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逸夫的影视王国 因钱“错失”李小龙
1975 年,邵逸夫坐在“龙椅”上与汪禹、井莉、岳华、谷峰等邵氏明星合照,意气风发
邵逸夫(右二)不看好李小龙(左二),被视作其少有的判断失误案例
50岁邵逸夫建立邵氏电影帝国 “要拍大家都看的电影”
邵逸夫在电影和电视方面都有着卓越成就,有趣的是,他在这两个领域的很多做法都是一脉相承的。比如他在邵氏电影时期从主要对手处挖来当时最当红的女星林黛;后来在和亚视PK 的时候,同样掀起互相挖角大战。他喜欢把所有邵氏明星聚集在一块,和自己一起拍大合照;后来在无线,同样沿用了这一传统,台庆亮灯仪式必是众星云集,一个都不能少。
邵逸夫之所以进军电影业,多少是因为家族渊源。邵逸夫的大哥邵醉翁曾于1925 年在上海创办了天一电影公司,邵逸夫在其中担任摄影师。后来天一公司转战新加坡,邵逸夫也转做发行。1957年,50 岁的邵逸夫离开了打拼30 年的南洋,只身来到香港创立邵氏兄弟电影公司,一个电影王国的时代从此开始。邵逸夫向对手挖角,捧红新人,雪藏大导演,上演了一出出“电影江湖”的好戏码。而他的电影理念,是要拍赚钱的电影,同时也是“大家都看的电影”。
两倍片酬“抢”林黛
邵逸夫成立邵氏兄弟之后,最大的对手是同样从新加坡进军香港的“老冤家”陆运涛。后者成立的国际电影懋业有限公司设立“粤语组”,通过粤语片打开东南亚市场的策略跟邵逸夫不谋而合。跟邵逸夫相比,陆运涛最大的优势在编剧,旗下的大牌写手甚至包括张爱玲。
为了应付陆云涛, 邵逸夫从美国请来一个主持人担任公司的宣传经理,这就是日后在影坛举足轻重的邹文怀。在邹文怀的辅佐下, 邵氏开始走明星战略,“挖角名单” 的头一个目标就是陆运涛旗下的“头牌”林黛。当时陆运涛把艺人看得很紧,邹文怀不得不把电话打到了林黛的住处,而邵逸夫在后来的饭局中为林黛开出高于陆云涛一倍的片酬。之后, 林黛投奔邵逸夫,并于1957 年主演了后来红透香江的黄梅调《貂蝉》。到了1960年,香港十大卖座影片中,邵氏兄弟独占6 部,陆运涛的电懋只有3 部。
一怒“雪藏”李翰祥
《貂蝉》上映后,不但连续半个月场场爆满, 而且还在次年获得了第五届亚洲影展的五项大奖。邵氏名利双收,也捧红了从台湾来香港发展的导演李翰祥。有先见之明的邵逸夫跟李翰祥签订了8 年长约, 但后来邵逸夫却一度雪藏李翰祥,这究竟是为什么?
起因在于一部叫《后门》的戏。该片由李翰祥执导,在亚洲影展几乎捧走了所有奖杯,但票房却并不理想。在一次高层会议上, 邵逸夫突然对李翰祥发飙:“我拍电影不是为了拿奖! ”之后近三年时间,李翰祥不曾获得任何片约。对这次“雪藏”事件,邵逸夫多年后曾在一次采访中解释道:“我经营邵氏, 是做生意。少人看,就少得益,所以我宁愿专心向大家都中意的娱乐(电影)着手。如果香港人喜欢艺术,可以去艺术中心,我宁愿捐钱给艺术中心,做艺术节。我拍戏,就是要拍大家都看的电影。”
小施妙计拍《梁祝》
就在“雪藏”李翰祥的第三年,陆运涛筹拍《梁山伯与祝英台》, 试图从邵氏的古装片市场分一杯羹。邵逸夫迅速作出反应:“用最快的速度, 拍出邵氏版的《梁山伯与祝英台》! ”李翰祥就这样被“解冻”了。邵氏版《梁山伯与祝英台》中,李翰祥起用了一名新人, 她就是后来邵氏的另一名当家花旦凌波,由她反串出演梁山伯。这部黄梅调电影在半个月内迅速拍完, 担任宣传主管的邹文怀拿“反串” 作为新闻点大作宣传。该片在香港和台湾都引起轰动,次年还在金马奖大获全胜,凌波拿到了组委会专门为她设立的“最佳演员特别奖”。
一骂成就《独臂刀》
1964 年,陆运涛夫妇遭遇空难, 邵逸夫一度在香港电影圈没有对手。但他不甘守旧 ,努力寻求变化。一天,他在《新生晚报》中看到一个名叫“何观”的影评人所写的影评, 文中指邵氏电影“太过阴柔,缺阳刚之气,是女星的天下,长此以往,发展不均”。而这个“何观”,就是后来开创了新武侠电影的大导演张彻。
后来两人见面了, 一拍即合,1967 年, 由张彻执导的邵氏新片《独臂刀》公映,电影风格跟过去的邵氏电影完全不同, 结果上映首周就刷新了香港影史纪录。凭借《独臂刀》破百万港元的票房成绩, 张彻从此被圈内戏称为“张百万”。影片主演王羽的片酬也从过去的200 港元跃至 6000 港元---这个价格已可比肩邵氏一线花旦,从此,邵氏的“男星时代”正式来临。
因钱“错失”李小龙
邵逸夫和李小龙“失之交臂”故事,最为后人津津乐道,事情要从1970 年说起。
当时在好莱坞发展受挫的李小龙带着被华纳兄弟枪毙的电影项目《无音箫》返港,他对向他伸出橄榄枝的香港公司开出条件:片酬1 万美元, 拍摄周期不能超过60 天,剧本必须让他满意。外界流传, 当邵逸夫听到这番条件后,冷笑回应:“开什么玩笑? 一个武师,真敢开口! 他难道不知道,邵氏300 元一个月的武师有一大把吗? ”不过,后来邵氏元老黄家禧给出了“真相”:本来邵氏已经决定起用李小龙, 但当时公司旗下的两大男主角狄龙和姜大卫的片酬才1 万港元, 李小龙却要1万美元,考虑到自家艺人的感受,最终邵逸夫才错失了李小龙。
后来,李小龙被离开邵氏创立嘉禾的邹文怀以7500 美元的片酬挖走,其主演的《唐山大兄》上映后打破香港影史纪录。
急流勇退“让”江山
1987 年, 邵逸夫停止电影制作,正式告别电影圈, 外界都认为这与当时的电影市场变化有关———邹文怀的嘉禾已经渐成气候, 同期的新艺城和德宝等新兴电影公司也在迅速崛起,邵氏电影渐渐失去过去的优势, 走向衰落。
邹文怀为何出走? 其中一种说法是因为邵逸夫的爱人方逸华进入公司高层后,跟邹文怀理念不合。邵氏元老黄家禧则透露:“邹先生拍戏, 只求卖座,不管制作费,结果有很多地方都有浪费。方小姐呢,是管钱的,什么时候需要什么时候不需要, 她会控制得很严格。因为这个问题发生矛盾,所以邹先生就离开了。”据说当时邵氏的任何采购都必须经由方逸华签字, 曾有一个段子:当时拍电影如果用到鸡蛋,用完后这些鸡蛋必须要卖回给餐厅,这样成本又“扳”回一块。
不过,邵逸夫本人的解释是,未来是电视的天下, 电影迟早会被市场所淘汰,所以他倾全力经营电视帝国。事实证明,电视业让他更加成功,日后嘉禾等一批电影对手都倒掉了, 而邵逸夫的电视王国至今仍是一家独大。
羊城晚报记者李丽
邵氏经典
《大醉侠》
导演:胡金铨主演:郑佩佩、岳华、陈鸿烈
《独臂刀》
导演:张彻主演:王羽、潘迎紫、焦姣
《爱奴》
导演:楚原主演:何莉莉、贝蒂、岳华
《貂蝉》
导演:李翰祥主演:林黛
《少林三十六房》
导演:刘家良主演:刘家辉、汪禹 编辑: 彭小红
1
邵逸夫与1988 年港姐冠军李嘉欣
邵逸夫出席TVB36 周年台庆晚会, 在他旁边的是沈殿霞与汪明荃两位“阿姐” 图/ 东方IC
60岁他再次创业成电视霸主
1967 年,香港TVB(也被称作无线电视)成立,60 岁的邵逸夫是常务董事,正式从电影圈转战新兴的电视行业。1980 年,邵逸夫成为TVB 的最大股东, 而TVB 在他的带领下,击败了主要竞争对手亚视,成为数十年来一直屹立不倒的香港电视霸主,不仅推出无数经典作品,更是培养了周润发、刘德华、梁朝伟、张曼玉等超级巨星。
用电影手段,做电视行业
邵逸夫从电影转战当时的新兴行业———电视,这一转型被公认为邵逸夫的一大英明决策。1965 年,香港政府公开招标竞投无线电视广播经营权,利孝和、邵逸夫、余经纬及英美资金投得香港的免费电视牌照, 随后在1967 年成立香港电视广播有限公司(TVB),由利孝和出任主席, 邵逸夫出任常务董事。1980 年,利孝和病逝,邵逸夫遂增持无线股权成为最大股东。
TVB 成立当天, 正是邵逸夫的60岁生日。尽管许多人在这个年纪已经盘算退休生活, 但邵逸夫却进行了二次创业。邵逸夫将邵氏在电影领域的大片场制度嫁接到了电视领域, 开创了“一条龙”机制,即台前幕后的主创人员全是公司的“职员”,从拍摄至播放再到音像制品版权销售,全部一手包办,这种自给自足机制最大限度地为TVB 降低了成本。
至今TVB 仍然保留着这样的“一条龙”模式。TVB 制作资源部总监乐易玲认为, 这种模式能够有利于控制风险,“一方面,这样的运作模式需要庞大的资金, 要很小心才能做到收支平衡;另一方面,一旦收视率受到威胁,你要抢拍新戏对战,到时明星演员、导演们没有档期怎么办? 我们要储存足够的导演、编剧、监制、演员去应付。”
艺员训练班,造无数巨星
多年来,一直从事电影业的邵逸夫亲历过不少“挖角”战争,深谙麾下无星的窘困,因此在进入电视业之初,他便开始酝酿一场“造星计划”。
艺员培训班---周润发、五虎将
上世纪70 年代初, 无线电视和邵氏兄弟联合创办了被誉为“港星摇篮”的无线艺员训练班。1971 年,首期无线艺员训练班开班, 而当时香港还没有专门培养演员的机构。这个培训班每年举办一期, 成为一条成熟的造星流水线,周润发、周星驰、刘德华、梁朝伟、刘嘉玲等大明星以及杜琪峰、关锦鹏等幕后精英都是从无线艺员训练班走出来的。
香港小姐---张曼玉、李嘉欣
邵逸夫还创办了一年一度的选美盛事---香港小姐。 多年来, 香港小姐竞选不仅给邵逸夫带来了重要的商机,还为TVB 提供了艺员后备力量, 如赵雅芝、李嘉欣、张曼玉、袁咏仪等明星都是从港姐的舞台上被挖掘。而在退休前,邵逸夫每年出席台庆晚会时,都是必与应届港姐一起携手亮相。
劲歌金曲---四大天王
上世纪90 年代,TVB 创办了歌唱节目《劲歌金曲》,张学友、刘德华、黎明、郭富城“四大天王”都是在《劲歌金曲》中人气渐涨。
收视仗常胜,逐渐变独大
说到邵逸夫, 那么无线与亚视数十年来的收视大战便不得不提。早在邵逸夫创立无线之前,香港首家电视台“丽的”(亚视前身)便已经存在了十年之久,无线以“后来者”的姿态挑战丽的, 最终成为香港电视界的龙头大哥。
1980 年, 邵逸夫以最大私人股东身份接任董事局主席。在这段邵逸夫的事业转型期,丽的送上一颗“炸弹”《天蚕变》,开创香港电视史上自创武侠剧的先例,红遍香江。其后,丽的又推出热播剧《大地恩情》,将无线的收视打得惨不忍睹。
“新官上任”的邵逸夫不甘心认输,他果断腰斩与《大地恩情》对阵的《轮流转》,拉来“镇台之宝” 汪明荃与红极一时的电影小生谢贤合作, 拍出一部经典剧集《千王之王》,汪明荃与谢贤的情感纠葛加上让人新鲜的赌术描写, 终于令无线挽回颓势。随后,《上海滩》、《千王群英会》、《京华春梦》等一大批风靡大江南北的经典剧集推出,无线大获全胜。
到了上世纪90 年代,亚视进入林百欣时代。林百欣一上台,便开始了“挖角”行动,以高出无线三倍的酬金将沈殿霞、曾志伟、何守信、卢海鹏、黄日华等纳入旗下, 这些人全部是无线的顶梁柱。
不过,你能挖我的人,我也能挖你的人, 邵逸夫也把亚视不少台前幕后人员挖到了无线。之后,无线频频推出高收视剧集, 包括1996 年的《西游记》,1997 年的《苗翠花》、《大闹广昌隆》等。林百欣从1998年开始逐步退出亚视, 无线又打赢了一仗。
到了20 世纪末,亚视播出赵薇等主演的《还珠格格》,立刻在香港掀起收看热潮, 给高高在上的无线重重一击。邵逸夫也被曝“每晚都收看《还珠格格》”,这更让亚视骄傲不已。最后为了对抗“小燕子”,无线搬出屡创收视高峰的王牌游戏节目《惊天动地奖门人》来对抗,同时大力宣传“购片之道并非长远之计”等说法。
亚视的最后一次强力出击要追溯到2001 年。亚视凭游戏节目《百万富翁》大放异彩,收视一路攀过30 点,而邵逸夫的回击是花大价钱购买同类游戏节目《一笔out 消》的版权,并派出金牌主持郑裕玲出战。
在经历多次对战以后,TVB 在香港的市场占有率持续稳定在八成半到九成。
花无百日红,前年宣布退休
风光了几十年的TVB,近年来开始走下坡路, 而邵逸夫的年纪也越来越大,慢慢淡出日常管理, 无线实际由他的第二任妻子方逸华负责管理。
2010 年1 月1 日,邵逸夫宣布正式卸任TVB 行政主席,由当时的副主席兼董事总经理方逸华正式执掌大旗。2011 年台庆晚会, 邵逸夫第一次没有亮相。2011 年3 月31 日,邵逸夫将所持股权转让予陈国强和王雪红的联合财团,TVB 自此告别“邵逸夫时代”。2012 年的第一天,TVB 正式宣布邵逸夫退休。
羊城晚报记者郑惟之编辑: 彭小红
(原标题:邵逸夫的影视王国 因钱“错失”李小龙)
网址:邵逸夫的影视王国 因钱“错失”李小龙 http://c.mxgxt.com/news/view/255086
相关内容
邵逸夫因吝啬错失李小龙,90岁坚持再娶,与儿子断绝关系20年邵逸夫被誉为“娱乐界教父” 因保守错失李小龙
香港电影13——邵逸夫全球攻略
方逸华:TVB电视王国女掌门人 与邵逸夫夫妻情深
邵逸夫影响一代人 王晶洪金宝赞伟大
捐款没有李嘉诚多,在香港却被尊称六叔,邵逸夫凭什么?
邵逸夫和他的男星女星们
邵逸夫电影事业中所经历的8段创业故事
寿107岁的邵逸夫:快活谷里赛洋马,“大明星”“大波士”是至爱
香港演艺圈巨头恩怨,邵逸夫的步步紧逼,造就嘉禾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