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心理学:名人效应的是与非
有人说,名人广告具有一种“沉鱼落雁式的停止力”,其散发出的光芒可能会掩盖产品本身。也就是说,在广告传播过程中,如果广告没有一个强有力的诉求点作支撑,广告受众的注意力很容易转移到名人身上,导致只记住名人,而忽略产品的现象出现,消费者会沉湎于名人风采而忽略了品牌本身。如大明星巩俐为“野力干红葡萄酒”做的广告,这则广告是集知名导演张艺谋、大明星巩俐、大场面制作于一身。毫无疑问这样的豪华阵容和大制作可以吸引受众的注意力。可问题恰恰在于,谁是这则广告的主角?是人,还是酒?巩俐的风采愈夺目,酒的形象就愈被掩盖、被虚化。这应该不是广告主所期望的广告效果。美国学者拉杰夫·巴特拉(Rajeev Batra)等人的研究表明,有人物形象的广告和没有人物形象的广告相比,前者更能引人瞩目,但受众对产品的认知度却较后者少。由于名人广告缺乏创意导致效果不佳,也是当下比较普遍的现象。
各行各业都有名人,但权威、偶像的崇拜及其影响力往往只发生在特定的领域之中,如医生之于患者;学者、作家之于莘莘学子;歌星之于歌迷;体育健将之于球迷一类。脱离这一领域,权威效应就会锐减甚至荡然无存。受众对名人的认可度取决于对他们所担任的角色形象的认识和理解, 名人的气质,职业,年龄,性别等与产品错位 ,就达不到预期效果。如著名歌手田震为广东的蒂花之秀洗发水所做广告,可能很多人都记得蒂花之秀的一句广告语:“蒂花之秀,青春好朋友”。但是其代言人田震在八十年代就是一名知名歌手,过了快20年就算保养得再好也不会再“青春”了。广告主与广告商过于追逐名人效应,有时付出了高昂的代价,却可能事与愿违。
许多名人不顾自身形象与所代言产品有无关联与结合的缘由,随意迎合,频繁转换,过渡曝光。从服装到家电,从通讯产品到化妆品,从药品到食品……,似乎可以成为所有产品的忠实消费者。被冠以“亚洲小天后”的孙燕姿仅在2002年1月到7月就代言了8个广告,产品从手表到运动服装,卫生用品,手机,麦当劳,力士沐浴露,牛仔裤和咖啡果冻,五花八门;而像刘德华等一众偶像明星代言的品牌也都数不胜数,特别是这些产品、品牌之间“风马牛不相及”。消费者如何能信任你,甚至有时会引起消费者的反感。如美国某著名电视节目主持人本来是一位受人尊敬的品牌代言人,但在担任44个不同品牌的商品代言人之后,笼罩在其身上的光环开始消失,因为人们难以相信其证言具有真实性,其促销效果可想而知。由于频繁转换,过度曝光,不但无助于广告效果,品牌含金量稀释,名人自身的价值也会受到贬损,消费者对其认知度虽然增加,但美誉度却会因边际效应的下降而越来越低。
现代社会随着媒体的日益发达,文化的丰富与价值观的多元化,再加上生活节奏的加快,人越来越容易出名,名人也越来越多,因而名人的“名气”周期也越来越短。这其间的原因很多,比如名人的道德素质出现问题,名人的潜力有限,年龄增长,突然变故等。而且名人的兴衰也是不可预料的,如体育明星被查出服用兴奋剂,影视明星逃税漏税,绯闻不断,还有吸毒、罢演、走穴、斗殴等丑闻,名人突然变成失势人物,其推荐的产品也会受到牵连。如曾经的偶像谢霆锋因触犯司法事件使其形象受损,其代言的百事可乐的销售也大受影响。虽然这样的尴尬情形不能完全避免,但还是可以通过与代言人签定协议以规避可能带来的道德风险,允许公司在代言人形象受损时中止合约。名人缺乏应有的自律,是名人广告道德风险的主要导因。
网址:产品心理学:名人效应的是与非 http://c.mxgxt.com/news/view/199026
相关内容
大学生必须知道的恋爱心理学效应什么是名人效应?为何它能产生强大的影响力?
明星肖像代言的心理效应:消费者为何钟爱明星代言的产品?
名人效应
感情里,不可不知的三种恋爱心理学效应!
网红经济学 –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7个基础心理学原理,玩转产品运营
明星效应对消费者心理的影响范文
明星效应是什么消费心理
论明星效应对消费者心理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