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役美人清华圆梦
在辞旧迎新的日子里,《冰点新闻》为读者奉上一份礼物———《温籍文体明星美丽人生系列》报道于春节前后与读者见面。本报记者赴京采访文体界温籍女名人,她们,有的仍然活跃在舞台,有的已经告别辉煌,过着恬淡而忙碌的日子。人生需要艺术,艺术影响着人生,请看———我们瓯越女性怎样用艺术演绎她们的美丽人生!今天推出的第一篇是体坛美人周小菁谈她退役后的日子。编者
在一个金秋的日子,一位十岁的瑞安小姑娘背井离乡,历经风雨磨砺,最终成功登上欧、亚、澳、美四大洲艺术体操冠军宝座。在欧洲人垄断的艺术体操领域,她被誉为中国艺术体操第一人,她的名字几乎就是亚洲的同义词。
当一切绚烂归于平静之后,她在远离尘嚣的清华大学选择了执教生涯,她以自己独特的方式,演绎着退役后的别样人生。岁末年初,周小菁在清华校园接受了记者的采访,追忆似水年华,畅谈退役生涯。
梦想成真执教清华园
漫步在清华园那个著名的池塘,朱自清先生的塑像静静地坐在岸边,厚厚的坚冰覆盖着一潭池水。左面的红墙层层叠叠,年轻时的曹禺曾在这座图书馆里伏案写出《雷雨》。
日前,记者比约定时间提前40分钟来到清华大学,在百年学府的著名景点前驻足留连,感悟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和“行胜于言”的校风,试图寻找退役后的周小菁迷恋清华园的答案。
拨通周小菁的手机,她很歉意地表示正在与中央电视台的编导商讨春节艺术体操晚会事宜,并约记者稍迟些在清华园附近的咖啡厅采访。
偌大的咖啡厅里,尽管是初次见面,记者一眼就从人群中认出了她。周小菁浅浅地笑着,没有化妆,扎着一束长发,一袭嫩黄色的风衣,宛如邻家女孩。
原籍我市瑞安的周小菁,作为一名艺术体操运动员,无疑是成功的。在1995年至2000年,她几乎囊括了全国所有的艺术体操冠军,取得了七连冠的骄人成绩。1998年在第13届曼谷亚运会艺术体操比赛中,周小菁在一曲《梁祝》的伴奏下获得了个人全能冠军,让许多人至今还津津乐道。经历了两度退役两度复出、两次参加亚运会和奥运会的周小菁,在2001年恋恋不舍地告别了艺术体操赛场,受聘担任清华大学体育部教师,教学生形体健美和艺术体操。
“运动员退役之后,大多选择了当教练或者经商、从政,还有的走上了演艺道路,而你的选择似乎有些与众不同,现在你怎么看当年的这个选择?”
“在大学里当教师,这是我到北京体育大学读书之后的一个梦想。没想到后来居然梦想成真,来到了让人羡慕的清华大学。”周小菁柔柔的声音中带着笑意,“我觉得在清华找到了当年一种积极向上的氛围,这里远离浮华,非常平和纯真,给人一种很强的归宿感。如果换一种方式生活,我想在其他方面和现在也许相差不多,但心态一定不如现在的好。”
艺术体操曼妙如风的舞步与清华园厚实的底蕴,仿佛有着天然的契合。舞步可以轻盈飘逸,而人生的道路,却需要沉稳平和。
抵挡诱惑潜心苦修炼
清雅脱俗、气质出众的周小菁,许多人认为她退役后会往影视界发展。事实上,她刚到清华大学工作不到一年,就面临许多机遇:先是舞剧《天地七月情》剧组请她出演女一号织女;随后电视剧《百年德行》剧组又找她出演女一号;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请她出镜做艺术体操健身节目;某音像出版社请她主编艺术体操的教学光盘等等。
面对这些令人目眩的诱惑,周小菁一概婉拒。“我很清楚我现在的本职工作,既然人在清华,就必须对得起学校和学生,尽量把工作完善好,使教学更加富有效果,让学生真正有所收获。”正是有这种良好的心态,周小菁充分发挥了自己的专业特长,悉心教学,很快就成为清华大学里受欢迎的美女教师,学生们不叫她周老师,而是亲切地称她为“小菁姐”。直到学校的工作渐渐得心应手了,周小菁才开始接受更多的锻炼,利用假期在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参与一个叫《青春时光———艺术体操》的健身节目,从台词解说到动作设计都由她一手操办。
节目播出一年后,周小菁决心报考清华大学经管学院体育管理的研究生。提起那段难忘的考研经历,小菁认为当时的压力丝毫不亚于参加国际大赛。“有一次,清华大学的杨书记关心地问我复习得怎么样啦,他还半开玩笑地说‘考不上会很丢脸的’。当时中途也曾想放弃,但扪心自问,这样行吗?不管考的结果怎样,至少要给自己一个机会啊!”为此,她推掉了几乎所有的应酬和活动,甚至包括中央电视台的健身栏目,整整一年时间沉下心来闭门备考,终于如愿以偿。
悉心教学获“仙女”雅号
在清华大学曾流传着一个关于周小菁的经典趣闻:有一次上体育课,学生们每人自备一支铅笔,要完成一份调查表。一位学生不小心把铅笔掉在周小菁身边,她俯下身去捡,一位学生低声惊叹:这动作真叫一个秀啊!周小菁闻讯一个转身,后面三位学生手中的铅笔竟不约而同地“很自然”地掉到了地上。
提起这些,周小菁哈哈大笑:“上次听一位老师讲,有许多学生在背后还管我叫‘仙女’,我都不知道这些雅号是怎么来的,大概是自己活得比较真实善良吧!”艺术体操的熏陶,让周小菁的每一次举手投足都像是雨落湘江,从容平静,难怪有很多清华学子都这样戏谑:上周小菁的课,最大的感受就是两个字“养眼”。
每周8-9节课,每一堂课周小菁都全情投入,她的课程包含芭蕾基础、拉丁、爵士、西班牙舞和阿拉伯舞的高级内容等等,学生通过形体课的学习,能够对自身的形体塑造和气质起到一个很好的锻炼和提升。这个学期她又忙着搞多媒体教学工作,创新瑜伽课的考试方式,忙碌使周小菁经历了许多过去不曾接触到的事情,她觉得非常充实开心。“这种感受在其他行业可能无法体会到,我很珍惜这快乐时光。无论将来如何,我是不会离开教育这个行业的。”
在咖啡厅舒缓的音乐中,周小菁还愉快地回忆起小时候的经历。她说自己从小体质很弱,母亲曾送她去学习武术,但不到一个星期就忍受不了。“太枯燥了,整天要蹲马步,于是就闹着不想再练。因为已经交了学费,我妈只好叫我哥哥去学,才学了几个星期,我哥也逃回来了。”不过,这次短暂的学武经历却显露出了周小菁的艺术体操天赋。“进武术班第一天,教练叫我压腿,结果她一看就说,这孩子身体柔性很强,是块天生学武的料。”后来,在启蒙老师武珊妹的牵引下,周小菁走进了艺术体操这片美丽的天地。
对于如今许多家长望子成龙或者望女成凤的美好愿望,周小菁认为多学一点东西对孩子心智的发展是有好处的,但如果没有天赋就不要勉强,就当作一种兴趣去培养,不一定要学得非常专业。
换种方式心系竞技场
今年6月,周小菁即将完成研究生学业。如果说研究生的考试准备过程是艰辛而漫长的,那么艺术体操国际裁判员选拔考试,对周小菁来说则是异常顺利。经过为期一周的训练后,闯过英语测试关的周小菁,最终在理论和实践两项成绩上全部获得满分,成功拿下了艺术体操国际裁判资格。
昔日艺术体操冠军的名人效应,再加上如今的国际裁判资格以及北京市两操(艺术体操及健美操)协会副秘书长的头衔,周小菁在教学之余开始思考如何利用自身的优势,提高国内的艺术体操竞技水平。从去年底开始,她利用自己与美国艺术体操界的关系,牵头促成了清华大学与美国一所知名大学的体育管理合作项目。“这个项目启动以后,通过两校互访切磋教研成果,对彼此的师资水平将起到一个有力的推动作用。”
作为清华大学的形体、艺术体操和瑜伽教师,周小菁用另一种方式继续着自己的体操事业。“前两天,中央电视台的一位编导发来手机短讯,问我什么时候可以重返健身房。”小菁觉得有点不好意思,因为自己考研推辞了健身栏目的工作后,中央台的健身栏目一直虚位以待。“不过,这件事恐怕还要再拖一拖,今年三月份我的《追美人》和《周小菁美体宝典》两本书就要出版了。”记者追问她是不是跟了时下明星出书热之风,小菁很认真地说:“我不是娱乐圈的人,没必要进行炒作。出书的目的,主要是想对自己以前的事情做个总结,宣传普及艺术体操知识,当然也希望在自己老的时候,有个美好的回忆。”
成功之路母爱总相随
周小菁从小就远离父母,无疑更多了一份对亲情的眷恋。父亲的早逝曾一度影响她训练,母亲叶女士于去年10月份退休后,小菁就把她接到身边居住。“儿子结婚后,我也没了牵挂,小时候给小菁的母爱太少了,所以退休后我也想尽量给她弥补。”母亲告诉记者。
刚来北京的时候,由于气候干燥生活不习惯,周小菁还特地买了加湿器,挑了一张钢丝弹簧床,尽量让母亲住得舒适安心些。
叶女士回忆道,小菁当年在杭州训练时,自己工作很忙,家境也不好,再加上路途遥远,一年也只能去看她三次。后来,她担心小菁难以坚持训练,还特地调到了一个较为清闲的工作单位,以腾出更多的时间去陪伴她。
望着母亲在厨房里忙碌的身影,周小菁感慨地说,自己能走到今天,其实一直都离不开母亲的关爱和影响,“世界上什么东西都可以没有,惟独不能缺乏这份母爱。”
集美貌与聪慧于一身的周小菁,身边自然不乏众多的追求者,但寂寞美人至今还没有她锁定的目标。母亲笑吟吟地说:“小菁还在读研究生,这件事要慢慢来。至于未来女婿嘛,只要通情达理,学识丰富些就行了。”
本版图片由《新京报》记者倪华初友情拍摄
■本报特派记者叶锡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