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韩国国运的人

发布时间:2024-12-18 00:33

提起韩国,很多人首先会想到的是韩剧、歌曲、各种欧巴天团、美少女组合。抛开两国文化和边境上的冲突不谈,大家都觉得那是个挺富足,挺自由的国度。

但实际上,就在半个多世纪前,整个韩国还是一片废墟,满目疮痍。是一个即贫穷又落后的地方。而无论是苏联扶持的北方政权,还是美国扶持的南方政权,都不约而同的实行了独裁统治。南方在总统是象征性的选一选,而北方的领导人是直接不用选。

一切都是那么令人绝望,这地方夹在中苏日美之间,势力盘根错节,根本看不到未来独立崛起的希望。即使是最乐观的人也根本不会想到,后来的韩国居然会发展成了今天的样子。

而这一切,都是从朴正熙的军事政变开始的。

1961年,韩国少将朴正熙发动了军事政变,掌控了政权。这次政变并不是临时起意,相反,军官们对此预谋已久。

早在1年前,朴正熙就同一些对现状不满的军官们开始秘密的筹划政变,但是他们没想到有人比他们还快。当时韩国人民的不满度已经彻底爆表,没等军人动手,韩国的学生和劳工们就抢先推翻了李承晚内阁,成立了第二共和国。

朴正熙惊呆了,原来政变这玩意还有先来后到的。

但是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的准备并没有白费。由于第二共和国的总统实在太不给力,导致人民的日子反而比政变之前更难过了,人们不满度再次大幅度上升,全国形势一片混乱。

1961年5月16日凌晨,朴正熙率领大约3500名军人组成的政变队伍向汉城进军。据后来他的女儿朴槿惠回忆,当时朴正熙在临出门前依次深情的看了三个儿女一眼,而母亲则在忙乱的收拾着衣服。朴正熙其实对于政变并没有十足的把握,因为在韩国,上次军人掌权已经是300年以前了,人们是否能接受军人治国,这是个问号。

但是行动出其意料的顺利,整个过程几乎没有发生大规模的交火。军队很顺利的掌控了汉城的重要战略据点。而无论是朴正熙还是当时的韩国总统尹潽善,都不约而同的发出了避免流血冲突的命令。甚至当美军准备介入的时候,尹潽善依然坚持拒绝发布召回前线军队的命令,反而发出了避免流血冲突的亲笔信。作为一个韩国人,在经历了国家被日本殖民、二战后被一分为二、惨烈的内战后,尹潽善不想再看到手足相残了,即使这最终会让他付出失去权力的代价。

这是当时韩国人最典型的想法。要知道从元朝开始,朝鲜就一直是中华的属国,而且由于太弱太穷,一直就被瞧不起。丰臣秀吉心血来潮一出兵就几乎把他们灭掉了,清朝的时候出使朝鲜极少的官员极少有四品以上的,到了近代又是被日本吞并,战后被美国控制。但是偏偏生活在东北亚的人民从骨子就不知道温顺为何物,不可能甘心顺从的当一个奴隶。

如果把所有国家都比作一个人,全世界都组成一个班级,韩国就特别像一个班里长得最瘦的小孩,总被其他人轮番欺负,打又打不过,但是骨子里又极为要强就是不肯当小弟,就只能每次被打得头破血流时总是咬牙昂着头。

今天我们时常看到韩国人自吹自擂,但这些行为背后都是有特定的历史背景和原因的。

因为自信和谦逊是需要本钱的。而深深的自负背后其实是深深的自卑。

在尹潽善总统的“配合”下,朴正熙政变成功,后来选举成为韩国总统。亲手拉开了“汉江奇迹”的序幕。

自古以来,军人治国总是给人莽夫掌权的印象,因为一般相比起政客来说,军人的知识水平和文化程度是相对较低。但是在当时特殊的历史环境下却恰恰相反,发动政变的少壮派军官几乎都是留学归来,喝过洋墨水的,普遍具有很高的学历。以这样的班底,朴正熙开始了他的改革。

要推行新政,他首要解决的是公务员的腐败和能力问题。当时韩国上层公务员几乎都是凭借关系上台的,而底层的公务员收入微薄,难以糊口,所以有能力的人都不会去当公务员。这就造成了一个恶性循--一群能力不行的高层带领着一群能力更差的基层,一群希望发大财的人带着一群穷到不贪污就吃不饱的人。用这样的班底,能稳住政权就不错了,进行改革更是无从提起。

于是朴正熙在当时财政极度困难的情况下,顶住巨大的压力和骂声,提升了公务员的工资。政令一出,四方哗然,人民再次表达了对内阁的极度失望。

提高工资后,朴正熙的下一步是鼓励平民去考公务员,这下大家又不闹了,纷纷回家准备考试去了。当然风凉话一直都在,“别去考了,还没看明白吗,那群当官的先提升工资,然后把自己的亲戚朋友安插进去”。

在这样的环境下,朴正熙把他的小舅子叫到了家里。

“你去参加公务员考试吧”

“哇,太好了,谢谢姐夫!我回家马上去复习!”

“不用复习了,明天就去考”

“明白了,明白了,谢谢姐夫,以后我一定会成为你的左膀右臂!”

几天之后,考试结果出来了,小舅子没有考上。

大家都惊呆了,小舅子郁闷了。

但这事情还没完,一段时间后,郁闷的小舅子又被朴正熙叫到了家里。

“你明天再去参加公务员考试”

“姐夫,这次我是不是该复习一下”

“不用复习,明天就去考就是了”

“我懂了!真不愧是姐夫,得先落榜一次,然后堵住那些人的嘴是吧!姐夫真是厉害!”

几天之后,考试结果出来了,兴高采烈的小舅子再度落榜。

从此之后,“朴正熙的小舅子考了两次都没考上”的消息不胫而走。人们大为振奋,报名参加公务员考试的人大大增加了。而想走关系的人都打起了退堂鼓。

对于这个结果,大家都很高兴。除了可怜的小舅子。。。

人的问题解决了,然后得解决钱的问题。

这问题比招揽人才难多了。朴正熙与官员一连开了几天的会,得出这样的结论。实际上韩国是有很多有钱人的,但是他们的钱都放自己家,并不存银行。所以让国家银行的资金捉襟见肘。

朴正熙与官员们想出了办法--发行新货币。这样那些把钱放家里的人自然得把钱存在银行换出新钱,然后政府再控制新货币的数量,钱就能回到国家手里。

办法是好办法,但是一问之下才发现,原来印钱也那么贵。第一批印制的新钱所需要的费用占到了国家外汇储备的10%!

但是这没有难倒他们,通过讨价还价,减少面额的方式,最终钱还是印了出来。然后政府紧急宣布,从明天开始,旧纸币作废,大家快到银行换新钱。而且每人只能换一定的额度,其他钱都得存银行。7天不存完,旧钱即刻作废。

消息一出,全国人民都炸了。银行也快被挤炸了。每天来换钱的人排起了长龙。但事实效果却并不理想,朴正熙发现收上来的钱远远比想象中的少,而且不少企业因为没有现金来交易,差点因为资金周转不过来而倒闭了。再加上崇尚自由市场的美国政府的干涉。最终这次改革宣告失败。

但是从这次失败中,大家知道了国家是真的没钱。最终做出了发展进出口加工,做外向型经济大国的决策。

先试错,再决策。这种思维方式是朴正熙政府成功的关键,因为即使他们犯下了错误,错误也会变成前路的垫脚石。这和后来咱们总设计师的“摸着石头过河”是同一个道理。从这里看出,韩国后来的崛起并不是撞大运的结果,而是因为领导人有了一整套科学的分析决策方法。

曾经有人和我讨论过,如果世界上真的存在魔法,存在鬼神。是不是科学就毫无价值了?

但实际上,这个问题的问题本身就错了。

什么是科学?不是定理公式、不是书本上高深的理论。而是观察--猜想--实验--得出结论--实践验证,再观察--再猜想--再实验--修正错误的结论或证明正确结论--再实践验证,这样的一整套的思维方式。是基于认为万事万物都互为因果的观念,而得出的一整套探寻因果规律的方法。

所以即使世界上真的存在魔法和鬼神,科学的价值也不会有丝毫减少。只不过书本上的结论会变成“用河南话念咒语会比用台湾腔念咒语的能量更大”,“鬼运动起来也是有能量的,放进电厂每天能生产1万度电”这样的结论。

而朴正熙正是这种科学方法的坚定践行者,在决定发展出口经济后,他开始寻找相关的经验。最后发现西德的情况与韩国比较相似。(二战后德国被一分为二,成为东德、西德。这段历史非常精彩,有机会我们再讲讲。好吧,觉得又给自己挖坑了)

因为西德也是在一片战争废墟上、国家分裂成两半后发展起来的。当时西德的经济崛起被称为“莱茵河奇迹”,而韩国效仿西德,所以后来他们的经济崛起被称为“汉江奇迹”。

于是朴正熙亲自到德国访问,办成了两件大事。1、借钱。2、劳务输出

通过与德国会谈,韩国借到了一大笔钱,并且依据约定,韩国会向德国派遣一批500人矿工在德国工作。

别看只是矿工,当时德国的很多地方已经实现机械化了,韩国人想胜任这项工作其实是不容易的。回国后,韩国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海选,开始选择合适的人才。

虽然说明了需要干满3年,而且工资的大部分会进入国库的外汇储备。但消息一出,还是有大量的人前来踊跃报名,因为当时在韩国实在太穷,即使在德国当个矿工也比在韩国国内工作挣的钱多得多。

可看到报名要求后,很多人都傻掉了,这批矿工要求有相关的重体力劳动经验和高中或大学学历。以当时韩国的教育普及程度来看,高学毕业已经算是知识分子了,能找到一份挺体面的工作。大学生更是凤毛麟角,怎么可能还从事过重体力劳动呢。

本着宁缺毋滥的原则,最终300多人经过了考核,这群人白天进行采矿训练,晚上学习德语。虽然辛苦,但是怀着对祖国极大的热爱,这300多人都尽自己的最大努力在刻苦的学习。因为他们知道,作为第一批到德国的矿工,他们决定了德国人对韩国的看法,如果他们能干得好,之后韩国就能继续派遣更多的矿工,而如果不能胜任,合作就会到此终止。

一段时间后,培训完成,矿工们即将乘坐飞机前往德国。大批的政府官员和群众到达机场欢送,在韩国人眼里,这并不是300多名矿工,而是振兴民族的希望。

报社记者也寻声而来,其中一名叫禹东川的矿工引起了记者们的主意,他毕业于釜山大学法学系,在当时的韩国是个不折不扣的高级知识分子,但是现在却选择了当矿工。他表示这一切都是只是为了能学习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更难能可贵的是她的妻子也非常支持他的决定,表示虽然三年的时间很艰苦,但是她一定会等待丈夫的归来。

三年过后,这批矿工凭借这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如饥似渴的学习态度,出色的完成了任务。甚至让以勤奋严谨德国人都赞叹不已,之后,大批的矿工、护士、纺织工人和劳工都开始外派。这批人后来挣来的外汇极大的缓解了韩国外汇储备的压力,更重要的是回国后都成为了各行各业的中坚力量。

但是采矿只是基础,在朴正熙的设想中,加工业,特别是高技术含量的加工业才是韩国富强的出路。按他自己的话来说,“目前韩国的出口纺织品即使装满一个粮仓,还不如一个手提包的晶体管值钱”

之后韩国开始马不停蹄的扶植大量的企业进行半导体元器件的加工,包括后来的三星、大宇,都是那时候崛起的。而当朴槿惠高中毕业后,也依据父亲的要求,报考了电子系。

随后的十几年,汉江上的大轮船多了起来,大批工厂拔地而起,而工人们也开始以最大的热情投入生产中。大量的商品开始出口,并且技术含量越来越高,韩国制造不再是品质低劣的代名词,甚至渐渐成为优质品的代表。

1962-1979年,韩国经济保持了年均9.8%的增速,出口年均增速更是达到了40%,人均收入暴增了20倍。创造了举世闻名的“汉江奇迹”,成就足以让任何国家惊叹。而这一切的背后,都离不开朴正熙数十年如一日的努力。国家终于朝着他政变前所期望的那样,朝着一个独立富强的方向发展。

但是朴正熙在加速创造这一切的同时,也在加速自己的倒台。

依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人类的需求都是分层次的。当吃不饱生命受到威胁的时候,需要的是温饱和安全等最基础的需求。这个时候,东方人会倾向跟随一个强有力的领导人,先把经济和军事搞上去再说。

而等温饱、安全需求被满足后,人类就会开始追寻社交需求、尊重需求。换而言之,人们会开始追求自己的意愿得到尊重,希望自己能决定国家的未来。

所以,在当时经济越是发展,人们对于朴正熙的独裁统治就越是不满。但是朴正熙并不是一个凡事希望与大家商量着来的人。在他看来,之所以战后韩国会如此贫困,假模假样的选举和没完没了的商量就是罪魁祸首。除了他,没有人还有能力决定整个国家的方向,如果韩国要想崛起,必须得依靠最有效率的方式,也就是独裁。就是走错了路也得全国人一起走错,因为即使这样,也总比吵来吵去,相互妥协的原地踏步要好。

所以这就造成了一种奇怪的现象,朴正熙越努力,经济建设的成绩越大,人们就越希望他下台。而朴正熙可不是什么懂的急流勇退的人,为了稳定住局面,无论是下令对示威群众开枪还是威胁绑架在野党的领导人,他都不会有丝毫的犹豫。

民众与总统的冲突愈演愈烈,他们都深爱这个国家,但是爱国的方式差异太大了。

事情的结局充满了意外和偶然,在又一次学生集会后,气急败坏的朴正熙招来了主管情报的金载圭,对他严厉训斥。而不堪受辱的金载圭直接拔出了手枪,射向了他的总统。

几个小时后,朴正熙结束了他传奇的一生。

金载圭随后被逮捕,虽然他百般狡辩,最后依然被判处了死刑。

朴正熙之后,韩国的政府逐步过渡到了由人民选出,并且无论哪一届政府,都延续了朴正熙的思路,让经济得以继续高速发展。

又过了十几年,冷静下来的人们开始逐步理解了朴正熙的思想和做法,尽管对他的很多做法并不被认同,但是他对国家的贡献是无法被磨灭的。当媒体发起投票评选韩国最伟大的总统时,朴正熙高居榜首。韩国人用这样的方式,表达了对他们的老总统的理解。

朴正熙在其所著的《国家、革命和我》一书中说倒:“我一生的夙愿是创建一个以朴素、勤劳、正直和诚实的平民为社会基础的自主独立的韩国。换一句话来讲,我希望在平民中出生、成长、工作,并在平民认可中结束自己的一生。”

相信他有机会看到了今天的韩国,应该会对自己的一生感到满意吧。

网址:改变韩国国运的人 http://c.mxgxt.com/news/view/270700

相关内容

韩国突然改口了
一次豪赌改变国运:“双面总统”朴正熙与他的第四共和国
讲座︱韩国女性主义运动的问题和背景
韩乒奥运阵容全出炉,女乒却给国乒长脸,国乒奥运名单也快了
足球明星变身总统,韩国政坛剧变:国际局势的隐秘风暴
孙悦认了韩国总统当“干爹” 摇身一变成韩国公主
《变形记》农村娃高占喜:坚信读书改变命运,今逆袭成帅气国防生
《改变中国:在中国的西方顾问》类似推荐
角色改变命运的十大女星
韩国拉拉队小姐姐的舞蹈演出,又是羡慕韩国运动员的一天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