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山东代表团小组会议上,全国人大代表宋文新在发言中重点提到"饭圈文化",建议对娱乐界的不良风气进行整顿,引导演艺明星成为"正能量偶像"。随后,"对饭圈文化一定要严厉整顿"这一话题冲上了热搜。
饭圈是个什么圈?简单来说,粉丝群体叫"饭",谐音英文单词fan,组成的圈子就叫饭圈。与以往追星听歌、看电影、买专辑的"散粉"不同,饭圈有着一套成熟的话语体系和行动方法,其特征就是我们常说的"饭圈语言"和"饭圈思维。"
但如今,饭圈之外的人对饭圈文化的评价节节走低,提到饭圈文化,最常见的前缀就是"恶臭"。原因就在于粉丝总是妄图用小圈子的斗争经验来管住大部分人。对于不混饭圈的人来说,饭圈和自己无关,饭圈之间的反黑和互撕,都应该圈地自萌,与圈子之外的人无关。但在饭圈粉丝们看来,饭圈的规矩是一种公序良俗,每个人都应该自觉遵守,你不这么做,就是在"找骂"。
如果仅是不敢公开批评流量粉丝也就罢了,甚至连路人发帖带上了明星的大名,都要被粉丝管三管四。如果不小心打错了字,会有人私信你修改;如果不小心发了粉丝不喜欢的内容,会有人私信你要求删除。久而久之,流量明星的名字成了"you know who"。
更极端的例子,微博用户"亚非文学bot"因为转载了ID"赞姨娇俏bot"发的投稿,就被粉丝攻击使用爱豆"黑称"。随后,"亚非文学bot"连发两条微博,先是公开道歉,然后表示经过这次"风暴"决定退博。这种顺着网线人肉搜索的方式,显然已经涉嫌违法。
除了对外"出征",饭圈内部体制阶级的严格程度也令人难以置信。"大粉"的观点能够影响整个粉丝群体的走向,如果出现不同声音,甚至有可能被群起而攻之,然后开除粉藉,踢出圈子。因此,饭圈逐渐封闭化,被少数"大粉""职粉"统领,不同的意见被消灭。取而代之的是为爱出征、为爱发电的集体荣誉感和归属感。于是,整个圈子失去了客观理性的平衡能力,无止境地上纲上线,认为整个世界非黑即白,不是粉就是黑。
因此,也就能理解为什么饭圈一言不合就开撕,在绝对的话语权前,交流不是为了达成共识,而是为了宣泄情绪,甚至把对方踩在脚下。
饭圈文化也早已不再是娱乐圈的特产。由于饭圈文化极具传染性,这一套组织行为可以扩散到任何圈子,比如相声圈、历史圈、萌宠圈、熊猫圈、"纸片人"圈。甚至在"云监工"建设火神山医院的过程中,也随处可见饭圈文化的印记。但是,理性之圈不能出,饭圈不能圈一切。打榜氪金、未成年超前消费、教师带领学生为偶像应援等现象,折射出了饭圈文化的畸形。
严厉整顿饭圈文化势在必行,但是刀要在何处落下?
从本质上说,饭圈文化是一场各个商业机构和粉丝间的共谋,是资本催生出的一个很畸形的产物。你说流量明星没演技、业务能力差,唱跳都不行?没关系,资本可以为他们造流量、造话题、量身打造角色、调整偶像人设,然后一轮又一轮的热搜轰炸,而且除了他们,你根本别无选择。
于是,工业化流水线上生产出来流量明星,演着流水线打造出来的影视剧,上着流水线制造出来的各种综艺节目。之后,资本再设计一系列只针对流量明星的新玩法,刺激粉丝们的消费热情。
当文创变为工业流水线,为爱出征的饭圈女孩们才是资本割得最狠的那一波韭菜。饭圈文化也成了一道枷锁,活在流量和数据中的他们,已经看不到流量之外,世界本来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