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赛事分析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4-12-16 13:30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体育赛事分析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体育赛事分析

第1篇

在经济全球化大潮冲击下,体育为企业家和商家提供了向世界展示自己形象的条件。如何利用体育扩大企业品牌的影响成为企业家和商家研究的重要课题。而体育赞助则是提升企业品牌知名度的一个重要途径。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立足于我国体育赞助的现状,对当前我国企业赞助体育赛事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探讨,并进一步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建议,力求有助于我国企业赞助的快速发展。

一、企业赞助体育赛事存在问题

我国体育赞助工作在20世纪80年代初才开始出现,历史较短,经验尚浅,因而在体育赞助中出现了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为:

1.赞助行为单一,缺乏整体营销计划

目前我国不少企业在体育赞助上急于求成,重视外在运作,忽视与体育运动或体育赛事的内涵型发展,赞助活动大多数是一次性、短时性的合作行为。很多企业期望通过一两次对体育赛事或体育明星等的赞助为其提高品牌知名度。花巨资投入赞助费建立起来的知名度,是需要通过连续性的营销或赞助活动进行维持的。而要使赞助项目真正发挥效用,更需要企业投入资金开展一系列推广、宣传和促销活动。国内许多企业在决定赞助时,缺乏整体战略考虑,往往是冠名了事,花费资金几十万甚至几百万,但效益增加不多,浪费了赞助资源。所以,企业在进行体育赞助决策前应该有一个完整的战略规划。

2.企业赞助缺乏长远眼光

在我国有不少商家热心于体育运动,对体育赞助也投入了不小热情,然而他们大多只是过分关注一场体育比赛所带来的实际广告回报,急功近利.以我国足球为例,当足球赛场变成万众瞩目的焦点时,国内不少厂家和广告商将大笔大笔资金投向足球,但他们大多只是热衷于商业比赛,为了一场比赛的胜利不惜一掷千金,结果除了比赛前后一阵热闹外,收效并不大.各俱乐部赞助企业也只注重球队眼前成绩而忽视球队梯队建设,导致运动成绩的不断下降.自从我国足球1994年开始职业化以来,最初各个俱乐部的赞助企业到现在几乎一个不存,许多俱乐部是一个赛季一个赞助商,有的甚至一个赛季要换几个赞助商。

3.企业赞助缺乏全球战略

国外企业在策划体育赞助时,往往是全球通盘考虑,如耐赛、选拔人才,再赞助他们到美国集训,接受NBA球星指导,最后才是通过这些未来球星扩大公司在全世界的影响,稳定地位,改善形象,以获得更大发展空间和利润;而国内企业基本上只瞄准国内市场,很少能跨出国门,这与体育交流频繁、国际性突出的特点完全不符,目前虽然有个别企业,如明基电脑、李宁开始进入国际市场,但在经济全球化日益加剧的今天,还是远远不够的。

4.企业在体育赞助中的定位比较盲目

由于体育赞助活动需要与其他组织协调共同进行,因此赞助活动有一定的时机性,比如体育比赛并不是根据企业所希望的时机开展的。因此,一时或一地进行的体育活动并不一定就适合企业进行赞助。企业需要根据自己企业产品需要传递的信息,再结合体育活动的性质、影响力以及赞助形式等进行赞助行为决策。我国企业在这方面往往表现出心血来潮、凭感觉拍板的弊病,缺乏合理的、全面的赞助活动分析,结果是经常花了冤枉钱收不到效益。

二、企业赞助体育赛事的对策分析

1.企业设计整体营销计划

体育赞助的最大优点是让人们在非商业状态下接受产品宣传,有效避免了人们对广告的逆反心理。但缺点是能够直接展现在公众面前的企业、品牌和商品信息太少,难以使人们对它产生全面、完整的认识和印象。要弥补赞助这一缺陷,赞助商应该采取综合沟通的方法,即以赞助为契机,结合广告、促销和公关等其他沟通手段同时出击,优势互补,形成一种相得益彰的合力,产生规模效益和轰动效应。借鉴国外公司的成功经验,赞助企业应做好整合营销计划,对品牌传播系中能与目标顾客有着某种联系的诉求点进行有所侧重的组合宣传,积极地创造品牌的知名度和相关联想,这样才能取得更大的效果。超级秘书网

2.企业赞助要具有战略长期性和广泛性

制定完整的赞助策略,要有长远目光,不能苛求赞助要有立竿见影的回报。体育赞助各种功能只有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方能实现,很难一蹴而就,因此体育赞助贵在坚持。无论是赞助目标还是赞助对象都要保持相对稳定,使之形成传统和气候,切忌朝三暮四、一暴十寒。认清经济全球化的趋势,立足国内,发展国际市场。

3.选择适宜的赞助对象

在对体育赛事进行赞助时,要注重企业(产品)形象和运动项目形象之间的吻合、产品和运动项目类型之间的吻合,以及双方目标市场之间的吻合。体育赞助的重大效应之一是形象转移,即通过赞助某一运动项目使人们产生某些联想,从而把该项目的某些美好特征转移到企业和产品的形象上,使之增辉,达到美化企业或产品形象的目的。

三、结论

企业如何实施赞助,提升企业形象,扩大产品销售量,提高市场竞争力,如何把握机会将是体育主管部门和企业共同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我国企业应充分认识到体育赞助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实施策略。尽可能吸取国外企业的经验教训,成功把握这一发展机遇,通过体育赞助,树立企业形象,提高知名度,必将为企业获得更大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第2篇

摘 要 媒介事件作为一种有效的传播形式,能够应用于不同载体的传播媒介。本文从媒介事件的视角对网络媒体大型体育赛事报道中的要素和过程进行分析,总结出网络媒体报道大型体育赛事的特点和不足,并给出建议。

关键词 媒介事件 网络媒体 体育赛事 报道特点

媒介事件作为一种有效的传播形式,能够应用于不同形式的传播媒介。新闻媒体通过聚焦、放大、删减等编码方式,将大型体育赛事这一类真实事件媒介化,进而形成体育媒介事件。本文尝试从媒介事件的视角分析网络媒体对大型体育赛事的报道。

一、“媒介事件”的两种解释范式

“媒介事件”是我国新闻传播学界近年来频繁接触和使用的概念,可以概括为两种解释范式。

第一种范式是:真实事件媒介化(编码:聚焦、放大、删减、扭曲)媒介事件(奇观)。这种范式最具代表性的定义来自于两位国际著名的传播学家丹尼尔·戴扬和伊莱休·卡茨的专著《媒介事件:历史的现场直播》。媒介事件需要经过精心的广告宣传和策划,需要组织者和电视台投入大量人力、技术和资源,花费几小时甚至几天的时间让观众熟悉事件的行程路线、日程表及其象征符号。事件的象征价值被置于突出地位,其表现带有仪式性的崇敬,在播出之时能使巨大的观众群心驰神往,使播出处于节日的、庆典的收视状态。

第二种范式是:媒介化的动机(个人、社会组织、媒介、政府)导演事件(预编码:人为安排、表演)媒介化媒介事件(伪事件)。

本文研究网络媒体大型体育赛事的报道,属于真实事件的范畴,因此本文的分析建立在“媒介事件”第一种范式的基础之上。

二、媒介事件视角下的网络媒体大型体育赛事报道分析

(一)要素分析

媒介事件有三个要素,正如戴扬和卡茨所阐述的“电视事件有三个伙伴:事件的组织者,负责收集元素并拟定其历史意义;电视台,通过对元素的重新组合完成事件的再生产;观众,在现场和家里,对事件感兴趣”。这三个方面必须给予积极的认同并拿出相当的时间和其他投入才能使一个事件顺利成为媒介事件。在网络媒体大型体育赛事报道中,事件的组织者为大型体育赛事主办方;媒介组织为网络媒体;观众即为网民。

(二)过程分析

媒介事件的报道过程首先要求事件组织者、媒介组织和受众之间协商,接着媒介组织通过自身的大众传播平台对事件进行媒介表演呈现,之后受众接收媒体传播的事件信息,参与到事件相关的互动中来,这样即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媒介事件。

1.事件组织者、媒介组织和受众之间的协商

事件组织者,即大型体育赛事主办方,通常会建立媒体运行部门,为媒体提供全面准确的信息资料和便利有效的工作环境,从而促进媒介组织和事件组织者的良好关系,形成合作共赢的良好局面。

媒介组织,即网络媒体,充分利用其大众传播平台及时地展现体育赛事的全貌和进展,并通过选择性的报道,设置议程,将事件组织者的意图传播于受众。媒介组织为受众参与互动建立渠道,使受众加入到事件传播中来。

受众,即网民,在网络终端远距离地获得体育赛事的传播信息,同样打破日常生活规律加入到事件中来。受众选择自己关心的信息,通过互动参与感兴趣的内容。

2.体育赛事的媒介表演呈现

网络媒体通常以网络专题形式,通过文字、声音、图片、视频等信息载体报道体育赛事。

(1)全程宣传体育赛事

在赛事的发展过程中,网络媒体凭借其信息载体的多样性和产品的丰富性,对赛事本身以及媒体报道进行宣传,以达到告知、吸引、获得受众的目的。

(2)提前告知受众相关信息

通常在大型体育赛事正式开始之前,网络媒体便开始了对赛事的报道,告知受众赛事的日程表,关注重点、象征符号等信息。

(3)重点报道仪式性事件、热点项目、热点人物

仪式性事件,如大型体育赛事的开闭幕式、火炬传递仪式、颁奖仪式,具有超越事件本身的复杂象征意义,媒体通过报道使其表演性和娱乐性得到广泛的参与和关注,使得体育盛会升华为一种文化现象。热点项目和热点人物是受众关心的重点,通过报道受众感兴趣的内容从而引起受众关注,引导受众参与到赛事讨论中来,使媒介事件成为大众传播的节日。

3.受众分析

受众是媒介事件三要素之一,戴扬和卡茨所阐述的电视媒介事件的受众即“观众,在现场和家里,对事件感兴趣”。在网络媒体大型体育赛事报道中,受众即网民,在现场观看赛事或者接触网络媒介终端,对事件感兴趣。网民可以在网络专题的各级页面轻易获取互动渠道,参与到事件传播之中,通过网民评论、网络投票、微博互动、微信互动、直播讨论、竞猜活动等方式参与互动。

三、结论与建议

从媒介事件的视角来分析,网络媒体对大型体育赛事的报道有着提前告知、突出仪式性事件、选择性报道、聚焦热点事件、通过多种渠道邀请受众参与五个特点。同时存在着部分内容编排方式不够成熟、报道过度娱乐化、水平参差不齐等不足。

建议网络媒体采用专题报道大型体育赛事时,专题首页减少重复性内容,降低受众的阅读负担。把握好娱乐功能的度,过度突出娱乐功能会淡化其他功能的展现。作为原创新闻稿件的主力军,其专业素养关系到新闻报道的质量,网络媒体在选择时,应当严格把关,选择体育新闻知识扎实,社会责任感强的网络体育。

参考文献:

[1] 丹尼尔·戴扬,伊莱休·卡茨.媒介事件[M].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0.

[2] 易剑东.大型赛事报道与媒体运行[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

第3篇

    说:“如果刘翔没有退赛,我可以一张票卖到15000元”,现在比赛前两小时他只卖到十分之一的价钱。北京警方声称他们一直在镇压倒票,已经逮捕276人,其中37名外国人。但是倒票者李先生,坐在鸟巢附近地铁站外,说他没见过警察的镇压,“只要你不惹麻烦、不扔手榴弹,他们不会采取行动”。在规定之下,持票人可以转让,但不能获得利润。北京奥组委发言人王伟在新闻会指出警察在尽最大努力处理问题。警方已经警告过倒票者一经发现就会被处以15天以下的拘留。中国的110米栏卫冕冠军刘翔在星期一因伤退赛后对公众道歉。刘翔在雅典赢得比赛使其成为中国人的偶像,但他在预赛中由于脚伤只前进了几步。“我感到很抱歉,”他对中国体育日报说到,“因为有太多人支持我,我告诉自己我要跑,但我确实不能跑。”这个25岁的110米栏前世界纪录保持者,被认为是中国最大的田径金牌希望。他的过早退赛使鸟巢体育馆的91000观众震惊,并迅速传遍中国。一位记者在奥运频道午间报道这一事件时流下眼泪。刘翔多年来受脚部肌腱问题困扰,周末旧伤复发。他说疼痛“难以忍受”并且:“如果我完成比赛,会使我的肌腱承受风险。我无法描述我在那一刻的感受。我从不轻易放弃。我不是那类人。我相信我会回来的。” 在星期一刘翔被迫退出110米栏比赛后,并不是所有人都震惊的呆坐着。退赛两小时内,他的赞助商耐克公司着手在这个国家重建希望。当几个国内观众还在鸟巢外哭泣时,报纸即将刊登耐克的大幅广告,刘翔没有笑容的脸上有文字写到“爱比赛,爱拼上所有的尊严,爱把它再赢回来,爱付出一切,爱荣耀,爱挫折,爱运动,即使他伤了你的心”。“我们追随运动员经历起起伏伏,”耐克品牌主席Charlie Denson说道,“这就是为什么运动是如此令人激动的领域-没有保证。有兴奋和胜利,也有悲伤和失败。”周二,匿名的网络用户写了帖子,认为耐克迫使刘翔退赛,因为刘翔不能成功,这将使耐克在刘翔身上的投资打折扣。

    英国卫报:北京奥运会:中国的坏消息?刘翔脚伤退赛。中国体育成功最大的象征—跨栏选手刘翔——昨天在奥林匹克体育场跛行着退出了比赛,使得震惊的、失望的、气愤的主办国失去了最渴望的奖牌。卫冕110米栏冠军刘翔在撕下号码布之前没有完成110米栏预赛。在几秒钟前还在欢呼的场上近90000人迎来的难以置信的沉默。新闻会上的中国记者以及刘翔的教练流下了眼泪。随着中国梦想的破灭,人们开始批评他们的前国家英雄。无数的人们在在线评论中表达他们的观点,搜狐和新浪,两个主要的网站上,主要的观点是批评的。“我们期待着你2008年的表现,但现在我们只看到你退赛。如果你真的愿意为国奉献,你应冲过终点线。但你的本意是失败,”百度聊天室的一则评论说,另一则谴责刘翔那整个国家的感情开玩笑。一家体育用品商店外,顾客则显得更加宽容。刘翔的退出带来了鸟巢体育馆的沉默,观众气氛和难以置信的感情影响了中国13亿人。在充满泪水的新闻会上,刘翔的教练孙海平承认卫冕奥运会110米栏冠军没有康复,“我们不知道伤是什么时候形成的,但这是六七年的问题了”。“我很同情他,”运动画报作家王小山说,“这很遗憾。我猜想是13亿人的压力伤害了他。我不认为是脚伤,因为他有时间康复。我想他可能有心理困难”。据王小山说,刘翔北京奥运金牌会值十亿人民币。“但我想钱对他来说不是大问题。我担心他会崩溃,我相信他会克服的,但可能难以像以前那样成功。”许多在线评论公开了对刘翔的不满,认为他在拿全国人民的感情开玩笑。其他人更宽容一些:“我们应该理解他,他真的受伤了,并且处于巨大压力之下。” 来自上海的年轻短跑者刘翔,结束了本届奥运会上的表演。北京今天早上的鸟巢体育馆,90000观众欢呼刘翔走上田径场,110米栏预赛第一轮,刘翔热身的镜头出现在大屏幕上,欢呼开始了。刘翔在第二道,当他走到起跑线时就有点跛,一次无效起跑后,他匆匆离开了。相约一起看比赛的工人们在刘翔退出后说不出一句话,怀疑的看着彼此。自从2004年雅典的那个夜晚,刘翔的每一行动都受到关注。刘了解这些压力,没有事情能阻止他向北京奥运前进,除了不合时宜的脚伤。从五月开始,他一直在为健康斗争,但没有动摇鸟巢体育馆星期四晚上田径票的热卖态势,更不用说预赛了。刘翔不想让人们失望,星期四人们期待他与罗伯斯的对决,但决赛前戏剧性的一幕上演。人们沉默了。耐克宣布:“我们已责成有关政府部门调查谁在散布谣言。”耐克发言人Charlie Brooks昨天对卫报说:“这不是关于言论自由的讨论,只是帮我们确认发帖的人”。对于其他的问题耐克没有评论。

    参考文献:

    [1] 龚发超.  健身健美操项目创新之研究[D]. 首都体育学院 2008

    [2]曹静勤.  对第九、十届世界健美操锦标赛我国女单项目整体技术水平的分析[D]. 苏州大学 2010

    [3]常盛.  我国健美操运动员竞技能力结构及其相关因素分析[D]. 哈尔滨体育学院 2012

    [4]沈惟佳.  第11届世界健美操锦标赛我国三人操与罗马尼亚队的比较研究[D]. 苏州大学 2011

    [5]江金泽.  竞技健美操单人操二级规定动作编排的比较研究[D]. 北京体育大学 2011

    [6]曾凡超.  探讨新周期下竞技健美操的发展趋势[D]. 辽宁师范大学 2010

第4篇

关键字:信息学奥赛;分层教学;梯队建设

随着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开展信息学奥赛训练更是另辟蹊径,抢占信息学教学的制高点。然而,我们在实际的信息学奥赛辅导中却发现,训练团队难组建、辅导课程难开展、训练效果难保证,倘若不及早解决这些棘手问题,那学校的奥赛辅导则形同虚设,教师和学生将会在漫无目的的团队活动中挥霍时光。

1. 信息学奥赛团队亟需梯队的构建来支撑

1.1 意识形态的局限呼唤梯队的组建

鉴于信息学科与高考的关联性,信息学奥赛往往被教师、家长视为“不务正业”,个别学生的“单打独斗”往往经受不住种种的冲击,最后不得不放弃训练。教练苦口婆心地极力宣传和挽留,面对训练场面的萧条,教练只能苦于“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建设梯队,从而形成具有层次性的集训团队,生机勃勃的景象才能营造出令众人肯定、放心的学习环境,引领团队健康向前发展。

1.2 学科特点需要组建梯队来推进

信息学奥赛有别于其他学科竞赛,学生更主要的是通过上机编程调试来实现对相应算法解题的验证。学生事先掌握的计算机知识技能程度将直接影响到今后学习的进程及提升的节奏。组建训练梯队,开展传帮带等训练模式,在彼此思维的碰撞中、相互纠错的帮助中寻找乐趣和灵感,才能促进奥赛水平整体快速向前发展。

梯队的最大特点在于层次性,如何区分每个能力层次的学生,又能做到各层次间的相互衔接和递进,分层教学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构建思路。

2. 信息学奥赛梯队建设时的分层构想

2.1 知识储备

义务教育阶段的信息技术教学力度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学生如果在小学或者初中阶段就学习过简单的编程语言,或者直接参加过小学组或者普及组的信息学奥赛;那么知识与技能上的层次就立见分晓,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进行分层教学,构建起层次清晰的训练梯队。

2.2 潜力开发

知识储备的优势并不代表长远实力的激发,在分层教学的过程中总会出现不同层次学生间的“角力”。每个学习阶段的知识要求、学科的综合压力往往会左右学生学习的“用力”方向。通常情况,学生能在保证日常学习的前提下进行有限度的训练,但也有些学生总能精神抖擞地“加班加点”进行训练,教师需要时刻注意队员学习潜力的藏匿深度,适时对各层次的人员做出调整。使梯队结构更趋合理化,便于辅导教学。

2.3 目标定位

进入奥赛团队,为何而来?学生起初加入到团队训练,最主流的就是两种思想:兴趣或获奖。随着奥赛训练的深入、在校学习的进展,学生心里的目标定位都会发生微妙的变化,在团队中的学习方向也会出现分叉,教师须及时理出各个小群体,做出正确的引导、重组,使梯队中的每个元素都能相互融合,朝着各自的目标方向努力。

3. 信息学奥赛梯队建设中的分层实践

3.1 奥赛梯队建设中的分层策略

结合上述构想,教师在组建梯队时需要“面向全体”“了解差异”“针对差异”进行因材施教,并注重发展性评价,保证梯队正常运作。(1)分层兴趣小组

由于地方信息技术教育的差异,观察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一部分学生很早就接触过编程,有良好的数学功底,又有参加信息学奥赛的浓厚兴趣,这些学生就可以考虑纳入奥赛梯队的“先锋队”层次;而相当一部分在编程上属于“零起点”的学生由于其兴趣爱好先被吸收进来。随着学习的开展,小组组员的学习目标和重点也会发生分化:以我校为例,部分学生会在算法与程序设计的道路上走的很踏实,哪怕整天面对着是枯燥单调的“蓝屏”(Pascal编辑窗口),却也在细细品味着算法思想的独到与精妙;而另外一部分学生则在接触有交互性更强的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软件后,主动向“程序作品制作”的方向靠拢,成为真正的选修课兴趣小组。

因此,在学生一进入高中就可以先从组织进行分层。通过摸底考试等方式,结合学生的自我兴趣、意愿,以及数学等学科成绩,可完成梯队的最初建设。

(2)内部分层拓展方阵

随着学习的深入,再加上日常学习的负担,即使一直固守奥赛阵地的队员之间的实力也会出现分化。团队一方面继续吸收新队员加入,而另一方面要将分化出来的队员及时进行梯队再划分。并且对不同区块的学生根据其潜力倾向、学业负担做出统筹的规划:如算法知识的拓展强度、作业布置的难易程度、各类集训比赛的参与频度等。

通过内部分层,确保一部分队员脱颖而出,而实力稍逊的队员也不至于被淘汰出梯队,整个团队将以非常稳固的方阵向前推进。

(3)组队分层竞赛团队

学习的积累需要期待比赛的检阅,针对起点较低的地区选手,奥赛获奖必须具备“登峰造极”的勇气和信心。重在参与的心态因为“拼命搏击”的集训或许会受到氛围的感染,而非拿奖不可的功利心态在“心如止水”的高人面前则得到了难得的慰藉。组队分层并不是将“搏击手”归为一类,将“太极高手”纳为另一族,而是在梯队的进阶搭建中寻找互补的平衡点。每个梯队中有几个小组队,每个小组队中有各方面的能手,竞赛团队的成绩取得离不开梯队层次间的互补与促进。

3.2 分层教学在梯队建设中应注意的问题

分层思想在实际梯队建设中毕竟存在着一定的误差,例如:分层过早,在选拔时,我们对学生的具体水平可能掌握的还不够,因此避免单凭学生数学方面的成绩、或者计算机操作熟练程度、又或者兴趣上的力度来评判学生的潜力因素,避免导致选材不当、人才流失、拔苗助长等负面现象的出现。在分层、划分梯队的过程中,应尽量尊重学生的选择,倾听学生的声音,为梯队构建出合理的布局。奥赛教练是梯队建设的总设计师,除了课堂教学设计,更应设计、衔接好团队中的每个节点,促使梯队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稳步前进。

第5篇

已知实数x,y满足(x-x2-2008)(y-y2-2008)=2008,则3x2-2y2+3x-3y-2007的值为( ) A.-2008 B.2008 C.-1 D.1

1 背景分析

此题是第31届西班牙数学竞赛题的推广,原题是:

若(x2+1+x)(y2+1+y)=1,则x+y=0.

推广上式可以得到:

结论1 若(x2+k2+x)(y2+k2+y)=k2,则x+y=0.

结论2 若(x-x2-k2)(y-y2-k2)=k2,则x=y.

2008年全国初中数学联赛题是结论2的特例. 在[1]文中笔者证明了:

结论3 若(x2+1+y)(y2+1+x)=1,则x+y=0.

结论3是对西班牙竞赛题的推广,下面我们继续给出结论3的推广.

推论1 设x,y∈R,m,n为非零常数且mn>0,若

(x2+m2+mny)(y2+n2+nmx)=mn,则|n|x+|m|y=0.

证明 因为m≠0,n≠0,mn>0,所以mn=|m|•|n|,nm=nm=|n||m|,mn=mn=|m||n|.

所以命题2的条件变为x|m|2+1+y|n|

y|n|2+1+x|m|=1,由命题1知,x|m|+y|n|=0. 即|n|x+|m|y=0.

推论2 若(x-y2-k2)(y-x2-k2)=k2,则x=y.

证明 令y2-k2=m,x2-k2=n,则y2-k2=m2,x2-k2=n2,x=n所给式子等价于(n2+k2-m)(m2+k2-n)=k2,

由命题1知-m+(-n)=0,即m+n=0. 所以y2-k2+x2-k2=0,y2-k2=x2-k所以x2=y2. 于是推论2等价于若(x-x2-k2)(y-y2-k2)=k2,则x=y. 此故推论2成立.

3 拓展

把结论3中的等式拓展为不等式得到:

命题2 已知(x+y2+1)(y+x2+1)≥1,则有x+y≥0.

而最后一式为《数学通报》问题1673[2],故所证成立.

完全类似的可以得到:

命题3 已知(x2+1+y)(y2+1+x)≤1,则x+y≤0.

为了推广命题2和命题3,先证明下面的引理.

引理 若(x2+k2+x)(y2+k2+y)≥k2,则x+y≥0.

证明 由已知有x2+k2+x≥y2+k2-y,y2+k2+y≥x2+k2-x,

上述两式相加得到x+y≥0.

命题4 若(x2+k2+y)(y2+k2+x)≥k2,则x+y≥0.

证明 令s1=x2+k2+x,s2=y2+k2+y,则

由引理知x+y≥0. 故命题4成立.

推论3 若(x2+k2+y)(y2+k2-x)≥k2,则y≥x.

证明 在命题3中作变换x-x则推论3显然成立.

推论4 若(x2+k2-y)(y2+k2+x)≥k2,则y≤x.

推论5 继续研究可以得到:

命题5 设x,y∈R,m,n为非零常数且mn>0,若

(x2+m2+mny)(y2+n2+nmx)≥mn,则|n|x+|m|y≥0.

证明 因为m≠0,n≠0,mn>0,所以mn=|m|•|n|,nm=nm=|n||m|,mn=mn=|m||n|,

所以命题5的条件变为x|m|2+1+y|n|

由命题2知,x|m|+y|n|≥0,即|n|x+|m|y≥0.

完全类似的,有

命题7 设x,y∈R,m,n为非零常数且mn>0,若

仿推论3,4可以得到类似的一些推论,此略,留给读者自己去思考.

参考文献

[1] 邹守文. 数学奥林匹克初中训练题(15)[J].中等数学,2008,(1).

[2] 齐行超. 数学问题1673[J].数学通报,2007,(5).

[3] 符立平. 一道赛题变式的简解[J].数学通讯,2008,(10).

[4] 张必平. 一道西班牙竞赛题的奇异变式[J].数学通讯,2007,(20).

第6篇

关键词:大型体育赛事;项目管理;管理理论优化

一、体育赛事优化项目管理理论的背景

(一)赛事项目管理概念

赛事项目管理是现代项目管理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赛事项目是指为完成某一特定体育活动目标而作的一次性工作。赛事项目管理主要指赛事组织者、管理者运用合理手段整合资源,充分发挥资源功能,从而实现预定赛事目标的过程。

(二)赛事优化项目管理理论的国外背景

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首先在“曼哈顿计划”、关键路线方法和评审技术当中运用了项目管理方法,到了 60 年代在“阿波罗”号载人登陆月球成功之后,项目管理方法逐渐成熟并形成系统方法。项目管理首次在体育赛事中开始运用是 1984 年在美国举办的洛杉矶奥运会,本次奥运会利用赛事项目管理理论,通过商业化运作使得奥运会第一次成为盈利的赛事。洛杉矶奥运会可以说开创了体育赛事项目管理的先河,促使体育赛事项目管理进入快速发展和规范发展阶段。

(三)赛事优化项目管理理论的国内背景

项目管理理论和方法在我国的运用起步较晚,始于上世纪60年代,一开始主要应用于国防和航空领域。后来到了90年代,在各行各业开始广泛运用。而在体育赛事中运用项目管理方法最早开始于1990年的北京亚运会。到 2005 年我国第十届全运会、2008年北京奥运会以及2010年广州亚运会的成功举办都与项目管理理论的应用是分不开的。尤其是北京2008年奥运会的成功,让我们积累了项目管理理论在大型赛事中运用的丰富经验。可以说正是以北京奥运会为转折点,我国的体育赛事项目管理才开始被广泛应用。

二、当前体育赛事与项目管理理论研究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一)体育赛事项目管理其内涵解释相对模糊

研究发现,多数学者仅结合项目管理理论的特点,生硬地运用到体育赛事的运作管理之中,而对于体育赛事项目管理的内涵解释不够清楚。笔者认为体育赛事项目管理是指体育赛事的管理者通过一定的方式整合体育赛事资源,以发挥资源的作用,实现体育赛事项目目标的活动过程。为实现体育赛事项目的目标,体育赛事项目的管理者要运用一定的知识、技能、方法、手段及策略、措施等管理方式,将体育赛事项目的资源包括人、财、物、信息、技术等进行整合,以发挥它们的最大作用,最终为实现体育赛事的目标服务。

(二)部分学者忽视对体育赛事项目的过程管理研究

根据项目周期理论与体育赛事管理职能的基本内容,其基本过程可划分体育赛事的启动、体育赛事的计划、体育赛事的组织与实施、体育赛事的控制与体育赛事的收尾和评价等几大部分。体育赛事项目的过程管理也就是项目的实施与发展阶段本身涉及的问题很多,这些都对项目能否顺利运作起关键作用,如项目计划、组织、控制、质量和风险等。对体育赛事项目进行过程管理,根据监督报告采取措施改进赛事运作,通过对赛事进行过程管理才能保证赛事质量的提高。

(三)大型体育赛事项目管理中的项目评估研究不够全面

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关于体育赛事过程评估的研究并没有开展开来,承办方或者外界对于一项赛事的评估,更多地是通过收视率、广告收入、转播收入等财务数据,或者媒体的报道,公众的大体反响来衡量一场赛事的成功与否,而缺乏对体育赛事过程进行评估。目前,国内体育赛事对于项目管理中的项目评估应用的比较广泛,而赛事项目评估也主要是集中在赛前评估和赛后评估。对于赛事项目管理的过程评估还不够。

三、赛事项目管理优化理论研究与展望

单一赛事运作研究内容虽然较为广泛,但基础性研究尚显薄弱,体育赛事项目管理理论和实践体系的构建仍是一个相当缓慢的过程。近年来,体育赛事项目管理的理论研究在体育赛事基本理论、体育赛事管理体制、体育赛事与城市发展、体育赛事运作管理等领域取得了一定进展,但有关体育赛事项目管理的一般理论问题,如体育赛事的内涵、外延,体育赛事管理体系,体育赛事风险管理等研究,除了引进个别的国外研究成果外,国内进展不大,另外,有关体育赛事的志愿者管理、体育赛事运作实务研究大多停留在实证阶段,理论高度还尚嫌不够,由于国内体育赛事项目管理的实践起步较晚,学术研究历史也不长,因此,体育赛事项目管理理论体系的构建还需相当长的时间。

第7篇

摘 要 本文从我国体育赛事营销现状出发,通过分析现阶段体育发展状况和网络的发展,得出体育赛事网络营销是现在发展的趋势,之后通过SWOT分析可以使政府部门或者赛事运营商更好的了解网络营销的优势、劣势、机会以及威胁,可以趋利避害,推动我国体育赛事网络营销的进程。

关键词 体育赛事 网络营销 SWOT分析

一、我国体育赛事营销的现状

体育赛事营销有三层含义,一层含义是传统意义上的含义,即是推广体育赛事本身,另一层含义是企业借助体育赛事对其产品和服务进行营销,第三层含义是通过赛事营销促进城市的发展。本文主要针对第一种含义进行分析。

网络营销是伴随现代信息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普及而发展的一种新的营销方式。现在学者对网络营销还没有相对科学、完善的定义。本文比较认可的是刘向晖下得定义,其认为:“网络营销是依托网络工具和网上资源开展的市场营销活动,是将传统的营销原理和互联网特有的互动能力相结合的营销方式,它既包括在网上针对网络虚拟市场开展的营销活动,也包括在网上开展的服务于传统有形市场的营销活动,还包括在网下以传统手段开展的服务于网络虚拟市场的营销之活动。”

体育赛事网络营销就是运用计算机技术在网上开展赛事营销活动,推广体育赛事。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对网络的依赖,网络营销已经成为一种趋势,所以体育赛事网络营销是现代营销中必不可少的一种手段。我国的各种体育赛事众多,所以赛事营销也越来越火爆,营销手段也很灵活,有很高的回报率。但是我国的体育赛事营销主要是打明星牌和国际牌,而且过分的强调明星效应,而没有进行赛事本身品牌的营销,使赛事难以形成品牌。同时可能因为我国的理念以及技术水平不到位,使我国的营销与国外的赛事营销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

二、体育赛事网络营销的SWOT分析

通过对体育赛事网络营销的优势、劣势、机会以及威胁进行分析,可以使我们跟全面的了解网络营销在体育赛事方面运用的相关内外部影响因素,可以有助于体育赛事组织者制定相应的营销策略。

(一)优势分析

体育赛事网络营销有多方面的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首先是互联网的便捷。有了互联网的支持,赛事组织者可以利用互联网的便捷,进行快速、跨时空的信息传输,提供最新赛事动态,包括上传一些图片、视频等,而赛事的观看者可以第一时间进行网上交流,沟通赛事看点和自己对赛事的看法。因此,便捷的互联网为体育赛事的扩大提供了条件。

其次是体育赛事的观众群体与网络使用者的群体相吻合。由于网络的普及,网络使用者已经由有青春、有活力、乐于接受新事物的年轻人转变为广大人们群众了,而体育赛事的观众群体也正是广大的群众,特别是爱好体育的人们,这样两者的高度吻合就为网络营销提供了机会。

最后是网络营销的成本低。赛事组织者可以通过网络传递赛事相关信息,并且通过对资讯大量复制来推广赛事、吸引观众购票看体育赛事,同时由于网络的受众群体多,这比单纯的在电视节目上进行广告营销有更大得接受群体,而且成本也比广告低。因此网络营销可以使资源得到有效利用,达到成本低效用大的作用。

(二)劣势分析

任何事情都是有利有弊的,只是看是利大还是弊大。体育赛事网络营销的弊端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启动资金的匮乏。互联网对信息技术和计算机的硬件有很高的要求,同时互联网平台的搭建也要资金,这就说明需要在前期投入很大的资金予,而且一个高效的互联网平台的日常维护也需要很高的费用;另一方面是网络赛事营销人才的缺少。传统的营销人才不能满足网络营销的需要,不能为网络营销提供新想法、新问题,因此需要一批有营销知识,同时又善于运用网络的营销人才,这样的人才现阶段是相对匮乏的。

(三)机会分析

机遇是现阶段的网络环境、经济发展水平给体育赛事网络营销提供的发展空间。文本认为主要有以下机会使赛事网络营销可以普及。

首先是我国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地提高为体育赛事网络营销提供了需求。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得知,只有当人们的低级需求满足后才会有进一步的需求,因此现阶段人们的物质生活得到提升,开始追求新的生活,这样对体育健身、体育竞技的需求就产生了。同时电脑技术也得到普及也使网络营销成为可能。当人们对这一方面有了需求之后对其进行营销才能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次是我国居民的体育热情高涨。自从2008年和2012年奥运会我国运动员在赛场上有出色的表现,大大的展示了我国的体育水平,这极大的激发了国民的体育赛事消费热情,因此,在之后的一些大型的赛事上,例如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国际田径黄金大奖赛等都会引起我国国民的热切关注,人们会在互联网上搜寻各种咨询,这样也为网络营销提供了机会,赛事运营商与互联网开发商开始合作。

(四)威胁分析

网络营销主要有二个方面的威胁。一方面是技术的威胁,网络营销要借助宽带、服务器等硬件的支持,同时也需要精通网络技术和拥有熟练的数据处理能力,因此技术就首先要过硬。另一方面是政策法规的缺失,现在互联网方面的法规没有出台,因此互联网版权的问题就是一个棘手的难题。

正确的对我国体育赛事网络营销进行分析,可以使赛事运营商和政府部门在推动赛事进程和制定具体的措施时,趋利避害,推动我国体育赛事网络营销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罗伟.我国体育赛事网络营销研究[D].四川大学.2007.

第8篇

摘 要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对利益相关者理论、大型体育赛和举办地环境关系进行概述,得出大型体育赛事利益相关者形态具备不固定特性,文明的进步、技术的发展赋予举办地自然环境新的属性与职能,使举办地自然环境在大型体育赛事中的主动性、紧急性与重要性发生变化,举办地自然环境经历非利益相关者、边缘利益相关者到蛰伏利益相关者的转变。

关键词 利益相关者 大型体育赛事 自然环境

一、引言

20世纪60年代以来,企业管理理论界研究逐渐形成了两大理论:“股东至上理论”和“利益相关者理论”。进入21世纪,“利益相关者理论”得到进一步认同并运用于体育赛事研究。体育赛事具有时间和空间聚集性,因而由体育赛事聚集性引起的体育赛事的外部性成为研究热点。一方面,大型体育赛事的举办会从生态破坏、环境污染、资源浪费三个方面给举办地环境带来消极影响,并由当地政府与居民承担,即体育赛事的负外部性;另一方面,大型体育赛事还会通过赛事申办前对举办地环境的治理和改善,申办和举办期间对举办地居民的环境宣传与教育,培养了当地居民的环保意识,给举办地环境带来福音。

目前,国内学者对体育赛事与环境的研究方主要集中在体育赛事与举办地环境承载力及评估体系构建、体育赛事对环境的改善、体育赛事对自然环境的破坏等方面,并取得一定的成果,但对体育赛事与环境关系的演变较少涉猎。研究体育赛事与环境关系的演变,了解体育赛事与环境的发展历史,分析技术、政治格局、时代热点赋予环境新的属性与特点,掌握举办地环境在体育赛事运作过程中的角色扮演从而制定与之相适应的环境保护方案,使体育赛事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

二、理基础

(一)利益相关者与体育赛事利益相关者

尽管利益相关者理论萌芽于上世纪60年代,但学术界广泛认同的利益相关者的定义还得追溯到1984年《战略管理:一种利益相关者的方法》的问世,书中,弗里曼将利益相关者定义为:“影响一个组织目标实现,或者受到一个组织实现其目标全过程影响的所有过程影响的所有个体和群体”。在弗里曼研究的基础上,中国学者陈宏辉进一步明确利益相关者的定义,即“对企业进行一定的专用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与收益的个体与群体,其活动能够影响该企业目标的实现,或者受到该企业目标实现过程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黄海燕结合中国国情与当前体育赛事运作的实际提出:体育赛事利益相关者包括举办地政府、赛事所有权人、赛事主办组织、主办社区、媒体、赞助商、赛事观众、赛事参与者(运动员、裁判员及教练员)。

(二)大型体育赛事与举办地环境

本文提到的体育赛事主要包括:奥运会、世界杯、洲际运动会等单项或综合运动会。环境,是指研究主体以外的,构成其生存条件的各种外界物质实体或社会因素的总和,它是生命有机体及人类生产、生活活动的载体。环境还是体育赛事举办的基础条件,以环境为依托的大型体育赛事对环境具有能动的影响。

三、大型体育赛事与自然环境关系发展三个阶段的划分

本文以主动性、紧急性、重要程度三个维度为依据将大型体育赛事利益相关者分为具备不固定特性多种形态,文明的进步、技术的发展赋予举办地自然环境新的属性与职能,使举办地自然环境在大型体育赛事中的主动性、紧急性与重要性发生变化,举办地自然环境经历了从非利益相关者、边缘利益相关者到蛰伏利益相关者的转变。

(一)第一阶段:非利益相关者(1896-1956年)

外部条件是有利于大型体育赛事发展的因素总和,包括技术、制度法规、政治经济条件。本文提到的技术条件包括媒体技术、动力技术以及场馆建造技术等,现代体育赛事自建立以来便和媒体建立紧密的关系,根据范帆的奥运会媒体服务历史演进划分标准,在非利益相关者阶段,奥运会的媒体传播以平面媒体主导(1896-1956)为主,其传播范围相对局限,奥运会影响力较弱;此外,这一时期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政局的不稳定使世界经济发展遭受重创,和平与发展成为人们共同的愿望。大型赛事发展条件的不成熟,赛事与环境的联系也不够密切,这一阶段自然环境在赛事举办过程中主要发挥着资源与能源提供的职能。

总的来讲,早期的现代奥运会的举办给的举办城市造成一定程度的生态破坏、环境污染以及资源浪费,但这种环境问题并没有超过举办地生态系统的环境承载力,它不会对举办地环境构成威胁。在认知上,顾拜旦创办奥运会的初衷是通过赛事的举办促进人类和平共处,在经历两次世界大战后人类追求和平的愿望更加强烈,加之,处在发展初期的奥运会规模和影响力均比较有限,在这一时期,相对于环境问题,人类更加关注和平问题。所以将这一阶段称之为大型体育赛事对环境关系非利益相关者。

(二)第二阶段:边缘利益相关者(1960-1988年)

这一阶段,体育赛事从广度与深度上进一步影响举办地自然环境,技术的发展增强了人们改变自然的能力。人们开始认识到体育赛事对举办地环境带来的影响,萌发环境保护意识,环境可持续发展观点的提出使体育赛事组织人认识到环境保护在体育赛事运作中的重要性,赛事改变环境的主动性开始强化。此外,工业污染的教训历历在目,20世纪70、80年代,一部分有识之士已经察觉到大型体育赛事的举办会对环境产生危害,大型体育赛事筹办期间体育场馆的建设会破坏举办地的自然生态环境,同时赛事举办期间人流的聚集还会造成固体废弃物污染与噪音污染,在边缘利益相关者阶段,电视媒体逐渐占据主导地位,媒体技术的革新使体育赛事全球化成为可能,现代交通工具与场馆恒温系统的排放的废气也会造成大气污染,体育赛事对环境影响变得如工业对环境的影响一样重要。此外,尽管这一阶段人们认识到体育赛事对环境会产生消极影响,但是人们并没有将这种认知转化为保护环境的行为,最典型的就是1976年蒙特利尔奥运会,赛事组委会保证每个赛事参与者都能够得到一颗加拿大的枫树苗并带回自己的祖国种植,然而这并不能掩盖这届奥运会因场馆的大量建设为赛事举办地带来的环境的破坏以及场馆资源的闲置与浪费,蒙特利尔奥运会的悲剧几乎葬送现代奥运会。不难看出,这一阶段的特点是环保理念开始渗入大型体育赛事,但只得到零星的体现,因此,我们将这一阶段称之为边缘利益相关者阶段。

(三)第三阶段:蛰伏利益者阶段(1992年至今)

互联网技术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使体育赛事参透到世界的各个角落,体育赛事真正意义上的全球化得以实现,另外交通、建筑与恒温技术的革新使大型体育赛事的规模化和全球化成为可能,稳定的政治经济格局为赛事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保障,也为赛事的商业化创造了条件。但是伴随赛事规模化,商业化的发展进程,体育赛事举办地环境所承载的压力也与日俱增。在破坏环境与环境治理的博弈过程中,人们对环境问题的认识迫使人们对环境问题做出调整,体育赛事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从单方向影响向双方面影响发展,举办地环境可以通过消极反馈主动影响体育赛事。

体育赛事对环境影响在广度与深度扩大的同时,可持续发展理念深入人心,并得到制度的保障与群众的拥护,1994年国际奥委会将环境保护条款写进了《奥林匹克》,体育与环保通过文件的形式得到人们的认同,环境通过制度间接影响体育赛事的举办,体育赛事与环境双向影响开始形成。1999年国际奥委会将环境确定为奥林匹克运动的三大支柱,此外,奥组委还规定奥运会的申办城市必须提交一份环境评估蟾妫环境通过制度与规定开始影响大型体育赛事,举办地环境对环境影响的重要性得到制度上的确立。

四、启示

自然环境是一个封闭的循环,其变化发展都遵循一定的规律。可以预见,未来科学技术的发展与外部条件的改变会继续强化体育赛事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环境在体育赛事举办过程中的影响地位将进一步得到巩固,主要表现在:第一,现代技术所带来的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正在使全球经济增长方式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大型体育赛事产业化趋势愈发明显。大型体育赛事的现代化、全球化与产业化加剧了体育赛事人流、物流的空间聚集性,给举办地环境带来更大的挑战。第二,体育赛事商业化进程加快,在利益的驱动下,市场经济自发性与盲目性的弊端日益暴露,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市场行为屡见不鲜。第三,体育赛事研究与环境经济学相互渗透,体育赛事环境影响评估成为新趋势,量化赛事对环境的影响成为可能,环境于体育赛事将变得更加不可替代。第四,可持续发展成为时代主题,建立和谐的生态环境成为人们的共同愿望,奥组委将环境保护确立为奥林匹克三大支柱表明体育赛事与环境依然成为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综上所述,经济、技术、政治条件的发展与改善从主动性、紧急性、重要性三个方面改变了举办地自然环境在体育赛事运作过程中的角色,了解体育赛事与环境的发展历史,分析环境被赋予的新属性与特点,从而为制定与之相适应的环境保护方案,打下理论基础。

参考文献:

[1] 陈宏辉.企业的利益相关者理论与实证研究[D].浙江大学.2003.

[2] 范帆.奥运会媒体服务的历史演变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9.

[3] 黄海燕,张林.体育赛事利益相关者分析[J].体育科研.2008.05:25-28+36.

[4] 罗艳蕊,董翠香.环境保护与体育运动的可持续发展[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05:584-586.

[5] 翁锡全,吴燕波,林文|,王玉昕.举办大型运动会与城市生态环境保护的探讨[J].体育与科学.2003.05:53-55.

[6] 于萌,荆雯.我国大型体育赛事生态环境问题研究进展述评[J].体育学刊.2014.01:57-60.

[7] 于晓勇,郭春东,黄璐,朱东华,郜磊.试论科学技术与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J].体育文化导刊.2011.04:155-158.

网址:体育赛事分析赏析八篇 http://c.mxgxt.com/news/view/219928

相关内容

大型体育赛事营销策略分析(1)
体育赛事直播类APP运营策略研究分析.doc
体育赛事营销策略分析论文
体育赛事行业全景调研 2023体育赛事行业发展前景及投分析
竞争对手分析报告赏析八篇
影视作品分析范文(通用十八篇).docx
体育行业竞争对手分析.docx
影片分析范文(八篇)
体育明星的公关案例分析
影视作品分析范文(八篇)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