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文化对青少年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4-12-15 19:59
 

  5.流行文化满足了青少年情感的寄托与表达 

  在青少年群体中,作为心理的情感需求,他们与成人一样,也需要情感的寄托、表达和宣泄。但由于社会伦理道德的规范和学业所遭受到的压力等身边小环境的制约,使得沉积于他们内心的某些情感情绪无处表达、宣泄。而作为审美主体的青少年个体便在众多形式的流行文化中找到与之心态相适应的某一审美对象。由于这些审美对象(如:磁带、CD、广播、VCD,影视、卡拉OK等)是公开出现在我们现实生活中的。作为审美主体的青少年个体便不必受各种社会规范或小环境等事物所困忧而可尽情的表达宣泄。从目前来看,流行歌曲这一载体是青少年表达情感的一种基本途径或最佳方式。另外,在竞争激烈、生存压力增大的现代社会,人往往被过度社会化了,许多青少年越来越对“过度社会化”的熏陶感到厌倦,他们留恋即将或已经惜别的纯真年代。因此,似乎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在拒绝成长,服饰“童装化”,生活“卡通化”,语言“牙语化”,穿着打扮越来越幼稚化(杜金艳.Q版:集体默契的亚文化[J].青年研究.2006<9>:10-15)。而卡通文化、Q版文化等的搞笑和故作低龄化的幼稚,恰好符合了这部分人的心理需要;与此同时,这类流行文化源于生活各个方面,这种广阔导致它们能用一种较为开放和更加天真的心态来面对现实世界。因此,青少年通过对这类流行文化的追求,重新演绎着失落的童趣,以寄托自己真切的情感,藉此来展示真实的自己。 

  二、文化工业趋势下的流行文化对青少年行为的影响 

  文化工业趋势下的青少年流行文化不仅有通过与青少年心理需求的契合而产生的对其心理方面的影响,而且对青少年行为也产生一定影响,并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流行文化强化了青少年叛逆心理与反叛行为 

  逆反心理是潜藏在人们内心深处的一种心理,简单的讲就是对传统的反叛和对个性的追求。其实逆反心理什么时候都存在,只不过在青少年那里它更突出,在越来越讲究个性化、自我化和生存压力增大的现代社会,它不是像在传统文化中那样被压抑,而是在文化工业趋势下的流行文化中被迎合和满足,从而得到认可和强化。所谓前卫文化就是合法化的、被追捧的叛逆文化。在这种前卫文化中,流行文化不仅与传统文化或主流文化及其不同,而且往往赋予经典文化中的概念以新的令成年人哭笑不得的内容。如在Q版文化影响下的Q人们,在衣着打扮方面,最前卫的代表应该就是“Cosplay”,即为“角色扮演”或者“服饰装扮”,这种戏剧化、动漫化的服饰在经典文化的日常生活中肯定是另类的。他们的话语体系、思维方式也与主流文化不同。和Q人对话“Q言Q语,”要知道“神童”是神经病儿童,“偶像”则是呕吐对象。Q人的话语在表达角度上是另辟蹊径、断裂的、解构的、分散的,这实际上是对传统语言的一种嘲弄,也恰好满足了潜在于青少年心里面的叛逆需求。在生活方式上,Q版文化的支持者们热衷于追求新事物,因此他们是所有新鲜生活方式的簇拥者,短信、彩信、彩铃甚至移动QQ、移动MSN等都能运用自如;他们爱好动漫、网络、台湾综艺节目、日韩街头文化。 

  2.流行文化影响下青少年的趋平面化思维 

  处在文化工业趋势下的流行文化,以网络、电视、移动通信等高科技传播媒介和印刷媒介等为传播手段,快速高效的向它的受众——青少年群体传递着文化信息,但是由于流行文化自身的通俗性、娱乐性和平面性,及其传媒如电视、漫画书等具有的直观形象性,使得青少年消极被动地接受信息,不喜欢思考也不善于对各种信息做出积极反应,有可能使头脑本身也变得消极起来。另一方面,心理学与生理学研究认为:人脑左右两半分工不同,左半球主管语言、阅读、计算等方面的思维,左脑擅长于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右半球主管直觉、形状、艺术理解等方面,右脑擅长于发散思维。受电视文化等影响的青少年喜爱画面和色彩,习惯于通过形象的方法获得信息,这样可能造成想象力肤浅、思维能力的减退,思维趋向于平面化。 

  3.青少年偶像崇拜的趋商业化 

  偶像崇拜是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一种心理现象,在某种程度上,偶像崇拜也成为青少年参与社会生活、追逐时尚潮流、显示青春个性的主要方式。文化工业趋势下的流行文化倡导关注世俗生活、愉悦身心、注重感官享受、追求个性与多样化的价值直接决定了偶像崇拜的形式和内容。明星崇拜正是流行文化为他们提供的现成的精神快餐,其中影视歌红星占据了青年偶像崇拜的主导位置(章洁,葛进平,张芹,方建移.大众传播与青少年偶像崇拜——浙江省中学生媒介影响实证研究[J].新闻实践2006<11>)。一调查显示某省中学生选择媒介人物作偶像的选择比例远远高于时非媒介人物的选择。偶像选择的顺序依次为明星、超女、杰出人物、政治人物、父母、自己、媒介及IT从业人员、虚拟人物、亲属、老师、其他和同学。说明了大众媒介的威力。此次调查的其他数据显示大众传播对青少年世界观的直接影响仅次于老师和父母,如果再考虑到其间接和长期的作用,大众传媒对青少年的影响力不容小觑。从排名来看,中学生对媒介人物的选择多集中在明星类人物尤以歌星居多。由此可见,流行音乐制作业在制造青少年偶像方面“贡献”最大。从中学生对偶像人物的选择动机和更换频率来看,消费特征日益明显。 

  4.流行文化对青少年偏激行为的影响 

  处在文化工业趋势下的流行文化,摆脱不了商业化运作的负面影响,为获取较大的商业利润,迎合消费者需要,不可避免的其中会具有一些庸俗的、暴力甚至色情的画面和内容,这对青少年的价值观人生观及日常行为都会产生影响。如(陈明选,刘瑞儒.论电视文化对青少年精神心理和行为方式的影响[J]. 电化教育研究.2002<3>.20-22)电视文化,它对现实的简化或歪曲可能误导青少年对现实世界的认识。屏幕上的挥金如土诱发了青少年脱离生活实际的奢华、挥霍的愿望。电视节目中“王子格格、公子、小姐”吃喝玩乐、无所事事的生活方式,助长了青少年追求享受、畏惧困难的思想。一些节目往往以暴力和权力的交换作为挑起人们消费欲望的诱饵。当青少年吞食这些诱饵的同时,他们也吞食了一种对于世界的歪曲,往往可能夸大在现实中面临暴力威胁的可能性和暴力解决问题的必要性,很可能在突然遭遇现实挑战时做出错误或者不恰当的反应,美国不断发生校园枪击事件就是最典型的例证。青少年透过电视文化滤色镜来认识、把握、改造现实,很可能误入歧途。另外,大多数研究者认为,传媒暴力的泛滥是诱发青少年犯罪的重要因素之一。加拿大的WendyL. Josephus博士认为,电视暴力对青少年的主要影响不是制止犯罪而是有助于启发犯罪。同时,他指出青少年对电视或电影中的暴力犯罪是通过三步实现的:一是认同节目内容,以犯罪主人公自居;二是对内容进行广延性地、阐释性地想象;三是现实中的模仿。王淑女对台湾青少年所进行的实证研究指出,大众传媒的内容的确会对青少年暴力行为甚至其偏差行为有影响,但是随着传播媒体的种类不同,其影响力的方向亦不一样。虽然学者们对传媒暴力对青少年影响的观点莫衷一是,但都肯定传媒暴力对青少年的偏差、犯罪行为有影响。 

  三、文化工业趋势下的青少年文化问题 

  文化工业趋势下的青少年流行文化从根本上体现的是人本主义的价值观,它推崇人的个性与自由,注重人的现实生活意义,强调按照人的自然本性生活,重视人的感性体验,并具有通俗性、活泼性和多样性,非常适应现代青少年的身心特点,为他们喜闻乐见,大大丰富了他们的物质文化生活。但是它摆脱不了本身的商品性和世俗性,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产生了消极的影响。 

  青少年流行文化中深度文化思考的缺乏。文化工业趋势下的流行文化,具有突出的“去”道德化、“非政治化”和“非理性化”倾向,崇尚新潮、变异和个性化,在其商业的运作方式下,不断包装出“新星”、“大腕”,不断变换时尚风标,这种快餐式、娱乐性、无深度、平面化,缺乏崇高感、使命感、道德感的消费文化,较好的适应和满足了现代商业社会中青少年追求功利、寻求新颖、渴望享受、表现自我的价值观念的内在要求。但同时也正是这种快餐式的消费文化在讲求感官刺激,随心所欲地享乐与游戏时,很少考虑其应承担的责任和使命;在追求标新立异的个性化感受时,却排斥和消解某些崇高的道德义务和理想信念,在追求直观形象和现实享受时,却逐渐淡漠了对传统的精英文化中所蕴涵的精神追求和对人生终极意义的思考,把一部分青少年塑造成了缺乏思想深度、没有价值追求、失去思维主动、丧失批判精神、情绪反应浅显的“单面人”。 

  青少年流行文化中文化的历史虚无主义。近些年来,文化工业趋势下的流行文化中出现了所谓“新历史”题材的影视剧越来越热,它们无不将历史用传奇的手法来改编和演绎,在一片嘻嘻哈哈、打打闹闹中进行着对历史文化的现代消费,把历史演绎成了一场供人们放松和消遣的游戏。其对青少年思想观念的危害却不容忽视。一方面,戏说的危害之处在于它使青少年异化对历史的想象,使其用想象的历史来代替真实的历史,造成青少年历史观的虚无主义倾向。所谓的“戏说”不过是对历史冲破创作规律而进行的“后现代”解读,放弃了历史的宏大叙事追求,历史碎化为一系列的剧烈冲突、好玩而不乏效果的戏说细节。这种戏说式的电视大众文化充斥着“一切皆可”、“一切皆无所谓”的后现代主义倾向。伴随着编剧们对历史的游戏化解读,青少年也相应地形成了他们对历史的游戏化理解和接受,更奢谈去建构他们正确的历史观。另一方面,戏说剧对游戏性和娱乐性的过分关注,游戏性取代了神圣性,消解了历史的崇高感、深邃感、厚重感和悲壮感,导致部分青少年历史观的虚无和淡漠。今天荧屏上的历史剧已经不再能承担起青少年了解历史、思索历史与现实的重任(梅平乐.论当代影视文化影响下的青少年价值观教育[D].河南大学2004)。为了制造看点和争得观众,在戏说观念指导下,大量的历史剧、古装剧、失去了正确的历史观的指引,它只能一味地引领观众越来越满足于情绪肤浅的表露,满足于感官的快乐,满足于思想逻辑的直接表达。于是在这种游戏般地“戏说”中,青少年逐渐失去了对历史应有的深度感、崇高感、神圣感,导致他们民族意识和历史使命感的淡化和缺失,成为只活在当下的无根基的一代。因此,面对青少年文化中的历史虚无主义的种种表现,有历史责任感的人们应考虑如何对待。 

  青少年流行文化中在全球化时代的文化定位偏差。文化工业趋势下的流行文化是一种崇尚快乐原则的娱乐性、消费性文化,在这种社会文化环境中,当代青少年文化中消费主义文化特征越来越明显。青少年在平面化、快餐化、批量化的消费时尚追求中逐渐陷入被动的、盲目的文化消费模式,易使青少年不加思考地接受西方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而淡化民族情感、民族意识,极易丧失民族性。有相当一部分青少年受社会上消费主义文化的影响,表现出消费主义文化的畸形特征,如饮食方面的盲目性,吃着炸薯条喝着碳酸饮料,不科学、不文明的饮食消费使我国儿童肥胖率近10年来上升了一倍,严重影响青少年的身体健康;而且饮食消费的高支出,引发了青少年贪图物质享受、精神空虚、不思进取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泛滥。高消费和“用后即扔”的“易拉罐”生活方式所隐含的人与物的“一次性”关系,已经直接危及当代青少年的生活信仰和消费方式。因此,在文化工业影响下的青少年一代,极易产生民族虚无主义的文化殖民意识。

网址:流行文化对青少年的影响 http://c.mxgxt.com/news/view/199718

相关内容

“微文化”对青少年价值观的影响研究
网红文化对青少年价值观的影响及其应对
网红文化对青少年价值观的影响及对策建议
饭圈追星:不良粉丝文化对青少年造成的负面影响
崇拜偶像对青少年的影响
明星代言对青少年消费行为的影响 毕业论文.doc
追星文化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很大,娱乐圈问题多,需根治!
理性追星,助力青少年阳光成长 ——也谈饭圈文化的影响及应对
“双面性”的网红文化,对当代青年有何影响?
网红/饭圈文化对于青年价值观的影响研究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