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少不懂《孔乙己》,读懂已是中年郎
还记得年幼时读《孔乙己》,只会跟着老师的思路,囫囵吞枣地评价孔乙己的种种可笑行径,然后在笔记上记下“封建吃人礼教”、“科举制度毒害知识分子思想”等字句。从此“孔乙己”这三个字便成为“愚昧迂腐”的代名词,我们就像是酒馆里的看客,对他肆意凌辱,放声嘲讽。
直到成年后经历了人情冷暖、世态炎凉,再次翻阅课本旧文重读时,才认识到“孔乙己”这三个极尽贬义的字及其所指代的形象,实际上是那么弱小、悲凉又普遍,甚至还常常能从孔乙己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与其说他“可怜人必有可恨之处”,不如说他只是时代浪潮里平凡的大多数,努力向上向好发展,却终究难以摆脱跌宕的人生。不可不叹自己年轻时读不懂命运的残酷,更看不懂世界的参差。
回顾《孔乙己》这部作品,其中最为人津津乐道的应属孔乙己介绍“茴”字四种写法的情节。不得不说鲁迅功力深厚,仅用寥寥数字便将一个脱离现实、自诩不凡的旧知识分子形象描绘得淋漓尽致。加之“穿长衫吃酒”、“赊欠酒钱”、“诡辩偷书”等事件的描写,更令一个可笑可怜的人物立于纸上。可仔细想想,孔乙己一生中所做的最大的恶就是“偷书”,他也因此被打瘸了腿,付出了巨大的代价。除此之外,他爱显摆虚渺的文学、爱研究繁文缛节、爱穿长衫以“读书人”自居、不屑读书以外的谋生途径等,皆是命运加诸在他身上的枷锁,实在不该承受如此大的恶意。
试想一下:若是在现代,一个钻研文字的大师在解释“茴”字的四种写法及由来,或许还能受到众人的赞叹。可在孔乙己生活的年代,固守这样的“无用之学”令他失去生活的尊严,被打上“陈旧”的标签。归结原因,只四个字——不合时宜。可悲哀的是,孔乙己不得不走上这样的道路。且不说这样的追求是否真为他的理想,至少从他的成长轨迹来看,推翻这一点便是推翻他自己的人生,他没有选择。
反观我们现在所处的年代,难道我们不是和孔乙己一样,对自己信奉的命运趋之若鹜、惟命是从?如今几乎人人明白,追求名利、权势、金钱是加诸在我们身上的重担,纵然你有多么清远的理想、多么出世的愿望,都逃不过“钱”的掌控——“钱”几乎等同于“尊严”,在掌握生活的基本尊严之前,任何理想都是空谈,都是妄想。
说到底,大部分人就如孔乙己一样,在命运的道路上迂回前进,只不过我们比他幸运一些,生于更加开化多元的时代,且“钱、名望”这类追求的回馈也更直截了当、切合实际,因此比起书中的人物,境遇已有了质的飞跃。可即便如此,也常常会感受到“在夹缝中求生存”的困难和憋屈。正如现在的年轻人一边自嘲“躺平”、“摆烂”,一边马不停蹄地“996”、“鸡娃”、“内卷”,很少有人真正脱离了命运为我们制造的怪圈。若说和孔乙己有什么不同,大概就是从“蠢不自知而被别人嘲讽”,到“认清现实后自我嘲讽”的无奈罢了。
旧社会的“孔乙己”已经离去,新世纪的“孔乙己”们还在奋力挣扎,最后的结局如何,无人可知。但不管怎样,那个贫穷却不忘与儿童分享茴香豆的孔乙己,不该再是人们鄙夷的对象了。
责任编辑:
网址:年少不懂《孔乙己》,读懂已是中年郎 http://c.mxgxt.com/news/view/27625
相关内容
年少不懂李宗盛,成熟方晓林忆莲!初听不解歌中情,再听已入歌中境!年少不懂李宗盛,老了迷恋林忆莲!
《庆余年2》全网爆火:读懂剧中这5条处世哲学,你就不累了
原来心痛我, 在那时我却不懂 的年少有为
刘宇白衣少年,干净清澈,这一回眸宿命感的谁懂!
郎中请兄弟回家做客 看到娘子眼神,秒懂她要出墙
郎中请兄弟回家做客,看到娘子眼神,秒懂她要出墙
懂得自己,就是修行的目的
陈嘉映的少年时代
小时候背过的诗词,是长大了才读懂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