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场粉丝“大战”谁才是最终的大赢家?
7月21日,知名台湾歌手周杰伦的“野生中老年粉丝”和微博第一大流量明星蔡徐坤的粉丝之间,为2019年第29周新浪微博明星“超级话题”排行榜首的争夺告一段落,最终以周杰伦粉丝的胜出而告终。双方粉丝的榜首之战,一时间成为了社交网络上一大热点,引来无数“吃瓜群众”旁观。
从另一个角度看,周杰伦粉丝“大战”蔡徐坤粉丝,是一场数据的交锋,这一组组数据背后,代表的是什么?谁才是受益者?甚至有媒体做了更极端的假设,如果周杰伦的粉丝全力支持一名普通人,让他在超话数据上超越蔡徐坤,这位“新星”难道真的能被理解为可以和周杰伦相提并论吗?
“夕阳红老年粉丝团”
以胜利收场
作为一名吃瓜群众,首先我们来普及一下什么叫超级话题排行。据微博官方介绍,“超话排行”是以超话影响力值作为标准的排行榜单,榜单除了“推荐”外,还有明星、音乐、游戏、动漫等细分榜单。榜单以周为单位,展示的是本周当前的实时排名,每周日23时59分截
止,上一周榜单数据清零。
在本次粉丝“大战”之前,蔡徐坤已经在微博超级话题第一“霸榜”400余天,是微博上当之无愧的流量明星。
毫无征兆,这场双方出动数十万甚至更多数量粉丝的“榜首大战”,缘于7月16日的一条网帖。当天,有网友在豆瓣“自由吃瓜基地”中发帖问:周杰伦的微博数据差,为什么演唱会门票那么难买啊?该网友称:一直看到有人说他的票难买,但是我查了查,他微博超话排名都上不了,官宣代言转发评论都没破万,演唱会一般都是粉丝去看,他粉丝真这么多吗?
虽然不见得该网友就是蔡徐坤的粉丝,但是长期霸榜的蔡徐坤自然而然成为了周杰伦粉丝所要“冲击”的目标。
此后的几天里,双方粉丝短兵相接,各显神通为自己支持的粉丝打榜,甚至连人民日报官方微博也两次为这场“大战”发声。
最终,凭借无数自嘲为“野生中老年粉丝”“夕阳红老年粉丝团”的努力,在7月21日凌晨,周杰伦登上了超级话题榜第一的位置,并且成为首位超级话题影响力过亿的明星。
互联网时代,流量为王已经成为颠扑不破的“真理”,双方这场粉丝大战的背后,给平台带来了巨大的流量收益,平台是最大的受益者。那么广大粉丝在这场“大战”中,得到的是什么?下面,我们听听专家或业内人士从其他角度来评判和解读这场粉丝大战。
网络世界成熟的表达,还需要更长时间的历练
———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院长田毅鹏教授
网络现象归根到底是社会现象的折射和反映,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院长田毅鹏教授认为,无论是从理论还是从实践上看,虚拟社会之所以能够出现存在,它事实上是现实社会的投影,所以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现实的一些状况,是社会现实状况的一种表达。
田毅鹏说,在网络社会出现之前,人类的文化基本上是通过书籍等形式或面对面的互动来加以完成的,其特点第一是面对面,第二需要长时间的、彼此都确定为确定主体的互视下完成的。而网络互动现在具有很大的随意性、随机性和非持续性。“所以能不能根据现在的网络上的这种有特点的互动的方式来确定它的结论,我觉得还应该慎重。”
“因为网络社会现在还并不成熟,非常有可能被外在的力量影响干预,而得出一些其实与真实的社会并不相符的一些结论,”田毅鹏说,“所以,我们要高度重视现在网络上发生的一些具有标志性意义的事件,但是我们并不急于作出一些结论性的判断,而应该对它加以认真地分析。”
田毅鹏认为,网络社会通过技术给大众的表达提供了一种从古未见的表达的渠道和方式。所以公众的确通过这种媒介可以做出一些重要的表达和倾诉,网络能够反映出一些问题。“但是由于网络社会现在尚处于初级阶段,所以这种表达,我们只能说它是一种不成熟的表达,不能根据它得出特别固定的成熟的结论,”田毅鹏说,“我认为网络世界成熟的表达,还需要经过更长时间的历练,通过一些重要的事件作为节点。网民逐渐会成熟,进而做出一种理性的表达,而不是一种宣泄。”
这是两种评估标准化、体系的碰撞
———东北师范大学传媒科学学院副教授、公共传播与社会治理研究中心主任吴文汐
吴文汐认为,这次粉丝大战实际上反映出来的是不同时代的传媒市场,对注意力经济评估的逻辑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不同代际的粉丝评估一个明星的影响力,标准是不同的,有什么样的市场,就有什么样的评估标准。”吴文汐表示,“在大数据时代,一切都是数据化的,我们的评估也基本上就是以互联网上的这种数据为标准、尺度来进行。”
吴文汐告诉记者,这个排行的背后,是靠各种各样的数据去支撑,在这个数据为王的时代,一些粉丝为了让自己喜欢的明星看起来更有商业价值,会花大量时间和精力去制造数据,也就是本次粉丝“大战”中,双方所提到的“做数据”,这是当下来评估一个明星加之高低直接的体现。
“可是我们会看到,在传统的前大数据时代,评估一个明星的商业价值,比如说周杰伦,公众可能看的是唱片销售数量、演唱会的销售量等,以作品作为最根本的衡量标准”,吴文汐说,“但是在大数据时代,人们的评估标准发生了一定的变化,有些粉丝不在意作品,甚至是脱离作品而存在的,直接以明星这种个体,作为一种基础去进行评估的。”
吴文汐表示,另一个角度来看这场粉丝“大战”,本质上是传媒市场规则的一种变化。“因为时代、年龄的关系,周杰伦的粉丝对于明星影响力的认知,是停留在传统的传媒时代的评估标准,但是蔡徐坤的粉丝,他是用线上的一种标准去评估的。”吴文汐说,“从这场‘大战’可以看出,是这两种评估标准化、体系的碰撞。”
“有人认为是流行文化下,人们不再愿意思考,但我认为不完全是这样的,最主要的原因是媒介环境变了,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从最早的图书时代到报纸时代,到广播电视时代,再到现在的互联网时代,”吴文汐说,“人们能获取到的内容种类越来越丰富,越来越直观,并且人们本能地会选择一种轻松的方式去获取、处理信息,也就产生了当今互联网上的流行文化。”
值得注意的是,人民日报官微两次为本次粉丝“大战”发声。对于此现象,吴文汐认为,在网络热点事件中发声,这是主流媒体在新的媒体环境之下,在互联网舆论场中,去发挥舆论引导力的一种方式。“在这样一个热点事件中发声,对于引导公众去理性看待热点事件,这是很重要的,也是主流媒体在互联网时代的重要价值之一。”
从粉丝“大战”看“粉圈”文化
———知名娱记
本次粉丝“大战”,实际上折射了粉丝文化中的一个现象———“粉圈”文化。
记者联系到了一名知名的文娱记者,对方表示,“从年龄的角度来讲,对于周杰伦的粉丝,可能去看他的演唱会是最重要的,其他的他们并不太关注,但是对于一些流量明星的粉丝来说,将这种线上、线下的支持看得很重。”
此前,中国的文化娱乐产业相对落后,“粉圈”文化实际上是从日韩流传来的。“在日本、韩国,经济公司可能一次会包装很多年轻人,最终看谁的人气高就可以出道变成艺人。”该记者说,“所以艺人的命运是和粉丝的支持率息息相关,逐渐形成了这种粉圈文化,粉丝会想办法让公司知道他们支持的艺人是最有人气的,但光说没有用,需要各种各样的行动。”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如今很多流量明星,是粉丝们通过社交媒体亲手“制造”出来的,这导致明星与粉丝之间的关系产生了变化,粉丝的追星行为也产生了变化。
“粉丝的行动,确实是会给明星带来很大的影响,比如说,某企业要找流量明星代言,企业肯定是要找那些超级话题榜单靠前的明星。”该记者说,“甚至在粉圈中,已经形成了类似公司化运作的模式,比如说有的粉圈中会有专门的‘粉头儿’,一些粉圈会有宣传科、文案部、大型活动部等。”该记者表示,“十六七岁的孩子到二十几岁的年轻人,是流量明星粉丝占比权重最高的部分。
新文化报·ZAKER吉林记者 邢阳
网址:这场粉丝“大战”谁才是最终的大赢家? http://c.mxgxt.com/news/view/208261
相关内容
这场粉丝“大战”谁才是最终的大赢家?第20集 精彩片段在这场权力博弈的游戏中,谁才是最终的赢家?
谁是《水浒传》中最大的赢家?
当红小花与老戏骨的争宠大战,谁才是娱乐圈的真正赢家?
才是最大的赢家吧
谁才是硬照的神?EDG队员合照赢明星,阿水、rookie拍杂志大片
让珠帘玉幕对打永夜星河,谁才是最大赢家呢?
明星蜕变:出道前后颜值对比,谁是最大赢家?
揭秘Papi酱2200万天价广告背后:谁是最大赢家
被“粉丝”坑惨的肖战延伸阅读:中国“粉丝”发展的起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