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书 一台戏
原标题:一本书 一台戏
本报记者 任珊
天坛神乐署雅乐中心副主任 霍燚
传承心语
我们的工作是以古乐为载体,完成穿越时空的艺术对话。不论时空如何转换,当年的乐者和如今的我们,都在通过自己的智慧和辛勤的劳动,让这中和韶乐在中华大地上一直流传,让更多人可以从美妙的乐曲中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穿上明清服装,拿起笙,细心地摘去眼镜,端坐在舞台中心。霍燚和同事们仿佛穿越回数百年前,或吹奏或敲击,或曼舞或造型,在悠长深沉的曲韵中,带观众领略中华传统礼乐文化。
这礼乐,名为中和韶乐,以金、石、丝、竹、土、木、匏、革8种材料所制成的编钟、镈钟、编磬、笙、琴和瑟等16种乐器演奏,融礼乐歌舞为一体,是明清两代用于国家祭祀天地、祖先等重大国事活动的专用礼仪性音乐。
在天坛公园神乐署,一群年轻人向世人展示着古乐的魅力,传承着源远流长的中华礼乐文明。霍燚,正是团队中的一员,“85后”的他担任神乐署雅乐中心副主任。
时间回到2002年2月,神乐署的修缮工作启动。当时天坛已经开始挖掘整理恢复消失近百年的中和韶乐,并探索以展演方式呈现。
2007年,刚刚毕业的霍燚看到了神乐署的招聘信息。历史专业,加上从小就学笙,霍燚如愿来到神乐署工作。
一开始,霍燚觉得中正平和的中和韶乐永远是不急不缓,有点沉闷。直到天坛专门聘请了清史专家、古建专家、宫廷舞专家以及资深音乐家前来指导。
“先要学会看古谱,再学演奏!”霍燚至今还记得师父——海政歌舞团乐队队长黄海涛的话。古代书籍、现代期刊文献,师父把一大摞书摆在了桌上。
“有这必要吗?照着曲谱演奏不就行了,还要埋于故纸堆?”一开始霍燚不理解师父的做法,但在反复研读和琢磨中,他渐渐乐在其中。
中和韶乐一字一音的出处是哪里?当时的乐器、舞蹈和服装什么样?在研读《大清会典图》《皇朝礼器图式》《律吕正义后编》等典籍后,这些问题慢慢有了答案。霍燚跟着师父整理出一段段音乐的背景、乐律的规制、乐器的数量、相关的礼仪、演出服装的样式和材质以及舞蹈动作等资料。
打下了理论知识的基础,他们开始在师父的指导下研究演奏。“比如《律吕正义后编》记载的乐谱都是分门别类的,有点儿像交响乐里的分谱。把这些分谱合到一起,就有了总谱。”但是,霍燚和同事们很快发现,很多曲目与现代人的审美相差很大,于是师父带着他们尽量选择适合现代人听的曲目进行翻译、演奏。
接下来,团队又攻克了舞谱还原、乐器保存与替代制作等一个个具体问题。
当三千年雅乐在神乐署重新奏响的那一刻,霍燚和雅乐团成员激动不已。
“一本书,一台戏!”霍燚一直铭记师父曾经的一句话。一本书,指的是继续在历史文献中探索、研究宫廷音乐;而一台戏,意味着要用更好的演出方式把传统文化传播出去。
现在,在清明、中秋、端午等传统节日,春节、国庆两个长假等关键节点,中和韶乐都会以专场音乐会的形式与网友见面。除了展演,霍燚和同事们还会穿插讲解古代乐理知识,展示古乐器的演奏方法,让观众在笛声婉转、琴瑟共鸣、舞乐悠长中感受中国古代音乐的魅力。
霍燚说,他和团队会通过演出、科普,让中和韶乐在新时代继续奏响。
责任编辑:
网址:一本书 一台戏 http://c.mxgxt.com/news/view/2189
相关内容
海南大学教授海滨:推荐一本有戏、有法、有知的好书|世界读书日人艺大戏《永定门里》五一登台
四年一度盛宴将启,Nice盐城好戏连台!
北京人艺再推京味大戏,《永定门里》五一登台讲述信仰故事
以戏剧致生活!第十一届乌镇戏剧节“如磐”开启报名通道
江苏省演艺集团两位名家获本届白玉兰戏剧奖主角提名奖
喜“阅”邵东,6000人同读一本书
北京人艺京味儿大戏《永定门里》五一亮相
上海话《雷雨》将登上北京人艺舞台,四个版本同台“打擂”
五一有戏睇|原创歌剧《马可·波罗》惊艳,多部古装粤剧争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