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队与演员的关系,应该听谁的?
《早安京剧》系列公众号,全天候陪您赏玩京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者:小队会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京剧,生旦净丑,各个行当流派纷呈,梅尚程荀张,谭马高奚杨,诸多的流派,用不同的韵味、不同的行腔,述说着华夏五千年的的历史,用京腔京韵沉淀着五千年的文化底蕴,吸引了众多的各行当众多的票友传唱着经典。
票友学戏,大体来源于网络视频,也有拜专业老师的,等等不一,都是因为喜欢,所以,才会付出精力和财力,无可厚非,也很正常。学会了就要演唱,甚至登上舞台,展示一下学习的成果。但是问题来了。
我们都知道,文武场人员是为演出人员服务的,不管是票友还是戏迷,演唱或者登台演出,不管水平咋样,都是“角”,即便错了,也属于“角”的事,伴奏人员只能根据台上演唱人员的声腔起落,用手中的乐件,为演员烘托。
票友学戏的版本都不一样,即便是一个派别同一出戏的同一个唱段,因为演唱者的原因,或者琴师的习惯,行腔中的小垫头也不一样,这时候,在排练的时候,应该听谁的?
现在好像多了一个习惯,那就是在很多票房中,出现了以琴师的曲谱为主的做法,不得不说,这是一个误区。
举个例子来说,一个演员已经会了一个段子,在他(她)演唱的时候由于和琴师的曲谱不一样,有的琴师会说你唱错了,而错的原因是和他拿来的曲谱不一样。
我一直认为,曲谱,只是一个参考,所以在我做的曲谱上,永远都会有四个字:“仅供参考”!为什么这么说呐?因为在中国的戏曲中,有很多的东西是没法标记的,所以中能是作为参考了,哪怕您是专业的琴师,也是这样的。标记不出来的,是琴师的手法和演唱者的一些技巧音,所以,也有人曾经这样说,戏曲声腔也是感觉艺术,而这种感觉就是韵味,说不清,道不明。
那么到底在没有曲谱的时候,怎么平衡这个关系?到底应该服从谁?
在这里谈一下我的体会吧。
演唱者学了一个新段子,首先要求演唱者把他(她)学的唱段的音频或者视频给我。这是因为每一个专业的演唱者,在不同的时期,会有不一样的琴师伴奏,在每一个时期,也会有不一样的行腔,所以,必须得知道学习者用的是什么时期的音频或者视频,;下一步,就是依据演唱者提供的音频或者视频,整理曲谱,或者依照手里存在的曲谱,更改一下,变成与演唱者提供的音频或者基本一样的曲谱(这就是【仅供参考】的来历。)在过门伴奏中,以演员在舞台上表演的时间(学习的视频为主)为伴奏者的范本,以清唱为主的,伴奏者应简练过门,前提必须是板眼准确,减缓演唱者在舞台上“捂肚子”的时间;对于一些花过门,我认为可根据演员的要求而定,而不是以展示琴师的技艺为主。
如果琴师有曲谱,演员的行腔与琴师手中的曲谱不一样,那就应该以演员的行腔为准,作为琴师,应该完全遵从演员的行腔,不是可以,而是唯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以上是我作为乐队一员的体会,您是怎么认为的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