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以文明思维对待老龄人
原标题:学会以文明思维对待老龄人
4月26日,《老龄文明蓝皮书》第二期正式发布。面对不期而遇并迅速推进的老龄化,一句话正悄然流行:“学会做老人。”作为一种社会提示,这句话包含对老龄人的文化偏见和伦理歧视;作为老龄人的一种自觉自爱,它是无可奈何的自哀自叹。无论如何,这是一种必须反思和警惕的社会心态。面对老龄化的银潮,我们的社会、我们的文明所迫切期待的集体觉悟和文化启蒙,不是“学会做老人”,而是“学会对待老人”。
人生是一次生命旅程,也是一次社会历程,在不同的生命阶段有不同的“待”遇。孩童时代被“款待”,集家庭和社会的万千宠爱于一身;青年时代被“期待”,为自己和社会的未来积累和储蓄能量,是希望所在;壮年时代被“担待”,承载很多社会责任;到了老年,则有可能被“对待”,成为社会和处于其他生命阶段的诸多群体照护的“对象”。孩童时代依老恋老,青春时代烦老叛老,中年时代“不知老之将至”,直至一步跨进老年时代,有了“老”的体验和体悟,从“老”中通达生命的真理和文明的真谛,然而此时已经逐渐向社会乃至最后向生命的边缘撤退,失去主场地位甚至话语权力,于是不仅在人生记忆、生命进程,也在文明设计中留下遗憾和缺憾,成为被社会和处于人生其他阶段的诸群体“对待”的对象。由此,老龄群体的背影和叹歌也以广场舞般的独特体裁,为文化自觉和文明境界留下课题和提升空间。
面对深度行进的老龄化,将老龄化提升为老龄文明,我们的社会、我们的文明,迫切需要又一次集体自觉和文化启蒙,这就是:学会对待老龄人;学会对待那些正在或者已经从人生或社会的舞台上退场和谢幕的老龄人。
自从人猿揖别,如何对待老龄人,就成为人类文明的必修课。裹挟于当今的人类文明大潮,面对中国式老龄化的特殊境遇,我们所呼吁、所推进的,是关于如何对待老龄人的第二次学习、第二次觉悟。因为是第二次学习和第二次觉悟,这一命题可以确切地表述为:重新学会对待老龄人。
如何对待老龄人,是原始社会和文明社会的文化分水岭。考古学已经发现,在原始社会曾长期存在食老人习俗,这一习俗既是野蛮,也是人类为自己的种族繁衍悲壮地做出的最后奉献。人类进入文明社会大门的集体口令和文化密钥,就是“孝”的伦理吟唱。“孝”,就是如何对待老龄人的第一次集体觉悟,也是人类由原始社会走向文明社会的文化通行证。在中华文明史上,“孝,文之本也。”殷周时代,德孝同源,对祖先的孝,不仅是最重要的德,而且就是德本身,就是人的自我认同,也就是文明本身。由此,礼仪之邦的中华文明,为人类所贡献的不只是以“孝”为百善之首的传统美德,而且是以如何对待老人的“孝”道为核心的文明大智慧,它是中华文明五千年绵延不绝的重要文化密码。
五千年文明,对待老龄人的中华智慧的要义一言概之,就是:学会“伦理地”对待老人。由此,我们完成了关于如何对待老龄人的第一次文明学习。早在资源稀缺的古代社会,孔子就启蒙世界,对待老人,最重要的不是“能养”,即生活资源的供给,而是“色难”,即伦理态度。由此,不仅家庭成为老龄人颐养天年的自然伦理安全系统,也在整个社会营造了以“色难”为着力点的伦理世界,从《孝经》中那些极端的孝道故事,到“求忠臣必出于孝子之门”的制度安排,都是“伦理地对待老人”的文化智慧的宣示。
当今之世,中国式老龄化面临三大关键词。第一,“现代化”。经济社会发展由小康走向现代化,已经走出基本生活资源稀缺的时代,“能养”已经不是最大课题。第二,“超载”。老龄化邂逅独生子女,高速发展导致的文化断裂,中国式老龄化在人口结构、伦理承载力、集体文化记忆诸领域面临全方位的“超载”。第三,“替代”。新兴科技尤其是AI技术的发展,正在形成一种趋势,为世界提供全方位的人类替代。在老龄化时代,似乎出现了一种文明乌托邦:经济发展可以为老龄人提供养老院、送餐选择之类的孝道的社会替代;科技发展可以为老龄人提供从行程追踪到照料照护的孝道的伦理替代。“替代”时代,老龄人的伦理命运如何?到底是老龄化的柳暗花明还是伦理缺场的权宜之计甚至饮鸩止渴?因为它关乎老龄化社会的文明气质和文明素质,我们迫切需要进行关于如何对待老龄人的第二次创造、第二次学习。
在资源稀缺的时代,中华民族成功地进行了与家国一体的“国家”文明形态相适应的以“孝道”为核心的关于对待老龄人的第一次文化创造和集体学习,这一创造和学习的要义一言概之:“以伦理思维对待老龄人”。走向现代化,第二次创造和第二次学习的主题,将是对待老龄人的文化智慧和集体行动由伦理向文明的全方位推进,由“以伦理思维”对待老龄人,到“以文明思维”对待老龄人。“学会以伦理思维对待老龄人”的问题意识,是稀缺时代由“食难”向“色难”的伦理提升;“学会以文明思维对待老龄人”的问题意识,是由“色难”向“在家难”的推进。
在“超载”和“替代”现代背景下,中国式老龄文明,学会对待老龄人的文化课题,已经不是伦理性的“色难”,而是体现文明气质和文明体质的“在家难”。对待老龄人的伦理思维的核心,是以返本回报的生命实体感为核心的孝道,其境界是“学会为伦理思考所支配”;对待老龄人的文明思维的要义,是以文明水平、文明境界、文明形态对待老龄人,其境界是“学会为文明思考所支配”,由此,将老龄化推进为老龄文明,建构老龄化时代的中华文明。
显然,第二次觉悟、第二次学习任重道远,“学会以文明思维对待老龄人”刚刚起步,甚至问题和任务才刚刚提出。然而,以《老龄文明蓝皮书》为始点,我们开始呼吁、探索并开始“学会为文明思维所支配”的关于“如何对待老龄人”的第二次学习的万里之行。
学会以文明思维对待老龄人,我们便明白“年龄”“老龄”都是不断被建构的概念;老龄化不是现代化的负面清单,我们的使命是不仅将老龄化当作文明进步的重要表现,而且使老龄化“成为”文明进步的重大机遇和重要表现。
学会以文明思维对待老龄人,我们便明白老龄不是夕阳,老龄人不是耗尽能量的蓄电池,而是奔驰在人生和社会的马拉松跑道上的绿色能源。老龄人的隔代带娃,不是贡献夕阳西下的“余热”,也不只是伦理思维时代的享受天伦之乐,而是为捍卫家庭这个最古老的文明因子和人种绵延计,而含辛茹苦地从事的艰巨而伟大事业,他们正竭尽全力为守护人类文明家园而无怨无悔地默默奉献。把“以伦理思维对待老龄人”只理解为享受“天伦之乐”甚至被当作贡献“余热”,这是老龄化时代缺乏文明思维的典型表现。
学会以文明思维对待老龄人,我们便明白,我们应当为老龄人的物质生活所创造的,不只是以同情感和同理心为伦理基础的“适老化”环境改造,而是对“宜老”“怡老”的文明社会建构;我们应当为老龄人的精神生活所提供的,不是打发空洞时光的“老龄教育”,而是以老龄人追求明天、追求自我实现为目标的“老龄学习”。
学会以文明思维对待老龄人,我们便明白,养老模式的探索,不只是让老龄人“活下去”的“能养”问题,而是“活得好”的生命质量和生活质量问题;养老的社会服务和科技运用的本质,不是寻找回避甚至逃避伦理责任的孝道替代;中国式养老、“苏适养老”的精髓,是与中华文明形态、中国文化传统,与老龄人“在家”的伦理诉求相适应的文明响应和文明创造。
学会以文明思维对待老龄人,我们便学会理解和坦然面对人的生命状态和生命节律,不仅学会如何迎接诞生,而且学会如何面对死亡;学会建立童车和轮椅、游乐场和广场舞、幼儿园和养老院之间的文明平衡;我们便明白葬礼的意义是将死亡从自然事件提升为伦理事件,明白“死而不亡者寿”的中国智慧的文明史意义。
(作者为东南大学资深教授,江苏省“道德发展智库”首席专家,“老龄文明智库”学术委员会主任)
责任编辑:
网址:学会以文明思维对待老龄人 http://c.mxgxt.com/news/view/2208
相关内容
学会以文明思维对待老龄人夜读 | 对待小人最明智的方式,不抓不挠
当代大学生与马识途隔空“精神对话” 川大出版社策划文集《问途》
中年以后,学会清理“人生缓存”
《哲学与社会——老年沉思录》入选!13本“中国好书”
考察王国维与康德哲学的关联,他这样解读《人家词话》
长沙理工大学上演来自维也纳的音乐会
叶广芩儿童文学系列作品研讨会在京举办
这场来自维也纳的音乐会,在长沙理工大学奏响乐章
缄默不语的植物也有文明与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