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乐坛的粤语歌曲辉煌:从谭张争霸到“四大天王”
香港歌坛是音乐市场化的典型,这座东方之城将西化的流行音乐文化搬上货架、打上标价,用商业规则勾画出上世纪最后20年里鼎盛的粤语歌曲景观。
撰稿/吴 琦
华语流行音乐领域出现过一种全球流行歌坛罕见的现象,那就是,一种大多数国民所听不懂的方言成为了引领流行音乐趋势的主流声音。上世纪末的十多年时间里,在中国它真实地存在,并至今让人津津乐道,这就是粤语歌曲。粤语歌曲也是香港流行乐坛的代名词,它见证了以流行音乐为代表的香港商业文化的兴衰。
草根起源
究竟哪首歌是最早的粤语歌,还存在争议。1973年,“筷子姊妹花”成员仙杜拉演唱了由顾嘉辉创作的电视剧《啼笑因缘》同名主题歌,此歌也是香港歌坛第一首粤语剧集主题歌。同年,初出茅庐的郑少秋同样在TVB剧集《烟雨蒙蒙》中出演并主唱同名主题歌。而1974年由许冠杰演唱的大热电影《鬼马双星》同名主题歌则更是乐坛的重磅炸弹,成为第一首在英国BBC电台播放的中文歌曲,在当时名震一时,也最受大家对粤语歌起源的认同。
许冠杰,香港歌坛早期最著名歌手,他对于粤语歌曲潮流的创领是受到公认的。这位擅长翻唱英文歌曲的“莲花乐队”主唱,在1974年趁着影视领域的成功,发表了首张粤语专辑《鬼马双星》。这张唱片在当时令人耳目一新,10首歌曲中有6首原创,并且与粤剧腔加文言辞藻的老派粤语歌调形成截然差别。许式风格带着口语化的平民气,轻松诙谐的鬼马劲,改变了香港缺少本土流行音乐的现状。他的新式粤语歌,往往传达了小市民的真实生活、积极的励志倾向,以及独特而清新的情歌风格,这都成为他牢牢吸引住听众的巨大磁力。
同时,粤语歌盛行和香港电视剧的推波助澜也密不可分。当时正逢香港电视剧黄金时代,大量粤语电视剧出现,高收视率成就了其粤语主题曲和插曲的迅速走红,并将这种新音乐潜移默化地植入普通百姓生活,让人喜闻乐道。郑少秋、叶振堂、关正杰、张德兰、叶丽仪、罗文、甄妮都因演唱热门剧集的歌曲而名闻遐迩。
音符商战
香港歌坛是音乐市场化的典型,这座东方之城将西化的流行音乐文化搬上货架、打上标价,用商业规则勾画出上世纪最后20年里鼎盛的粤语歌曲景观。
如果把许冠杰比作香港的猫王,那谭咏麟就是香港的迈克尔·杰克逊。谭咏麟在历经温拿乐队与影视发展后回归歌坛,以情歌风格将80年代收归为谭咏麟的叱咤乐坛篇章,他是香港歌坛无可争议的标杆,更是群星追赶的目标。而在这场一群人对一个人的PK中,尤其以谭张(国荣)争霸的剧情演绎得最为惊心动魄。
张国荣出道于1977年的亚洲歌唱大赛,在演艺圈挣扎7年之后,1984年凭舞曲风格的“Monica”获得歌坛认可,并快速蹿升。他音乐表现力宽广,慢歌劲曲无所不能,与谭咏麟的平民亲和相比,张国荣的时尚感与表演才华呈现出另一种偶像魅力,80年代中后期他是最逼近前者的竞争者,谭张争霸也在此间全面爆发。
两强之争是唱片销量、奖项颁授、演唱会数量、歌迷狂热,以及媒体追捧的全线比拼。从1981年到1988年,谭咏麟推出13张个人专辑,张国荣11张。谭咏麟1986年万众同欢演唱会连演20场,1989年浪漫演唱会连演38场,都创造了同期香港演唱会场次之最;张国荣同年的演唱会数目分别是12场、33场。两人80年代获香港十大中文金曲的数量分别为:谭咏麟10首,张国荣6首。谭咏麟始终在这场竞争中占得先机。但两派歌迷却因此经常发生口水大战,非吵即骂,甚至肢体冲突。谭咏麟探望重病歌迷会遭致非议,被认为沽名钓誉;而张国荣也在生日当天遭到恶毒诅咒。在众多压力之下,1988年2月13日,第10届香港十大中文金曲颁奖典礼上,谭咏麟在获得第10座年度金曲奖座后黯然宣布不再参加任何比赛性质的奖项活动。一年之后,张国荣宣布退出歌坛。
谭张争霸的实质是唱片行业商场较量的明争暗斗,是粤语歌曲鼎盛时期最著名的行销案例,也是香港歌坛激烈竞争的缩影。在这轮PK中,唱片业是最大赢家,他们大肆演练了明星包装、媒体炒作、市场宣传、巡演组织、商业运作、歌迷发动等众多现代娱乐业操作手法;在这轮PK背后,是更多年轻艺人坚定了比拼的方向,是更多商人看见了利润的丰厚与无限的可能。
繁盛之道
1982-1992年是粤语歌曲的鼎盛时期。香港歌坛不仅创造了谭咏麟、张国荣、梅艳芳三大天皇巨星的辉煌,也给粤语歌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丰富性和超强影响力。
由于利润丰厚、市场需求旺盛,当时音乐形式的多样和对主流细分市场的满足,都是现在所无法企及的。沿袭新浪潮电子风格的“达明一派”迷离妖娆,文艺气息浓郁,使粤语歌曲具有与欧美时尚音乐接近的特质,其1990年的《神经》更是粤语歌坛最著名的概念专辑;摇滚乐随着Beyond、Raidas、太极的成长,在香港找到了一条走流行旋律路线的生存之道;区瑞强用他的木吉他弹奏出城市民谣的恬静。在主流风格领域也有载歌载舞的草蜢、中西合璧的林子祥、书卷气浓郁的黄凯芹、演绎都市情感的林忆莲、大家闺秀般沉稳的陈慧娴……粤语歌曲在此时向全华语地区歌迷传达着好听好看的音乐信息。
粤语来源于古代中原地区的通用官方语——“雅言”,在汉语变迁中,粤语是至今最接近这种古代“普通话”的语言。粤语发音共分9声,音韵表现力上明显强于现在的普通话,这也使粤语歌曲更“动听”,在词作上更具有中文的诗词特征。虽然文化诉求与人文倾向薄弱,但是风格多样、产出高效。
香港歌坛的繁荣,还有赖于产业链的完整与高效。通过唱片业所产生的利润,在利益链中重新分配,并催生出更大的市场和盈利可能。评奖机制就是其运作体系里极其重要的一环。香港的电视与广播媒体都有自己的流行音乐评奖节目,而其中最著名、历史最悠久的是由香港唯一官方电台——香港电台,协同国际唱片协会(香港会)、香港作曲家及作词家协会、香港唱片商会举办的年度十大中文金曲评选。这项至今已有29年历史的评奖活动,向来以公正客观闻名,有一套健全的评价与传播机制,正是它坚持不懈的推动,发掘了数百首经典曲目,使粤语歌曲成为全华语地区时尚的代表、流行趋势的引领。
最后辉煌
上世纪90年代,由于谭张梅三大巨星引退,留下了王座真空。在争夺香港歌坛霸主的过程中,虽然张学友在歌艺上相对突出,却始终遭到刘德华、黎明、郭富城的阻击,四人的均衡演艺实力旗鼓相当并驾齐驱,经某媒体戏称为“四大天王”后,这个四分天下的舆论格局一直未被打破。他们四人在华语音乐市场里战绩彪炳,享受着全球华人对粤语歌的习惯性赞誉。
四大天王时代是粤语歌坛最后的光彩,也是商业故技遭遇市场变化的困兽之斗。四大天王在偶像化包装上的倾注远远大于在音乐上的投入,以过多的外在元素诱引着市场的审美疲劳。随着内地市场开放,尤其是97香港回归,同时加速了香港艺人对音乐的国语化改造和港澳居民的国语趋同。所有艺人都开始练习普通话,推出国语专辑。港澳地区音乐市场生态在自己的变化中发生了改变。再想依靠粤语歌曲影响力争得华语音乐的掌控权力,已越来越困难。值得一提的是,在这十年里,原籍北京的女歌手王菲,完成了从无名之辈到天后歌手的跨越,也完成了粤语到国语的回归,更完结了粤语歌坛塑造歌坛至尊的情结。香港唱片业这架原本性能优良的
跑车,终于要歇下来大修改装升级了。它在雄心勃勃地试图改变世界的时候,一不小心被世界改变了。
“科技改变世界”这句口号,在唱片业的感同身受,是另一番惨淡景致。进入21世纪,音乐复制与传递的便捷,改变了一个世纪以来的音乐销售模式。粤语歌曲上一次所受到的冲击可以算作市场变化,而面对这场全球性行业寒流,只能感叹世事弄人。音乐销售的颓势削弱了本土原创的数量和质量,1989年张国荣可以连出4张专辑张张热卖,而如今香港一线歌手维持一年一张新碟已算成绩斐然。-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网址:流行乐坛的粤语歌曲辉煌:从谭张争霸到“四大天王” http://c.mxgxt.com/news/view/184104
相关内容
1984,粤语歌坛“神仙打架”华语乐坛十大男唱作人 中国乐坛创作男歌手排行榜 华语音乐创作人有哪些
华语乐坛十大巨星排行榜:周杰伦垫底张学友仅第三,第一是他
盘点上世纪七、八、九十年代香港流行乐坛的歌星及其代表作
王菲华语流行乐女歌手、词曲作者、演员
华语乐坛最具影响力十大歌手
盘点华语乐坛十大殿堂级歌手,每一位都成就了无数的经典歌曲
香港乐坛歌星
王杰香港十大中文金曲
中国出专辑最多的十大歌手 华语乐坛专辑最多的歌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