为,呼吁抵制“体育饭圈化”。

运动员算不算明星?当然算,想想姚明、郎平、林丹、李娜等等,他们在各自的领域都创造过骄人成绩,赢得过荣誉,具有很高的知名度,并且在他们的带领示范下,帮助更多人喜欢并热爱不同的体育项目,有利于体育事业的发展与全民健康的提升。

体育明星与娱乐明星虽同为公众人物,但他们在形象价值、工作重心、责任义务等方面,都有不小的区别。在通常的观念中,娱乐明星因为常年处于聚光灯下,天然具备光鲜亮丽的特征,且受传播、市场、消费等方面的影响,娱乐明星很多时候要依赖曝光率才能保持影响力,此外,明星用一些个人隐私来换取关注度,也被认为有合理之处。但体育明星完全不需要这些,衡量体育明星的最大标尺是赛场上的成绩,所以,即便体育明星极少有粉丝,对他们夺冠、打破纪录等造成不了什么影响。

即便粉丝越多,越显得娱乐明星身价高,但从粉丝经济中获益的明星,也深受“非理性追星”的困扰,多位明星都曾公开发声明,反对“私生饭”“打榜应援”“堵门追星”等畸形追星做法。专注于艰苦训练的运动员,自然对花样百出的追星行为更加不适应。因此,可以看出体育明星对“非理性追星”行为的反感与抗议,是出于对自身与成绩的保护而作出的真实反应,他们的呼吁应该得到尊重。

追星为何会从娱乐圈蔓延到体育圈?这种匪夷所思的现象,想要追溯到源头,恐怕能找到许多个线索,首先是网络与社交媒体的发达,造就“羊群效应”,粉丝通过追逐一个明星来实现集结,彰显群体的“权力”,尝试通过干预明星的成长、生活、演出等,找到一种存在感;其次,受传播方式的娱乐化影响,一些运动员不经意间被包装成了娱乐明星,这造成不少体育迷的认知错觉,认为像追娱乐明星那样追体育明星并无不妥;第三,国家有关部门对畸形追星连出重拳,一定程度上纠正了“粉丝文化”的病态状况,这导致追星行为的外溢效应,分流了部分喜欢追星的人到体育圈。

当然,不排除有一些粉丝认为,体育明星形象健康,具有励志效应,所以可以理直气壮地追。喜欢一名公众人物,从公众人物身上学习优点、激励自己,这非常值得肯定与鼓励,但万万不可认为,这种认同会没有边界,谁都可以用“追星”的名义打搅他人生活,侵犯他人隐私。

网络可以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但这不意味着越界行为变得合理化、正当化,恰恰是可以更近接触到各个领域明星的当下,反而要保持自己的理性与独立判断,别被某种氛围带偏了自己的行为,想追体育明星其实很简单,多关注他们的比赛,多欣赏他们的拼搏精神,多用他们的优异成绩来激励自己奋发向上,这样的追星,不但有利于自己提升,当自己的追星对象知晓自己可以创造如此大的价值时,那些体育明星也会愈加珍视自己的努力——这样的双向奔赴,才是粉丝追体育明星的魅力所在。

文图来源贵阳日报

编辑:黎 荣

编审:郑文丰

签发:肖 嬿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网址:追星为何蔓延到体育圈 http://c.mxgxt.com/news/view/180172

相关内容

近年私生饭蔓延到体育圈 乒乓球“饭圈化”较严重
近年私生饭蔓延到体育圈 乒乓球“饭圈化”较严重
蔓延到境外网站!“饭圈”灰色产业链六大真相
警惕!追星氪金竞赛向低龄人群蔓延
关注体育明星 重新聚焦赛场(体坛走笔)
体育明星如何颠覆演艺圈,成为新一代偶像?
星火成炬 | 幸福 无限蔓延
体育明星成功蜕变为娱乐圈新宠,故事引起热议。
半月谈丨要“出圈”,不要“饭圈”:警惕“饭圈文化”侵袭体育
xiaohu手势舞还在蔓延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