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每天下午三点半钟关起门来结账,隔着玻璃门可以看见他们比上午更忙碌、更认真。他们每天都把当天的账目弄得清清楚楚,不拖延、不马虎,这是做生意的道理。因为一旦弄错,并把错误拖延到第二天,错误就会累加,后果将不堪设想。
从前有一个人,每天都要接见很多宾客,或者要出去办很多事情。晚上,他一个人坐在书房里,想下面几个问题:
今天使我敦品励行的人是谁?
今天使我增加智慧的人是谁?
今天使我浪费光阴的人是谁?
今天给我闯祸、惹麻烦的人是谁?
今天使我贪图享受、羡慕苟安的人是谁?
他不但自己这样做,也教别人这样做。他的人脉非常广,很多人都愿意按他的方法来做。他的意思是做人也要想做生意一样,每天把账目弄得清清楚楚,不拖延、不马虎。如果赚了,继续努力;如果亏了,赶快改弦更张,免得一败涂地。
解读:
读这一段话,我想起了《论语·学而篇》中的一篇: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意思说的是:
曾子说:“我每天都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尽力了?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诚实可信了?老师教过的功课是不是已经温习过了呢?”
王鼎钧先生的“五醒吾身”,我倒觉得说的更接地气。其实细细想来,曾子的“三省吾身”和王鼎钧“五醒吾身”并不冲突,因为前者说的是反思自己的修身品行,而后者更偏重提醒自己如何甄选自己的朋友。
我们都知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句话,说的是交什么样的朋友,就会受其影响,从而潜移默化的改变自己也变成那样的人。但身边的人那么多,我们怎么甄选谁是“朱”谁是“墨”呢?王鼎钧先生给出了答案,鼓励自己的人、激发自己思考的人是“朱”,而浪费自己时间的人、给自己惹麻烦的人、让自己贪图享受的人是“墨”。
我们再把“朱”的队伍扩大一点:帮助自己的人、宽容自己的人、爱自己的人、传授知识给自己的人、批评自己过失的人等等;
我们再把“墨”的队伍也扩大一点:品行不端的人、嫉妒自己的人、陷害自己的人、阴奉阳违的人、冷漠自私的人、口出狂言的人、有困难躲的远远的人等等。
对于这一点,我相信每个朋友都有切身的体会,自己身边总会有一些人让自己受益获得成长,也总有一些人把自己往不好的方向“诱惑”,使自己陷入困境。这倒不是说他们一定是故意要陷害于你,实际上这是因为每个人的认知水平不同,是非观念不同,道德标准也不同。我们怎么能要求别人与自己有一样的素质呢?
只能自己去选择与什么样的人交往做朋友。
我们都知道孟母三迁的故事:
孟子小时候,居住的地方离墓地很近,孟子学了些祭拜之类的事,玩起办理丧事的游戏。他的母亲说:“这个地方不适合孩子居住。”于是将家搬到集市旁,孟子学了些做买卖和屠杀的东西。母亲又想:“这个地方还是不适合孩子居住。”又将家搬到学宫旁边。孟子学习会了在朝廷上鞠躬行礼及进退的礼节。孟母说:“这才是孩子居住的地方。”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远超过我们认知的程度。实际上我们不仅交朋友要认真甄选,按照相应的道理,选单位也都要仔细挑选,给自己列出几个评判的维度,适合自己,能够随着单位一起成长的则留下;相反,单位不能带给你帮助和成长,则要考虑是否要换个更适合自己的单位了。
另外,要告诫各位朋友,不要试图去说服和改变别人,而是找到有共同价值观的人 。跟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做事,可以相互促进,相互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也是王鼎钧先生所说的要做一个清醒的人,认真选择值得交往的朋友或适合成长的环境。
记得前不久,跟同事聊天,谈起很多家长为了孩子择校的问题拼了,卖掉郊区150平的房子,换到市区70平的学区房,还贷款200多万。其实择校,不单单择好的教育资源,也择的好的学习环境,择的好的学习伙伴。最后我们的结论是“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一笑置之。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社会就是这样进行群体分类的,上面说的五个问题值得我们每天睡觉前都想一遍,把人生的账目理得清清楚楚,让我们的“类”和“群”里没有杂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