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大西洋月刊》:AI“再生名人”,创意还是生意?
来源:环球时报
美国《大西洋月刊》12月6日文章,原题:名人营销永不消亡——已故明星的生意站上风口 2009年,洛杉矶家事案件律师罗伯特·德克勒克跳槽成为已故演员亨弗莱·鲍嘉的遗产首席执行官。鲍嘉在上世纪50年代就已离世,但遗留的名气仍支撑着一众生意,例如担任钢笔、古驰运动衫、红酒等产品的代言人。
还有诸多名人被“复活”后与生意挂钩的例子:2021年,惠特尼·休斯顿过世9年后,其全息影像在拉斯维加斯献唱《我将永远爱你》等热曲;人工智能(AI)生成的詹姆斯·迪恩也将亮相近期上映的《回到伊甸园》;迪恩(去世69年)、朱迪·加兰(去世55年)和伯特·雷诺(9.31, 0.12, 1.25%)兹(去世6年)的“虚拟人”正在一家AI公司开发的软件中为书籍和文章配音。促成这些合作的正是德克勒克这样的遗产代理人。近几十年,许多名人家族将姓名、肖像等版权出售给第三方,并允许商业公司在名人去世后牟利,迈克尔·杰克逊时至今日仍然在创造一年6亿美元的价值。
长期以来,唱片公司、出版商和电影制片厂都在尝试盘活已故明星的影响力,如推出个人传记或翻拍电影吸引新老粉丝,如今新技术尤其是AI的崛起,开辟了更多潜在的盈利渠道。巨大的利润让人们开始对已故名人的版权趋之若鹜。例如美国品牌管理公司至今拥有“拳王”穆罕默德·阿里(87.82, -1.41, -1.58%)的版权,音乐版权代理公司Primary Wave则持有惠特尼·休斯顿遗产的大量股份。一些不在娱乐行业的私募股权公司和家族基金也热衷购买名人版权。
AI的迭代也进一步加剧了道德伦理问题,我们正处于“再生名人”的时代,他们能被数字技术轻松重塑。复制明星形象的做法始终存在社会争议,“复活”死者本身就令人毛骨悚然,还剥夺了明星控制自身形象的权利,甚至可能违背他们生前的意愿。(作者迈克尔·沃特斯,青桂译)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网址:美国《大西洋月刊》:AI“再生名人”,创意还是生意? http://c.mxgxt.com/news/view/197386
相关内容
98年“AI天才”、面壁智能CTO曾国洋:我像在创造一个新的智能生命体韩国AI团队创新研发 明星大咖形象生动再现
AI“复活”已逝明星成生意 以名人效应打广告卖课
AI重塑已故明星:创意背后的商业争夺战
高校师生多元表演扮靓“上海之春” 音乐+AI激发新创意
AI“音乐创作”横行 200多名国际音乐人联名反对
媒体调查:AI“复活”已逝明星成生意,以名人效应打广告卖课
创刊45年的《音乐爱好者》让“音乐爱好者”在茫茫人海觅得知音
大西洋唱片
这本期刊今天40岁了!它的创刊号上发表过庞茂琨学生时期的成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