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的“小马云”和直播的“小马总”:教育失范背后的现实困境

发布时间:2024-12-18 05:21

图片

「 “小马云”也许是幸运的,大众对他的关注已经帮助他的小家庭走出眼前的生存困境,但“大山”的深处还有更多的孩子。」

>>>

“小马云”的出名非常偶然。

2015年,一位村民在打工回家后发现范小勤长得很像马云,于是就拍了几张照片传到QQ空间,结果引起了网友大量的转载和讨论,范小勤也因此有了新的名字——“小马云”。同时,引起网友关注的不仅是他的长相,还有他的穿着和身处的环境,脏兮兮的衣服和身后破旧的砖房无不显示出其生活的窘迫。

突然高涨的网络关注也给这个赤贫的家庭带来了巨大的变化。之后,有许多媒体、商家、个人都前来专门拜访“小马云”,甚至连马云本人都在微博上转载评论了他的照片。

图片

“小马云”的照片

2017年,范小勤受人资助到河北石家庄上学,“小马云”也随着热度消散渐渐淡出大众的视野。但在近日,澎湃新闻的一则视频又将人们的视线拉回了这个小男孩身上,大家发现本应出现在学校的“小马云”已经大半年没有露面,而一个抖音号@小马总美食却显示他被人带着在各地做直播、拍摄短视频,那时连他的父亲范家发也很难得知他的近况。

图片

@小马总美食发布的短视频截图

被命运选中一夜成名的“小马云”就像一阵喧嚣中的泡沫,短暂地出现又隐没在大众的视野,而如今消失的“小马云”似乎已成为他人用热度敛财的商业用具,偏离了既定的人生轨道。划过一个个博人眼球的短视频,我们不仅看到了一个消逝的童年,还看到失范的成长教育背后失力的农村困难家庭。

01

被“命运”选中走红:

大众娱乐心态的凝视

“小马云”的走红与其说是被命运选中,不如说他是被大众的娱乐消费心态推到台前,被迫地成为了网络红人。

他不仅酷似马云,还与马云有着完全不同的生活背景,贫苦的家庭、艰难的生活条件与他新名字中“马云”的大型集团企业家身份形成了巨大的反差。社会阶层两极之间的相遇更是加剧了“小马云”照片的戏剧性和娱乐感,引起网友的阵阵旁观,不少人来到马云的社交账号下评论“逼捐”,更有人亲自驱车前往“小马云”家中围观。

图片

范家发带着家人在门口张望等候小轿车的到来

有别于精英化的公知名人,“小马云”是在大众网民通过各种转载、追捧下成为被观看的他者,是满足观赏者娱乐消遣需求的一个象征符号。我们也常常想问,大众娱乐消遣的浪潮会带来什么,是救他于水火,还是推他入泥潭?

在这个流量可以变现的时代,人们可以通过能够通过点击量、关注度、平台推广等等手段创造商业财富,“网络红人”的标签往往拥有被消费的潜能,成为新时代的财富密码。在这样的情况下,像“小马云”这样无意或者被迫走红的网红也难逃资本的争夺,真正伸出援手的人或机构少之又少。

走红之后,曾有奶粉店想让范小勤代言,也有人请他去北京拍电影,而最终带走范小勤的刘长江显然也是想从“小马云”这个价值符号中获利的一员。他是“世界第一华人催眠大师”,想把范小勤培养成慈善大使,想让“‘小马总’成为像阿里巴巴那样响当当的品牌”。于是他带着范小勤与各大明星合影,上电视节目唱《阿里巴巴之歌》,甚至已经创办了相关的文化公司。

图片

“小马云”参与各种活动

诚然,因受到关注被带离家乡的范小勤拥有了更优渥的物质生活,但在娱乐消费心态凝视下被符号化、标签化、工具化的“小马云”形象也让他的人生蒙上“丑角”色彩。他的出现逗人发笑、引人惊呼,而他经历的现实与困难却很难引起人们的进一步认真对待和解决,在走红之后如何脱离贫困和孩子成长教育问题的落实也就不是观众当时关注的主题。

02

消逝的童年:

成人消费世界里的弱者

在学校和家庭里消失的“小马云”令人痛心,而发生在他身上的命运却不能被他自己所左右。“小马云”作为一个年仅8岁的孩子,尚且没有形成自己的人生价值观,也缺少独立自主的判断能力,他没有能力选择,甚至也没有机会选择。

“小马云”消逝的童年显然不是个例,“童模妞妞遭妈妈脚踹”、“3岁女孩被父母用来做吃播赚钱”等等事例都还让我们记忆犹新。家长对商业利益和流量关注的追求让他们忽视了对孩子身心健康成长的关心,孩子传统意义上的童年生活也在网络世界中逐渐被消解,他们不仅仅可能受到超出其心智接受范围的内容冲击,还会被动地卷入成人的消费世界。

图片

童模遭妈妈脚踹的报道

但“小马云”的事件背景则更加极端,带走并“资助”他的刘长江并没有尽到培养和照顾孩子的义务,而视频里陪伴一直他的“保姆”或“师姐”也只是个幌子,是否真正负责他的饮食起居有待商榷。站在他背后的是一个专业完整的营销团队,而“小马云”仿佛真的成为“工具化”的吸引流量的机器。

图片

小马云直播时的场面

或可爱、或有趣的孩童面孔一直以来都比成人更容易抓住观众的眼球,而他们的纯真和懵懂也会更轻易被消费产业利用,成为他人赶热度、刷流量的工具。

儿童是成人消费世界里的弱者,而我们作为观众抑或是内容产出者,在面对儿童形象时是否应该更为谨慎地对待呢?我们回看马云当时回应的微博会发现,因长相与马云相像引发讨论的不止是范小勤,但只有“小马云”称号深入人心,这其中不仅能体现大众对弱势儿童的格外关注,更有想从中获利的营销团队的推波助澜。

图片

与我们熟知的网红经济运作模式MCN有所不同,他们不仅通过参与各类宣传活动和内容输出强化“小马云”的符号,还为范小勤的自我设定和意识表达塑形。“我是小马云,开学了我要好好学习”、“我是小马云,我爱你们”,范小勤在短视频里的话语很难说是一种正常自发的表达,更像是模仿和学习下的机械复述,儿童形象产出中这样不自发的自我呈现也需要我们时时的警惕与反思。

事实上,而“工具化”利用的后果比我们想象中的还要深远。一直被“香车”、“美女”包围的“小马云”在回家后确实会很难再适应原本的生活,两种差距巨大的环境间的反复拉扯可能对他的心智成长和价值观的建构也有不可磨灭的影响,短期经济效益集中提取的背后会是孩子心中难以填补的精神空洞。

03

失范还是无奈?

农村教育的现实困境

在保护儿童的“纯真”中,家长和学校都扮演着不可缺少的角色,它们一方面能为孩子过滤“过熟”或者有害的信息,一方面也能正确地引导和教育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因搞笑视频走红的钟美美就没有在网络潮流中迷失自己的方向,他的母亲选择将视频大量下架,拒绝广告商的邀约,为孩子留出成长的空间。假笑男孩Gavin的父母和团队也选择尽可能地守护他的童年,“一切以他的意愿为优先”,所有的收入都汇入教育基金。

图片

但在范小勤的生活里,父母和学校对他的保护显然是缺失的,他的父亲范家发在刘长江带走他之后就对他的生活情况知之甚少,只要“让他在学校读书就放心了”。许多网友对他父亲这个不负责任的选择颇有微词,认为他为了眼前的金钱利益让孩子成为“赚钱工具”,是一场教育的失范。

如果说教育能带来长期的回报,但对范小勤原来的家庭来说,眼前的生活温饱都难以维系,而接受良好的教育更是难上加难,“小马云”的走红对他们来说是不得不抓住的救命稻草。

范家发让刘长江带走“小马云”一方面当然有出于可以获得钱财的考虑,是他个人的选择,另一方面他也许并没有选择的余地,美好的愿景总是放在现实的生存之后,这或许也是现实状况下的无奈之举。

范家发的选择真实地反映出农村困难家庭的教育处境,失范的教育背后是失力的现实家庭,这也使某些“慈善人士”能够从中牟利。无独有偶,2018年播出的《新闻调查》中一期《山那边的孩子》就深度报道了类似的社会事件,在歌唱比赛中一举成名的大凉山的孩子们回到家乡后依然过着贫苦艰难的生活,甚至难以跟上义务教育设置的课程内容。

图片

《山那边的孩子》节目截图

消失的“小马云”将贫困乡村固有的教育难题再次拉入人们的视野,而我们在激烈批判和惋惜的同时也不妨冷静下看看,“小马云”也许是幸运的,大众对他的关注已经帮助他的小家庭走出眼前的生存困境,但教育或许是一个更长期和普遍的社会问题,“大山”的深处还有更多的孩子。

(图片来自网络)

网址:消失的“小马云”和直播的“小马总”:教育失范背后的现实困境 http://c.mxgxt.com/news/view/277923

相关内容

小马云现在怎么样了?被马云拒绝资助后,过度消费已被榨干抛弃!
教育观念失守:教育还是背后的真实目的?
2017马云乡村教师奖颁奖典礼
那些藏在马云背后的大老虎
初代网红张大奕消失的背后
马云捐款几百亿=你捡垃圾半小时?碾压马云的唯一机会原来是做公益。。。。
名人失败后走向成功的故事
“跨界”的马云和他的体育“朋友圈”
马苏人生坎坷揭秘:友情背叛、感情失...@你走啦的动态
明星教育子女的绝招:小S用环境影响孩子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