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本科学生对“王冕死了父亲”句式的英汉对比研究
我给学生布置了如下期末思考题:
“王冕死了父亲”句式的英汉对比研究
如下是我的提示,注意如下关键问题的思考:
一、(英文自译)王冕死了父亲、村里死了不少鸡。
二、英汉语义与语义结构
三、英汉句法结构
四、英汉话题结构
五、英汉新旧信息结构
六、这种汉语句子结构(句型)是怎样形成的?为什么?
规律(原则)是什么?汉语可以形成这类句型,而英语不行?
如下是宋志辉 ,一个本科英语专业学生
对“王冕死了父亲”句式的英汉对比研究
一、英汉自译:
王冕死了父亲。
WangMians’father is dead.
村里死了不少鸡。
Most of chickens in this village.are dead.
There is most of chickens dying in the village.
Many chickens of the village are dead.
二、英汉语义结构方面
开篇就想提问,老师说概念是语义的基本单位,世界上的语音系统不同,但是概念与概念系统是相同的。而此处说英汉语义结构是一样的,那么语义结构能否等同于概念组合结构?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研究语义结构,就要研究它的成分和关系。语义结构有施事、受事、谓词等成分,这里的关系,我们狭隘的看成“谓词一变元”函数关系,其中,谓词是表运动和状态的,变元是表对象的。
“王冕死了父亲。”
按正常理解是“王冕的父亲死了。”和英语翻译是相同的,父亲是当事(变元),死了是结果,死是状态谓词。王冕和死了没有直接语义关系。
“村里死了不少鸡。”
按上述理解可得出“村里不少的鸡死了。”得出该种Most of chickens in this village.are dead.英语翻译。
此处“鸡”是当事(变元),“死了”是结果,死是状态谓词。英汉语义结构相同,不累述。
老师上课讲过两种句子,领主属宾句和存现句,勉强对应了这两个句子,从这方面考虑,存在很多问题,存现句意义上按一般公认的说法是表示空间中存在、出现或消失了某物。虽然说生到死(alive到die是消失的过程),但是村里相当于空间词语,而王冕是人,不符合存现句的语义标准。
我们不能孤立的想,存现句按语义划分,领主属宾句则按句法结构划分。如果领主属宾句是按句法划分,他们之间既不遵循分类规则中标准同一性(句法和语义),也不遵循归属唯一性(如反例:动物园跑了两只老虎,王冕家丢了一只猫)。想要分析这两个句子,需要语义和句法相结合。
三、英汉句法结构方面
“王冕死了父亲。”按照句子语序,王冕是主语,父亲是宾语,死了是谓语,而按照正常情况下主语是谓语陈述的对象,而谓语就是对主语所作的陈述(或叫陈述的内容),但是王冕和死了没有表层上的逻辑关系。实质上这句话应该是“王冕的父亲死了”,“主语”应该是父亲,谓语是死了,是一个主谓句,但句式形态是不能改变的,主谓句变成了“谓主句”,为了应对情况,故而引入了领主属宾句的概念来进行解释:根据句子语序,王冕占据主格为主语,父亲占据宾格为宾语,王冕和谓语死了没有表层上的逻辑关系,父亲隶属王冕。这是不是主谓关系向语序的一种妥协?向约定俗成的风俗习惯的一种妥协?从这一点上来看,村里死了不少鸡一样可以这样分析,它也是是领主属宾句。差别则是句首成分,王冕是人做主语,村里是处所做主语。
但是汉语里出现的矛盾情况英语中却没有出现,无论是WangMians’father is dead.还是Most of chickens in this village.are dead.Many chickens of the village are dead.其主谓(主系表)结构都非常的明显,逻辑关系也非常清楚,语序和主谓关系之间没有矛盾之处,形合意也合。同时两个英文句子句式相同,都是“人”做主语,定语状语等修饰语在主语周围聚集。
四、英汉话题结构方面
按照其“话题+说明”的基本结构,这两个汉语句子用话题结构可以这样解释,王冕死了父亲,王冕是话题,死了父亲是说明。村里死了鸡,村里是话题,死了不少鸡是说明。而英文WangMians’father is dead.Most of chickens in this village.are dead.句子协调一致,几乎按照五大基本句型进行变化,不会出现汉语中这种“先提出话题(认为是重点的),再进行说明”这种情况。
五、从新旧(已知未知)信息结构方面
我想老师这里提新旧而不提已知未知是有目的的。旧不光是已知,新不光是未知,由旧到新本身就包含了一个变化的过程。
根据信息流向原则,信息遵循从已知到未知,已知信息和未知信息之间必然存在联系。
王冕死了父亲中:王冕是已知信息,死了父亲是未知信息。内在联系是其父和王冕是血缘关系,是其父死亡的体验者。
村里死了不少鸡,村里是已知信息,死了不少鸡是未知信息。内在联系是鸡属于村里,鸡死亡发生在村中。
这种信息结构在英文第一句中表现的比较明显。
WangMians’father is dead.
而第二句话中
Most of chickens in this village.are dead.
我想是不是我的翻译存在问题,most of cheickens本身和many类似,是一种泛指,表示不确定,是未知信息,为了防止这种情况的发生,我们把in the village提前,或者英语常用存在句解决这个问题,There is most of chickens dying in the village.这一种比较符合信息传递的结构,但这样也不好,因为there就是village,不如翻译成Many chickens of the village are dead.其实英语和汉语这两个句子都遵循信息传递的规律
六、这样的汉语句子结构怎样形成?为什么?其规律(原则)是什么?为什么汉语可以形成这类句型,而英语不行?
网上有很多种看法,其中一种是位移,一种是糅合。我比较倾向于糅合,我想是觉得这种结构应该是慢慢演变,而不是一蹴而就的,糅合跨越的台阶不是很大。所谓潜移默化,约定俗成。隐含规律的话我想就是语义和新旧信息这方面比较好解释,语义是共性部分不多谈,而信息方面,由旧到新本身就是一个变化的过程,而“王冕”“村里”是已知的信息,而其他是未知的信息,因为已知信息引起的语序调整。我想日语的“宾主谓”和这种“谓主”领主属宾句都是这样来的。
为什么汉语可以形成这种句型而英语不行?从大了讲,哲学观念,思维方式的不同,导致了英语这种语言有综合语的特征,受形态的约束,语法是硬的,形合意也合,即使变换之后也不符合语法,有语法错误。汉语往往“得意忘言”,不拘泥于形式。
网址:一个本科学生对“王冕死了父亲”句式的英汉对比研究 http://c.mxgxt.com/news/view/260162
相关内容
儒林外史王冕与匡超人对比“法律,人性的低保”,以及比较研究和跨学科
影响你一生的偶像明星励志演讲:[英汉对照]
最新研究:导师这两类行为对研究生心理健康伤害最大—新闻—科学网
英国心理学研究表明漂亮孩子智商高同龄12.4
历史中的王冕和《儒林外史》中的王冕(拓展)
第一位全才的汉学家:沙畹、沙畹文库与法国汉学
网红对青少年价值观的影响研究
《儒林外史》中的王冕,是理想与现实交织出来的完美“人物”
小说本身正在一个科幻时代自行发生 | 一周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