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寒冬”下的横店:院线大电影开机量低,群演做直播自救
在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今年国内影视产业经历了长达数月的停工。不过,在复工复产后,影视行业很快迎来了拍摄制作热潮。
作为全国首个国家级影视产业实验区、世界最大的影视实景拍摄基地,复工后的横店恢复了往日的热闹。
进入12月,本已是传统拍摄制作淡季,但横店影视城的剧组数量依然维持在高位。第三季度、第四季度迎来剧组的“井喷”,保持百余个剧组的入驻盛况。
2020年8月1日,华灯初上的浙江横店影视城广州街香港街景区。图|视觉中国
然而,博纳影业集团董事长于冬称,“前不久说横店的开机量,恢复得挺快的,但大部分是十天左右的网络电影,我们真正的院线大电影开机量还是很低的。”
横店,着急了。
文 | 杨旖旎
编辑丨崔赫翾 瞭望智库
本文为瞭望智库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在文前注明来源瞭望智库(zhczyl)及作者信息,否则将严格追究法律责任。
1
一张白纸
上世纪90年代初期的横店,是个标准意义上的“穷山沟”:横店镇中央只有一条名为“万盛街”的主街道,村落零星散落在四周高大荒山的山脚下。
暮色降临时,街上没有灯,黑漆漆一片,只能听到满屋子蚊子的“嗡嗡”声。
2004年4月2日,浙江横店影视基地,为拍摄电影而搭建的外景现场。图|视觉中国
横店所在的东阳一个农业经济占主导地位的大县。大部分人靠编织草席,种植水稻、玉米为生,除了农业,一无所有。
但农业没给这里的人们带来富裕的生活。山地面积占到了76.1%,一个个村子被荒山围住,在不到20%的平原中,耕地人均只有0.22亩,水稻田被丘陵分割成豆腐块。
当地流传着一首歌谣:“抬头望见八面山,薄粥三餐度饥荒,有女不嫁横店郎……”
“八面山”断了横店的财路。
浙江省地处东南沿海,交通便利造就许多城市经济快速发展,如从古至今有“四省通衢,五路总头”之称的衢州;素以“书藏古今,港通天下”而闻名的宁波;坐落于“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的钱塘江入口的杭州。就连同属于金华市的兄弟县义乌也已经早早“有所行动”。
义乌早在清朝乾隆年间就开始了“鸡毛换糖”,上世纪80年代初期,这里的小商品市场得益于“四个允许”的宽松政策(允许农民进城经商、允许长途贩运、允许城乡市场开放、允许多渠道竞争),成为金华辖区经济排头兵。
和浙江其他兄弟城市相比,横店所在的东阳“一穷二白”。没有铁路、港口,从杭州市坐大巴到横店是唯一的交通方式,乘车也需五六个小时。交通的闭塞和产业的落后直接导致当地经济发展低迷。
穷则生变。
1975年,40岁的“实干派”徐文荣初任横店党委书记。上任后,让大多数人吃饱饭成了横在他眼前的难题。
徐文荣亲自带领村民们下地种田,兴修水利,种桑养蚕、办养猪场。横店集团的前身横店缫丝厂就是在这样的状况下建立起来的。
缫丝厂开工第一年就盈利7.6万元,第二年赚了15万元,第三年赚了30万元,陆续包揽了浙江超过七成的丝产量。丝,成了横店名副其实的“第一产业”。
1978年,横店继续向丝的下游轻纺行业延伸,一时之间,针织厂、内衣厂、印染厂、丝织厂、化纤纺织厂如同雨后春笋在横店拔地而起。横店从“丝城”变成了全国著名的“织城”。
从1980年开始,横店向着更广泛的领域进军,如磁性材料、成品药等。1987年,横店工业产值达到1.1亿元,成为浙中地区第一个亿元镇,从曾经的穷山沟变成了当时的工业强镇。
邮电大楼拔地而起,长途电话开通了,村镇公路拓宽,工厂越开越多……
这时,徐文荣却停了下来。他的危机意识很强,每每感觉到原材料成本上涨,市场需求行将减弱时,他便开始寻找新的产业机会。而且他发现,横店没有名山大川,不靠海,不沿边,工业继续搞下去,一眼就能望到头。想要实现可持续发展,还得想办法另辟蹊径。
河北正定的故事很有名:1983年央视正在考虑拍摄电视剧《红楼梦》,为降低拍摄成本到处寻找外景地。县委书记抓住商机,通过人脉关系,把“荣国府”建成永久性建筑,成功带动当地旅游业发展。
徐文荣如法炮制,将目光盯向了旅游。
2
浪潮席卷的90年代
90年代,徐文荣开始涉足文旅,在横店办起文化村等项目。
高达几亿的投资给他引来不少非议,但他没有理会。不过新项目运营一段时间后,徐文荣还是发现了问题:这些旅游项目过于单薄,没有足够的文化内核作支撑,旅游项目就很难吸引到外地游客。就算游客来了也很难停留,产业规模无法形成。
横店影视基地吸引了大量外地游客。图|图虫创意
工业发展一眼望得到底,文旅项目又青黄不接,站在发展十字路口上的横店有些着急与迷茫。但此时谁也未曾想到,一场中国电视剧大发展的浪潮正席卷而来,其挟带的力量在几年后将横店推向了时代前沿。
1990年大型室内剧《渴望》播出,一时万人空巷。《渴望》在有些地区收视率甚至高达98%。据传因“播出期间犯罪率下降”,公安部还曾专门举行庆功会,对剧组进行表彰。
这部现象级电视剧走进千家万户,同时也标志着大众文化时代到来了。不久之后,广电部颁布规定,允许民营公司申请《电视剧制作临时许可证》,这意味着民营公司能够参与电视剧制作。种种讯息对于当时已经在乡镇企业发展中取得突出成就、获得最初的工业化积累的横店集团无疑是个大好的机会。
一方面,在拍戏这件事上,横店人多地少、山多田少的劣势也能被转换成天然的优势。横店所在的东阳位于北纬30度,四季分明,植被丰富。从北方的阔叶林、针叶林,到南方的芭蕉树、橡胶树、竹林,一应俱全。对于时间就是金钱的剧组来说,横店的自然条件满足了各种外景和反季节戏的需要。
另一方面,横店所在的浙江东阳拥有传统的木雕产业,为横店影视城的顺利筹建提供了完美依托。
“木雕之乡”“教育之乡”“建筑之乡”的美誉,更是能与乡村旅游进行完美的融合,为文化产业的发展带来质的提升。
此时“一张白纸”的横店,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而人为的努力,就是这股东风。
1995年10月,导演谢晋正在珠海拍摄为1997年香港回归献礼的影片《鸦片战争》。为了更真实地重现道光年间广州街景,他辗转广州、上海两地找寻外景基地。当时,陪同寻景的浙江省东阳市委前宣传部部长,偶然间推荐了横店。
就这样,砥砺前行的横店与蓄势待发的中国影视行业,这本不相关的两件事碰撞出了火花。
3
无中生“有”
当时横店已造出了一些人工景点,但尚未成规模且土味十足。即便如此,徐文荣依旧再三坚持并保证半年内一定按拍摄所需的模型建造完成,谢晋同意试试。
120支工程队、几千人在横店的荒山上炸山开地,为了还原150年前的街景原貌,甚至把土坟的墓碑也拆下来用。就这样,横店第一个影视基地——占地总面积319亩,拥有160多座建筑物的“19世纪南粤广州街”应运而生。
1996年8月8日,谢晋导演在广州街举行开机仪式,随着《鸦片战争》公映,横店的名气不断扩大,剧组纷至沓来。1997 年,陈凯歌在此拍摄《荆轲刺秦王》,横店为此建造了秦王宫景区。
从那以后,横店陆续兴建了香港街景区、清明上河图景区等十多个拍摄场景。它们跨越5000年历史时空,汇聚南北地域特色,共同构成了世界上最大的实景基地。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
张艺谋、王家卫、约翰·麦克提南等大批名导演都先后来横店影视城;巩俐、李连杰、梁朝伟、张曼玉、章子怡等影视明星也在这里倾情表演。我们熟知的《雍正王朝》《英雄》《小李飞刀》《花千骨》《琅琊榜》《芈月传》等都是在这里诞生。
2000年,无中生“有”的横店也迎来了政策的加持。
这一年横店集团宣布:“横店影视城从此免收场租”。这个看似简单甚至有些草率的决定,其实极富想象力和竞争力。
有人算过这样一个账:免收场租横店损失了多少?按每个剧组 5000 元/天、每天 15个剧组来计算。免收场租,横店影视城一年的损失大约是 2000 多万元。可如果免租能带来多少收益?不说门票,就说拍戏的人住在这里的房租,一年就有3000 万元!更别提还有其他方面的消费。
“实景拍摄基地免场租政策”的推出对于横店文化产业竞争力优势的形成、扩大与实现跨越式发展具有全局性的战略性意义。
美国《好莱坞》这本杂志将中国横店称作是中国版的“好莱坞”,这幅“中国好莱坞”的长卷正在横店徐徐展开。
4
渐露锋芒
“免场租政策”实施后,集聚人气的效果可谓立竿见影。2000 年,平均每天就有十多个剧组来此取景,横店每年拍摄电影都保持在3部,电视剧集在二三十部、剧集数逼近千集。到了2004年,横店影视城接待的剧组数目达到了 72 个,拍摄的电视剧集数达到 1870 集,创造历史之最。
同年,浙江横店影视产业实验区正式挂牌,至此正式晋级国家级影视实验区。
与此同时,境内外一大批广告影视公司纷纷抢滩。国外诸如法国ECLAIR集团、罗森电影公司、美国的二十世纪福克斯公司、日本的角川映画公司等国际知名影视企业,都与横店影视产业实验区进行了广泛深入的接触后达成了拍摄合作意向。
而国内的香港唐人电影国际有限公司、北京华谊兄弟等影视产业相关公司,均在横店设立了影视机构。
以华谊兄弟为例,2004 年他们出资500万元在横店影视产业实验区成立公司,此后便不断追加公司的注册资金:从2006年的1500 万元到2007 年的5000 万元,2008 年 3 月则陡然增至 1.26 亿元。目前华谊兄弟公司的总部已经基本转移到横店,其他地方则是分支机构。
随着横店影视业的快速发展,这里聚集了极高的人气,也直接拉动了当地旅游业的高速发展。
旅游景区与影视拍摄基地相重合是其先天优势,在此基础上横店也充分挖掘利用当地丰富的历史人文资源,不断增强各景点的文化内涵。景区相继建成了金佛庄烈士陵园、邵飘萍纪念馆、严济慈纪念馆等十多个文化教育展览馆。休闲配套也不可缺少:度假村、文化村、游乐园、航空俱乐部、南上湖公园、凤凰山公园等也相继建成。
2004 年,横店影视城首创亚洲最大的灾难性体验节目“暴雨山洪”获得成功。随后,横店又利用影视元素和“大片”诞生的影响力,相继开发了系列实景互动节目。
至此,横店影视文化产业开始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横店文化产业集群的发展模式也已经初现端倪——那就是以服务于全国乃至全球的影视拍摄为基石,展开“上游的影视制作产业+下游的影视旅游产业”的延伸发展。在这一阶段,横店影视产业集群上下游在互动过程中所形成的共享性资源,已成为制造财富的聚宝盆。
5
文旅的高光时刻
文旅产业渗透性非常强,产业链条拉得长,因此对区域经济的拉动作用非常强劲。
一是横店文旅产业的发展最直接的拉动对象就是当地建筑业、艺术品手工业等。横店文化产业发轫于影视城建设。影视城包括了各个历史时期的建筑、特色装饰等,横跨了泥水、木工、桥梁、彩绘、木刻、石雕、编织、书法等各个领域和艺术门类。所以,横店文旅产业极大地拉动了当地相关产业的发展。影视城建成后,剧组的大量涌入,更是带来了文化艺术服饰、手工艺道具等的需求,拉动了艺术品手工业等的发展。
2005年正值抗战胜利60周年,革命题材的电视剧层出不穷,其中代表作《亮剑》创下13.7%的收视率,成为当年央视电视剧收视冠军。为了追赶《亮剑》热度,之后几年,每月平均有20多个剧组蜂拥至横店拍戏,题材多数集中在谍战、反特和抗日剧情上。
当时,横店的道具仓库里,枪支、军官服、情报机、老式拨号电话等道具柜都逐渐多了起来,很多人投入到赶制和买卖步枪等模具的行列中。
二是拉动了演艺娱乐相关的配套行业。横店影视城的繁忙程度,非一般影视基地可比,最多时一天有几十个剧组在此拍摄。在这里有专门给剧组提供临时演员的演员村、有活跃于各剧组的“横漂”、有演员中介公司、有培训影视旅游人才的学校和院系、有专门的场景搭建和服装道具制作公司等。
三是拉动了餐饮、旅馆、交通等相关服务行业的发展。遍布横店的几百家餐馆、咖啡馆、宾馆等服务场所生意十分火爆,一些颇有名气的餐馆每到晚饭时间都座无虚席。歌舞娱乐厅则成为剧组及其演员下班后娱乐休闲的地方,同时也给一些业余演员和群众演员提供初试身手的场所。即使是三轮车夫也赚得盆满钵满,很多游客都喜欢坐着三轮到处逛,导致三轮车的承包价翻了5倍。哪怕是在淡季,三轮车夫一天也能赚个六七十元,根本不怕赚不到钱。
四是旅游业给当地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力。除了景区门票收入,像“中国农民旅游节”等大型活动让旅馆、酒店几乎可以日日爆满,而首届就吸引了十多万游客参加,此后,横店又连续举办了五届“中国农民旅游节”,每届都获得了成功。而且档次更高、规模更大、影响更好。
影视娱乐业、文化旅游业、建筑手工业,以及餐饮交通业都在这里欣欣向荣,以喷薄而出的姿态发展。
6
“22条军令”
然而,盛名之下暗流涌动,乱象渐涨。
一是关于人的乱象。曾将镜头对准“横漂”底层故事的尔冬升导演数度对媒体揭露横店影视城群演行业的乱象:“有些地方的所谓群头就是在搞潜规则,收回扣”;编剧宋方金也带来了横店一线实录:相比于挣扎着演戏的群演,已经上岸的明星们抠图表演,全程替身,不背台词,耍大牌,却照样能拿到天价片酬。
2011年5月12日,在浙江横店影视基地摄制现场的剧组。图|IC photo
二是公司乱象。“影视产业实验区”就是给予在地注册的企业诸如税收减免、用地指标保障等优惠政策。此举虽然吸引了大量的影视企业进驻横店,但也混杂大量皮包公司——专蹭政策红利,公司主要业务仍然在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开展。
除了乱象频频,政策的风向转动也挑动着横店的神经。
2006年起,广电总局严控古装剧,要求各地卫视黄金档每年不得播出超过两部。横店集团召集一批行业专家研究往年的政策和规律,决定由抗日剧扛起电视剧复苏的大旗。毕竟,抗日剧更符合主旋律,对投资者而言,也较为稳健安全。
“抗日热潮”持续燃烧荧屏,让横店影视城里同时有四五十个剧组都在“打鬼子”。“鬼子”演员一天死八次:蹲在牢里、守在山上、躺在尸体里,从城门里冲出来,在各个场景里“穿越”。甚至有网友戏称,横店一天死的“鬼子”比抗日战争时期某一次战役还要多。
诟病还不止于此。大批量出产抗日神剧,如裤裆藏雷,八百里神枪手,让横店被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
作为只提供拍摄场地的场景方,横店似乎无能为力。“没有理由禁止。因为拍戏是批准过的,制片方有他们的权利,我们只提供景。” 但横店成为了后果的承担者,乱象之中,它的口碑风评开始急转直下。央视《新闻1+1》节目批评抗日剧“比着看谁俗、争着看谁二”。
2013年,广电总局直接下发“22条军规”特别规定:所有抗日剧都需重新审查,抗日剧黄金档播出将受到限制;抗日传奇剧、戏说剧等被直接喊停,已经过审的剧目将被转至非黄金档。
“22条军规”出台后,电视台和制作公司纷纷对抗日等受限题材进行重审,众多古装题材的制作公司也有相当的担忧,而当时扎堆在横店的众多项目更是瞬间打了退堂鼓。
当时正处于利好中的现实题材影视项目,却突然受到了资本退潮的波及而无法启动。一时间,横店与中国的影视行业,似乎都陷入了一片迷茫。
7
资本退潮,急了
所谓“月盈则亏,水满则溢”,影视业寒冬到来的时候,横店往往成为最先降温的地方。
2018年,影视行业的凛冽寒冬不期而至。
天价片酬、阴阳合同、偷逃税等问题被严厉整治,资本纷纷采取观望的态度暂避风头,大批影视剧也被暂缓投资。
当时,包括华谊、唐德、欢瑞在内的九成影视股股价持续下跌,市值缩水,引发了一波行业震动。
此后,关于明星片酬的相关政策也开始进击。8月,优爱腾三大视频平台和400多家影视公司,先后发起抵制高片酬的联名倡议,首次给明星片酬明码限价5000万。
有传闻称,当时的横店“50%影视剧项目已停工”。不论真假,事实是大量资本都在观望中暂避风头,计划中的影视剧也被暂缓。一些剧组资金链断裂,也导致下游演员无戏可演,武行、服化道等基层人员以及群演工作量也大大减少,饮食住宿等周边产业也一片萧条。
当时,不少演员正在或已经撤离这座“中国好莱坞”。有群演曾经说“很多戏本来要拍的,但是因为阴阳合同事件,担心演员要出事,就想等演员们把那些关过了再看看。”
这场持续了一年多的影视寒冬,最终到底有多“冷”?横店影视城向我们呈现了一张影视行业“晴雨表”。
2019年第三季度,整个国内市场的电影电视剧拍摄备案只有646部,相比2018年同期减少了27%。而在平时最为火热的横店影视城,入驻拍摄的剧组数量呈现持续下降趋势,很多周的入驻剧组数量不足30个,开机率同比锐减了45%。据《21世纪经济报道》消息,当时的横店影视城人流稀疏,多位摄影器材租赁店老板生意惨淡。甚至有多位老板自嘲,器材租赁价格并未出现下滑,因为“根本没人租,降了也是白搭。”
因为很长时间接不到戏拍,无奈之下,许多群演只能另寻出路,比如转行做起直播。平时做群演,一天可能只有几百块钱,但如果直播和段子弄得好,每月收入能超过一万,这是他们之前所达不到的。为了方便做直播,许多群众演员已经陆续搬离了“横漂村”,今后何去何从,都是未知。
2019年接近尾声时,横店影视城毫无预兆地对外宣称,为进一步支持现实题材作品拍摄和电影产业的发展,吸引更多的项目团队,横店将率先实行新的优惠政策:旗下所有摄影棚将向电影及现代、当代、科幻题材类型的电视剧组免费开放。据相关从业者按照规模计算,摄影棚免场租意味着横店影视城年让利数亿元。此外,横店影视城还宣布为剧组提供旗下酒店最大的住宿优惠,并为剧组制景和道具工人提供便利服务。通过一系列的组合优惠,来积极扶持影视企业的创作生产。这次继2000年实景拍摄基地免收剧组场租之后的首次重要让利举措,不得不让外界解读为:横店集团试图通过优惠政策,帮助影视市场度过“寒冬”。
8
疫情来袭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影视寒冬”还未顺利度过,今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又给影视行业带来了巨大冲击,对横店可谓雪上加霜。
2020年1月27日,横店影视城正式发布通知:由于新型肺炎疫情防控形势严峻,横店影视城接到政府部门通知,暂停剧组拍摄活动,具体恢复时间另行通知。当时,横店影视城有20个在拍剧组、11个筹备剧组,接到通知后全部停摆。比如,由赵丽颖、王一博主演的《有翡》于通知当天宣布暂停拍摄,全组演职人员原地待命休整。
虽然拍摄工作可以立即叫停,但剧组的运行成本却停不下来。制片人陈益韬就直接在微博上诉苦,说剧组停拍一天亏损50万,不知道多久才能重新拍摄,这次要破产了。
为了帮助剧组渡过难关,2020年2月1日,横店影视城承诺,在剧组停拍期间(从 1 月 28 日停拍日起至政府相关部门通知恢复拍摄日止),下属所有拍摄基地、摄影棚费用全免,剧组在旗下各酒店的费用减半。给每位“横漂”提供一个月 300 元租房补贴和 200 元的生活补贴,同时联合49家相关配套服务公司承诺以市场最低价格提供各种租赁等。据横店影视城董事长桑小庆估算,这些举措共帮助停工剧组减免了4000多万元费用。
虽然此举可以减少损失,可眼看复工时间遥遥无期,剧组和行业的巨大损失,已经远远超出了横店的优惠政策和补贴可以弥补的范围。演员收入锐减,普通群演、剧组工作人员彻底失去收入来源,影视城一日不开张,这些工作人员就会面临失业风险。
疫情期间横店新注册外卖骑手人数创造了历史新高,其中超七成来自群演队伍。相比做群演月均两三千的薪水来说,外卖骑手在横店平均薪水在四千元以上,一些专职的骑手最高月收入能超过万元,是做群演时薪水的五倍以上。
对于2019年就已经进入“寒冬”的影视圈来讲,此次疫情造成的持续停工,加剧了这场“寒冬”的严峻程度。2月10日,急于复工的横店影视文化产业集聚区管理办发布了一条《关于确保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影视企业(剧组)安全有序复工的指导意见》,表示2月13日起,横店影视城将逐步复工。
这一指导意见的发布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一方面,横店影视城提上日程的“复工”,让滞留横店的各大剧组们长舒一口气,也仿佛看到了希望。另一方面,舆论瞬间也炸开了锅,网友表示,浙江是此次疫情的重灾区,而横店复工产生的人口流动和聚集,会带来很大的安全隐患。
其实,并非横店等不起,而是剧组的现金流等不起。停拍的每一天都在真金白银地消耗成本,而如果拍摄成本都已经难以为继,剧组将更加没有经济能力支持之后的后期、宣传等成本。此外,拍摄只是整个影视制作的上游,如果新剧拍不出来,短期内又没有足够的影视作品作为备播,时间一长,又会有数不清的中小型经纪公司、宣传公司、影视娱乐媒体,甚至是电影院,面临失业倒闭。
9
积极自救,道阻且长
寒冬之中,并非没有春意。面对打击,横店也在积极自救。
进入6月,“横店群演第一村”发出了《关于打造淘宝直播横店第一村的通知》,将淘宝直播列为重点产业。这一通知直接鼓励受疫情影响的“横漂”们尽快找到除了拍戏外的“副业”,也吸引了多家 MCN 机构前去当地招募主播。该村书记金新伦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要充分发挥横店的影视优势,帮助“横漂”们在淘宝直播上闯出一片新天地。
5月以来,国内疫情逐渐平缓,横店影视城也在逐渐复苏,各大剧组陆续进驻。
截至7月中旬,横店有在拍剧组48个、在筹备剧组63个,数量较去年同期增长16%,也有近8000位“横漂”演员回归。此外,一批建党100周年献礼影片也陆续开机,横店片场处处呈现一派热火朝天的繁忙景象。工作人员透露,因疫情影响,许多原定于3月开机的剧组都推迟到了7月,横店甚至迎来了剧组“开机潮”。
9月下旬,“东阳市横店影视城演员公会”发布通知称,群众演员的薪酬由100元10小时改为120元10小时,其他演员费用不变。新收费标准将于2020年9月25日至11月24日期间试行。许多剧组、制片人都想把上半年的进度赶回来,导致各种演员的需求猛增,也是造成群演涨价的原因之一。
四十年的历史变迁,让横店人民迎来了由贫穷到温饱,由温饱到小康,再由小康到富裕的巨变。如今的横店,已成为一座闻名天下的影视名城 、休闲小镇。
中国影视看横店,这在国内影视圈内,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只有真正了解横店,才有可能感受到中国影视的温度。截至目前,全国四分之一的电影、三分之一的电视剧、三分之二的古装剧都在横店拍摄,可以说,以横店为代表的中国影视依然处于有温度的热度之中。
不过,“中国好莱坞”的使命从来未止于国内。现如今的横店影视城早已放眼全球,希望打造“全球最强影视产业基地”,同时也在积极转变发展思路,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结合,积极塑造横店的国际化影视品牌,推动更多影视作品走向国际,促进中国文化和中国的文化自信走出去。
随着在横店拍摄或横店参与出品的影视作品接连在国际市场崭露头角,各类国际影视机构来横店交流合作越来越频繁,横店逐渐成为国际上颇具影响力的影视产业基地。
横店,这片善于创造“无中生有”奇迹之地,正以充满活力与生机的姿态,走在崭新的道路上……前路,值得我们共同期待。
参考文献:
[1]李晓光、陈茜.横店复苏,快乐重启[J].商学院,2020(07):42-46.
[2]李盛楠.横店影视城:产业复苏加速,生态打造蓄力[J].中国广播影视,2020(13):28-32.
[3]影视基地复工记[J].中国广播影视,2020(13):26-27.
[4]茌慧璇、曹洪珍.横店影视城旅游发展现状及对策探究[J].现代商贸工业,2020,41(18):15-16.
[5]王晓彤.横店影视城:文旅并行复生机[J].文化月刊,2020(05):18-19.
[6]谯娇.“寒冬”之下,影视圈何以迎春[J].文化月刊,2020(01):72-75.
[7]张颖.2019年影视产业园产业调研报告 差异探索 竞争加剧[J].电视指南,2019(24):28-33.
[8]王子寒.横店不“横”了[J].人生与伴侣(下半月版),2019(12):15-17.
[9]吴梦婷. 金华市文化产业发展报告[D].浙江大学,2019.
[10]邵培仁、廖卫民.中国电影产业集群的演化机制与发展模式——横店影视产业集群的历史考察(1996~2008)[J].电影艺术,2009(05):21-28.
[11]余淑君. 浙江横店文化产业现象解读[D].中南大学,2008.
[12]高菲.横店集团的“好莱坞”之梦[J].声屏世界,2005(06):39-42.
[13]新京报.横店22年进化史:从穷山沟到“中国好莱坞”.
原标题:《横店,着急了!》
阅读原文
网址:“影视寒冬”下的横店:院线大电影开机量低,群演做直播自救 http://c.mxgxt.com/news/view/183530
相关内容
浙江横店影视产业实验区成立20周年 横店将持续讲好中国故事去横店影视城旅游,见到明星的机会大不?怎么做才能见到明星
明星带货忙,剧本在线卖,直播成影视圈“救命稻草”?
探访横店影视城,14万“横漂”人的影视复苏样本|疫情后的他们
2024横店影视节10月27日开幕,亮点揭秘
走下神坛的IP、褪去流量的明星,影视寒冬应该怎样过?
横店影视节
2018年有什么剧组演员明星在横店影视城拍戏?求各景区拍摄动态通告单
BTV生活·乐退时尚之旅:来横店影视城拍电影、走T台、当明星啊!
影视圈寒冬背后:90%演员被挤压,男明星直呼“交不起房租” 文章来源:21财闻汇综合21世纪经济报道(作者:贺泓源 周圆缘 )、证券日报之星(作者:谢若琳)、央视新闻等据证券日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