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 文学讲习所

发布时间:2024-12-18 05:24

刘震云在“小说家讲堂”

2023年3月28日,当代著名作家、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刘震云走进北京大学,来到“小说家讲堂”的课堂,本次讲座也是“第三届王默人-周安仪世界华文文学奖”系列讲座活动的第一讲。

课上,主持人李洱教授向同学们介绍道,作为一名北大出身的著名作家,刘震云先生的个性与作品都是极为“迷人”的。20世纪80年代至今,刘震云创作了一大批在文学史上具有坐标意义的作品,如《一地鸡毛》《温故一九四二》《一句顶一万句》《一日三秋》等,这一系列以“一”字开头的作品一以贯之地标明刘震云对中国的现实与文化的执着探索和表达。在李洱教授看来,刘震云在作品中探讨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学表达、文化传承、文明重建等关键问题。李洱教授认为,刘震云的一系列作品触及到中国文化的一个核心问题:中国人生活的意义到底何在?中国人到底以什么样的信念存在于世并生生不息?这些问题长久萦绕在我们的心头,使我们以及我们的后代不得不对此作出严肃应对。

李洱教授向同学们介绍刘震云先生

此次刘震云的演讲题为“文学与哲学的量子纠缠”。面对这个略显深奥的题目,刘震云先生首先解释道:二者之间的穿越、交叉、混合、混沌,就是“量子纠缠”。他从古今中外的众多伟大哲学家谈起,无论是“坐而论道”与“起而行之”混合教学的孔子,还是古希腊先贤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抑或是康德、休谟,他们都对世界有着独特且深入的思考。因此,当考虑文学与哲学的关系,刘震云指出,文学不仅仅是生活的反映,好的文学也当出现在“生活停止的地方”;优秀的作家一定要有学院派的见识与知识储备,了解孔子、柏拉图、休谟等哲学家对世界的思考;作家无需特别地“体验生活”,生活永远是扑面而来,谁也没有生活在另外的星球和真空。谈到这里,刘震云不无风趣地说,来北京大学“小说家讲堂”开课、参加综艺《脱口秀大会》,也都是在“体验生活”。

基于上述观点,刘震云进一步指出,文学的底色一定是哲学。他援引白居易《卖炭翁》中的诗句“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琵琶行》中的“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等,认为简单的文句中都内蕴着深刻的哲理;而从李商隐“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李白“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陈陶“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到仓央嘉措的《那一世》与鲍勃·迪伦的《答案在风中飘扬》等古今中外的诗词名句中也浸润着辩证的哲思。哪怕是作品的标题也折射出作家的深意:帕慕克的《我的名字叫红》以“红”指代鲜血,读来令人惊心动魄;李洱的《石榴树上结樱桃》则以反常的生活现象触动着读者的思考。因此,刘震云指出,所谓“文学的底色是哲学”,这并不是说要把文学写成哲学,而是说,在哲学停止的地方,文学出现了。在他看来,这即是一个“量子纠缠”的过程。

文学中的作者目光有时能够成为哲学的探照灯。刘震云以自己的中篇小说《新兵连》为例,通过新兵李胜儿的遭遇,进一步说明小说的人物结构如何考量一个作家的思辨能力,而在长篇小说《一句顶一万句》中,刘震云再将目光投射到卖豆腐的、杀猪的、剃头的、染布的、破竹子的这样一群“平时不大爱说话的人”,他们万千的心事汇成万千洪流,影响到人类社会的发展方向,通过书写这些人物,小说呈现出哲学辩证的思考,尤其是意大利传教士老詹这一“外来因子”的介入,让这些“不爱说话的人”之心声自小说文本深处浮现。刘震云又提到,《一日三秋》写的是笑话,是一个人与一群人、一个地域、一个民族之间的关系,这部作品中也有一个“介入者”——花二娘。现实中,有人把自己活成了笑话,花二娘则靠“吃”现实的笑话活成了历史、现在和未来。此外,刘震云小说中的“出走者形象”也同样值得关注,如《一句顶一万句》中的私塾先生老汪,因失去小女儿灯盏,他远走他乡,最后开启了新生活。刘震云十分重视小说中的“介入者”和“出走者”这两类人物,正是这两者间的张力让《一句顶一万句》富有思辨性的哲学意味。

刘震云长篇小说《一句顶一万句》改编电影海报

最后,刘震云向同学们提到“幽默”这一小说气质。刘震云的小说以幽默语言著称,他认为最好的幽默就是故事结构与人物结构背后的“道理的幽默”,虽然这种幽默感时常挟带着深重的苦难。他的小说《温故一九四二》以一次大旱灾为题材,这次旱灾造成超过300万人死亡,但政府统计的数字只有1284人。有关这次灾难的事实和记录透露着一种黑色幽默的气息,但其中内涵远非“幽默”二字所能概括,一大一小两个数字背后传达出“对恐惧的遗忘是一种更深刻的恐惧”的哲理。刘震云从故事结构、人物结构入手,编排小说布局,令小说从人性和灵魂的缝隙中透露一丝冷风,达成了喜剧与悲剧互为底色的艺术效果。事实上,“喜剧往前一步就是悲剧,悲剧往前一步就是喜剧”,这种带有辩证意蕴的、残酷的“冷幽默”,是刘震云在小说文本中处理文学与哲学关系的重要方式。

风趣幽默的讲座内容令同学们忍俊不禁

讲座结束后,同学们意犹未尽,与刘震云先生进行了积极的互动与交流。刘震云就作者与作品中书写对象的情感关系结构、如何处理跨媒介艺术表达、如何处理大时代与小个体的“量子纠缠”关系、写作中对作品的修改程度等一系列问题一一作出了耐心、详尽的解答。刘震云教授的演讲幽默风趣、妙语连珠,赢得了同学们的阵阵掌声,讲座在热烈的气氛中圆满结束。

讲座结束后,刘震云为同学们签名

撰稿:潘舒婷

摄影:陈晓彤

网址:北京大学 文学讲习所 http://c.mxgxt.com/news/view/278042

相关内容

人文学院邀请北京师范大学毕啸南老师作“名人明星采访手记”讲座
“张岱年先生的思想与境界”在北京大学开讲
“青春北京大讲坛”仲夏开讲 曹文轩:阅读是人生的基本功课
百岁老人叶嘉莹,幼时在北京这些地方生活、学习
北京迷笛音乐学校
北京大学人文讲席教授安乐哲:山东可以视为中国文化的“耶路撒冷”| 古典学大会·灼见
京津冀与长三角文学对话,以文学的方式促进南北文化“碰撞与融合”
洛阳老城携汉服文化走进北京大学
流行歌手周杰伦被复旦大学视觉艺术学院聘为艺术指导.影视演员王宝强登上复旦大学的“名人讲堂 .娱乐明星大S.小S到北京大学讲授美容知识
金秋时节的文学盛宴:第九届北京十月文学月启幕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