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常客,为什么在这档节目里说真心话?

发布时间:2024-12-16 11:13

新浪财经

热搜常客,为什么在这档节目里说真心话?

短剧侵袭,综艺纷繁,一档深度的谈话节目还有市场吗?

人物是谈话的灵魂。先看主持人。

陈鲁豫,“真的吗?我不信”开创者,但挡不住《鲁豫有约》长红几十年。最近网友开始发现,竟是一度被群嘲的她,捕捉了最多明星大咖吐露心声的时刻。

和巴黎奥运会官方logo“撞”发型,接触脱口秀舞台“翻红”,到近期推出个人播客,资深主持人几十年的藏拙与智慧在她的身上尽显。

再看嘉宾。陈梦、刘欢、何猷君、周鸿祎、戚薇、范志毅,从运动员到明星再到企业家,看似风马牛不相及,实则都是“住在热搜上”的常客。人均话题王,但与流量一起到来的永远有争议。

标签之外的她们是什么样的?这一次,新浪新闻摇身一变做出品方,把热搜常客请到节目里,推出纪实访谈真人秀《热浪之外》。

二十多年新闻锤炼出的厚度和精度,让这个谈话节目的质量有足够的保证。栏目目前在微博的阅读量已经接近40亿。

显然,市场永远拥挤,而好的内容永远稀缺。这次的《热浪之外》,凭什么吸引人?

去标签:热搜背后的真实面孔

社会学里有个概念,叫“去标签化再演绎” (de-labeling and re-interpretation)。

在微博里加上tag打上话题,这是我们日常习惯的发言或引流方式。

但一条条tag也正如标签,附加在人物之上。热搜和喧嚣之外,活生生的人打破既有标签,进行自我重新定义,这种“去标签化再演绎”,正是《热浪之外》这个节目的意义。

在节目里,鲁豫作为“微博热搜官”,会给嘉宾展示一条卷轴,上面列的全是对方上过的热搜——比如嘉宾陈梦的卷轴几乎超过5米。

节目录制的时间,离陈梦拿下奥运会单打冠军刚过不久。

我们或许对那5米的热搜中的几个还有印象。有为国争光完成卫冕伟业,有知名的表哥,也有被裹挟的荒唐的口水战。她的一举一动甚至一件私人首饰都在几十亿的镜头下被无限放大,承受全不应该由她承受的争议。

但赛场下,热搜外,节目呈现了一个更鲜活的陈梦:给自己精心搭配一件牛仔外套,喜欢粉色,会在环球影城的过山车上尖叫——和许多年轻女孩子没什么两样。

当她和鲁豫坐下来喝茶聊天时,一个更坚韧的形象开始显现:作为一名30岁的“老将”,她如何在后浪奔涌的国乒阵容中稳住自己的地位?

很多人并不知道,在“卷生卷死”的国乒队里,陈梦依旧是被马龙、许昕等队员公认的最刻苦的一个,“练不死就往死里练”,“回去倒头就睡着了”。

但强如世界冠军,也有被“热浪”影响的时刻。陈梦并不避讳谈及争议和低谷,“看了几次以后我突然觉得它影响到我了,那我控制不住自己去看,只能把这些app卸载了”。反反复复的卸载和斗争之后,一颗运动员的强大内心终于锻造。

“拿完奥运会冠军后,我自己看我的每张照片都觉得特别漂亮。”

这是陈梦与自己的和解,也是她与“热浪”的和解。

对观众来说,看到她们在节目中的生活片段和思想碰撞,那些真实的困扰和纠结,给自己提供了理解“标签之外”的个性可能性。

节目中的嘉宾,不再是热搜中的符号,而是多重身份、真实情绪、鲜明个性交汇的“多维个体”。

在当下快速化、标签化,甚至由AI大肆生产垃圾内容的时代,能通过一个30分钟的节目感受多维,拥抱复杂,对观众来说,也尤其珍贵。

轻盈:不“爹味”的时代主题

除此之外,《热浪之外》很吸引人的一点在于,它很“轻盈”。

当代青年白天996,跟领导和kpi搏杀,对一档综艺的要求可能是愉悦、陪伴或简单的“下饭”。听俩小时国际形势或心理剖析实在艰难,但又要区别于短视频类的即时刺激,这中间的平衡不好把握。

具体到访谈节目,很长时间里,“曲高和寡”、“知识分子属性”甚至“爹位说教”等标签都围绕着它,要真正做到浅入深出,既能“下饭”也能“上桌”,更不容易。

《热浪之外》是怎么做的?

从模式上看,它和传统访谈的单一模式有着明显区别。

新浪打破了传统访谈高高在上的单向灌输,带来更多样的场景呈现。

有时候是江边小艇上的对话,有时则穿插着类似射箭等小型活动。我们能看到鲁豫攀岩,看到戚薇放风筝,还有范志毅踢球。有时则以微纪录片作为框架记录一场聚会,观众被带着进行一场场微型的沉浸体验。

但这种真人秀的呈现也不是轻飘飘而过的。一方面能呈现嘉宾的多维本色,另一方面,从内容来说,有新浪新闻的把关,《热浪之外》也足够扎实。

在我看来,好的节目,往往能体现时代。

《热浪之外》的时代性,首先体现在嘉宾的广阔领域。

从明星、奥运冠军,到富二代、企业家、跨界名人,尽管第一季只有6个嘉宾,但每个人身份都存在广泛的覆盖面,话题选择也打破了圈层壁垒,几乎能够体现时代的各个侧面。

比如周鸿祎的创业经历与反思,何猷君对电竞事业的期望,刘欢对流行音乐的独特理解,这些话题不仅为观众带来了新鲜视角,也记录了我们所处的时代背景与集体关切。

与此同时,节目的时代性更是一种新的内容生态的尝试。《热浪之外》将一个又一个热点人物与话题有机融合,化为一场跨越领域、跨越年龄的时代热聊。

范志毅“范大将军”,曾以凶悍球风著称,前国足队长;在网络时代屡屡以“脸都不要了”“想跳黄浦江”等金句吐槽出圈;又摇身一变,成为王家卫大剧《繁花》里演技不输职业演员的跨界大拿。

但在热浪和复杂身份之外,他收起自己的搞笑形象,反思自己的言多必失。“像我们这样的呢?就是太直来直去。以后会收敛一点。”

他讲起自己第一次加入国家二队的经历,讲起国足前辈,讲起世界杯首战中无可奈何的伤退。他念叨着世界杯,世界杯,“做梦都是世界杯”。

在江上的这场对话,在范志毅的“沪普”里,我们好像能看到时代的变迁,看到中国足球波澜壮阔的几十年——从筚路蓝缕到高光时刻,男足在2001年击败阿曼后第一次晋级世界杯,女足在亚洲杯实现七连冠;从金元足球的土崩瓦解,再到今日几乎沦为笑柄。

但范志毅依旧是严肃的、期盼的。我们好像依稀还能看到17岁一个人坐绿皮火车去北京参训的他的身影。

他追忆似水年华,也念其不争,他不再是表情包里的吐槽者,他是希望托举中国足球的先行者。

《热浪之外》提供了这种感染与触动,它不直给,但正像船下流淌的江水,像鲁豫和煦的风格,轻轻地抵达观众内心的角落。

匠心:人文底色与真诚传递

提供热搜之外的另一视角,某种程度上折射时代面貌,这都离不开新浪新闻的敏锐视角,和在制作中的匠心凝聚。

更难得的是,节目在探讨热点的同时,并没有被“热度”裹挟。

比如说,情绪问题是近期青年日常中被讨论最多的话题。#父母催婚#、#母职惩罚#、#颜值焦虑#、#大学生失业#等等都是能在微博上掀起腥风血雨的话题。

但我们常常忘了在这些键盘厮杀、观点交锋背后,都是具体的人生。

在热浪奔腾的时代中,《热浪之外》不被热点牵制,聚焦热搜中的真实与共鸣,形成了一种“热度”与“人文”兼具的新生态位。

节目第二期嘉宾是在互联网上长期以“不焦虑”“大女主”形象示人的戚薇,和五个“情绪过载”的年轻女性。

她们分别走进以五官命名的五个房间,重新感受自己的身体。其中一名女性已经当了三年的全职妈妈,她走进名为“眼睛”的房间,静静地注视镜子中的自己,说“自己已经很久没有好好照过镜子了”。

在讨论中,她分享说自己的孩子是一个高敏感宝宝,这也意味着照顾孩子需要更多时间精力。但这几乎是一种难以言说的辛苦,因为“太细碎了”。

在外人看来,母亲要做的无非是几件家务,但这些细碎的会如何切断自己的情绪和生活,或许是每个母亲要独自面临的困境。

戚薇分享了同样作为母亲的焦虑与困惑,而鲁豫则敏感地捕捉到了女生的表述中“只有孩子,没有自己”。

包括母职焦虑在内,女生茶话会中还探讨了社会时钟、颜值焦虑等情绪问题,屏幕前的观众获得共鸣的同时,《热浪之外》的节目表达也已经自然成立。

热搜从未只是冷冰冰的流量与数据,它反映了我们每个人在社会大潮中的生活轨迹与心理状态。而《热浪之外》则在记录这些瞬间之余,为这个时代留下了一份温暖的纪实。

正是这种兼具温度与深度的节目形式,使得观众在轻松愉悦中收获到启发,也在观赏节目的过程中感受到一份人文关怀。

这也正是我偏爱这个节目的原因,它的成功在于它不仅仅是一个访谈,而是每期节目都在描绘着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细腻底色。

如果把每天的热搜聚合起来,谁说不会是一本“当代风貌编年史”呢?

相关视频

相关新闻点击查看更多

推荐阅读点击查看更多

视频直播美图博客看点政务搞笑八卦情感旅游佛学众测

网址:热搜常客,为什么在这档节目里说真心话? http://c.mxgxt.com/news/view/216866

相关内容

网易明星访谈节目《谈心社》为什么这么火?8期节目6次上热搜
1年半31档节目,杨迪为什么成了综艺的“宠儿”?
【深度】为什么体育内容成了热搜常客?
活在热搜里的喜剧大赛
一档谈话节目的策划方案,谈话节目怎么策划
8期节目6次热搜,网易明星《谈心社》怎么这么火
谈话节目“上网”,有话好好说
明星的热搜密码:沈梦辰提杜海涛必被关注,尹正减肥成热搜常客
这一类娱乐节目不好看了?在众多综艺节目中,你最喜欢哪一类?
《演员请就位》今晚收官,为什么这档综艺节目能在同类节目中出圈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