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物》中的“库拉”述评——文学论文
在莫斯《礼物》一书“礼物交换的原则、理由与强度”中,谈到礼物研究的主题,表面上看平淡而繁琐,却能引发读者深思独特的见解。如何才能更好地理解《礼物》中“库拉”含义,我们可以从莫斯的《礼物》中找到解答。何为“库拉”?马林诺夫斯基定义为:“库拉是一种特写重大的而又复杂的风俗,在物品流动交换中,都受到传统规则和习俗的制约与管理”。从中我们不难可以看出,库拉是一种约定俗成的传统规则,而在此基础上又必须受到契约机制的制约和监管。莫斯《礼物》中的库拉是一种大型夸富宴的统称。库拉承载着部落间与族际间的大量贸易与交易,而此种贸易最初只限于贵族间的首领专有,而首领身兼数职,有的是船队首长、有的是商人。在此种贸易中的简单的日用品经济交易有所不同,其所承载的功能和社会形态也有所不同。莫斯《礼物》中的“库拉”间的贸易是在固定地点或场所进行和完成的,也就是说,这种部落间的交换与聚会的专属地是最初原始集市出现的雏形,为物物交换提供了一个平台,当然,这种市场的雏形与我们当今的街市贸易、交流会、物品展销会有着一定的相似性和关连性。
一、礼物关系中“库拉”背后的潜在力量
莫斯认为在礼物交换背后存在着一股神秘、巫术、宗教色彩的力量 “礼物之灵”,而且他也认为“豪”(hau)对于理解毛利人的法律及其礼物交换的性质、总体性呈现的方式有着重要的意义。莫斯在《礼物》中提出了一个核心问题:“在后进社会或古式社会中,是什么样的权利与利益规则,必须要接受馈赠与义务性的回报?是何种什么力量促使受赠者必须要回礼?在库拉贸易交换中,礼物中都有“hau(豪)”,即是一种精神力。具有很强的道德理由与宗教理由的约束性。礼物本身就具有灵性,使得礼物的赠与者与接受者有割舍不断的联系,精神力量使得双方的联系持续不断地进行下去。也正是礼物的精神力量,使得交换得以进行并生生不息地蔓延整个社会。礼物交换看似是一个很微小的环节,但却是环环相扣,导引着整个原始社会的正常运转。最终,“hau(豪)”最终要回到它的主人那里。因此他们必须以宴席或馈赠的方式各自回报以等值或更高价值的“taonga”(财产),通过这种特有的方式,他们才能变成相对于原来赠与人的权威和权力,才能变成新一轮赠与关系的主人。所涉及到的财富交换,其实质也就是一种经济风俗的另一呈现。在规模较小的库拉交易中,人们会恳求、索要并交换大量物品,在此库拉中会形成与库拉并存的各种社会关系。但库拉与此行的目的始终是有关连的。或许可以说这个关连性含有一种特殊权利的原则性,即所谓的经济、机制与道德的复合。“从部落内库拉制度上上下下、里里外外来看,礼物交换制度已经渗入到了特罗布里恩人经济生活、部落生活和道德生活的方方面面。诚如马林诺斯基所言,他们的生活已经浸淫。其中,生活就是不断地送与取,生活贯穿着一条兼融了由于义务或利益,出自慷慨或希图,用做挑战或抵押的送礼、收礼和还礼的持续之流”。“人们将灵魂融于事物,亦将事物融于灵魂。人们的生活彼此相融,在此其间本来被混同的人和物又走出各自的圈子再相互混融:这就是契约与交换”。在礼物链关系上向来都不是单向式的,自古至今都是礼尚往来。“礼物不是赠与,是一种交往的媒介,是遵循互惠则的,也只有通过互惠也才能使交往得以延续下去”。而在礼物交换中,库拉则是礼物得以交换的基础。显然,库拉是建立在交换与交易的基础上的,其交流方式有两种,一种是直接以物易物的交换;另一种是出自于习俗的安排而进行的社会的社会活动,当然《礼物》中的库拉贸易同时兼其二者。特罗布里恩岛部落间及部落内的整个社会制度就包括了“库拉”是以同样的契约与经济原则的支配下所形成的共同体制的制度的体现。是把众多部族间结合起来,使部族之间形成一个完整的有机体。在这些部族群体中,最初没有形成一套有章可循的机制,而库拉就是如此众多活动的结果。而在这种活动中,他们都清醒的知道自己的动机与个人的目的。从某些方面来看,库拉是美洲夸富宴的典型,也就是所谓的受当时社会机制的影响而导致的一种特有的社会形态的结果。
库拉贸易或部落内的库拉,彼此双方不存在讨价还价的现象,这一点足以说明,彼此双方的交换都是以各自的需求而决定的,都对库拉物品有着强烈的需求欲和渴求欲,至少从表面上,库拉在西北美洲的夸富宴是一样的,都是由赠送与接受而构成的,而这正与作者的主题相吻合,受赠者同样也是赠与者。马林诺夫斯基对库拉的原则解释“一旦在库拉中,就永远在库拉中”的原则适用于受赠者与赠与者之间库拉物品的贵重自身,马林诺夫斯基称之为“库拉圈”也就所谓的“循环”交易。并围绕着这个循环在时间上和空间上规则的运动。在交易中遵循礼仪性的物品交换,同样也是库拉本质最基本的一面。如果一个人没有宽宏大度的心态去做库拉交易,它极有可能被部落与族际认为是吝啬的象征,进而被视为是鄙视的罪恶。在库拉贸易中,库拉具有地域性与广泛性的特点,其最初是在封闭的固定团体部族中交换,在土著首领中,对于库拉是有组织性的社会构造的层面上,也没有清楚的观念和统一的的观念,所以更谈不上库拉具有的社会学的功能和内涵了,他们最初所涉及的均以高贵的方式行事,表面上是十分慷慨与谦逊,其内在是为其提升自身的政治地位与等级地位,进而使整个十足的最终的收益得到了保障。无论以何种目的或是利益的唆使,当我们面对诱惑时,我们真的能够无动于衷?对于我们来说,财富与利益何尝不是支配他人的手段?当然,对于这种完美的生活方式而言,礼物中的库拉交换是至关重要的,它使现有的整个部落及族群跨出了原有而狭小的疆界范围,进而超越了它们原有的利益和权利的圈子范围,通过这种库拉圈的原始交换,莫斯意图直指现代社会存在的各种弊病。
二、礼物交换中“库拉”的持续机制
库拉把两种毫无意义与用处的物品实现了物物交换,其原因究竟是什么呢?使之变成了一种大型的族际风俗活动?我们可以理解成是一个族际关系的大型网络风俗的表征,是传达彼此双方情感使之成为一种经久不衰的媒介。是一种什么样的机制体制使得单纯而又乏味的物品交换,竟然形成了一个大型、复杂而又根深蒂固于部族间的传统习俗,它的存在具有一定的周期性和固定性,不随个人的主观兴致而改变。但从另一方面来看,这种体系可谓的典型,就其本质形式来说,库拉只不过是涵盖特罗布里恩群岛的社会生活和经济生活的全部呈献与回礼中最庄严的一个环节,而库拉只是该部族生活中一种特例,部族间的库拉和族际库拉最突出,显然,它只是其他各种支付的集中化和具体化的最终结果。
在库拉交换中,存在着形形色色的交换,而在交易中遵守克尽公平是库拉交易的基本原则和道德准则。“交换是集体而非个体间的义务和契约;他们所交换的并不限于物资和财富、动产和不动产等在经济上有用的东西。他们首先交换的是礼节、宴会、仪式、军事、妇女、儿童、舞蹈、节日等”。从诚恳的要求到单纯的理解,另外与库拉密不可分的追求是伴随着的副贸易,从遥远的国度群体部落中换取他们自身所虚需缺匮乏的自然资源,在结盟的诸部落之间还存在着一个自由市场,是库拉交易义务性的必要条件。在库拉交易中所得物品不同于祖先遗留物,但类似于竞技比赛中所得的胜利品,对于团体和个人而言,即使是暂时的拥有,但与之获得的是一种特殊乐趣的满足,是人与社会及人与人之间共同搭建的一种无形而潜在的力量,进而激发深埋在我们血肉和骨髓中的最真挚的情感。使礼物交换中的“库拉”机制得以持续和发展。
在整个库拉过程中,赠礼与还礼是库拉的原始形式,在部落间的库拉制度具有普遍夸张性质的成分。具有普通制度中不具有的庄严性和戏剧性。另外,库拉超越了它们自身原有的利益性与权利性的圈子范围,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库拉是一种间接性的刺激消费的表现,推动了部落内部的库拉交易,故氏族和村落间的同类纽带也因此而建立起来。马林诺夫斯基称为由“内地库拉”与“沿海库拉”向 “库拉共同体”的演变交换模式。从部落的内地库拉的纵向与横向来看,库拉贸易的交换制度已渗透到该部落群岛的经济生活和道德生活中的各个方面,使之处于“送”与“取”、“舍”与“得”、“慷慨”与“吝啬”、“献礼”与“还礼”、“呈献”与“回献”之中,此种交换方式何不是与库拉交易相类似的最终的表现的结果,只是各自最初的形态表征有所差异的缘故,而最终展示的都是在“库拉圈中的不断循环”的关系中建立起来的社会关系和社会形态。所以说,无论是莫斯的“礼物之灵”及马林诺夫斯基的互惠原则,都具有礼物自身的不可让渡性,它们之间都有着一定的关联性。
三、礼物交换中“库拉”社会现象的深层思考
我们可否从另一层面去看待礼物交换中的库拉是否具有目的性?一味的比拼、竞技及挥霍是否与当今的“面子”观和“排场”观相一致?是否都是建立在以牟取利益最大化的基础上进行的物物交换?是否就是一种各取所需、各有所取的人类自私的弊病的体现?此外,我们可以从另外一个层面上去理解库拉贸易的基本内涵,其库拉贸易是一种建立在情感基础上的信任消费的最终结果的展现。当然作者是以一种合理的崇高的经济体系理念展现给读者,最终以人类道德观的呈现来突出《礼物》主题的真实蕴含及深刻的人生哲理。利益观念并非就是完全驱使个人不断地去寻求功利观念的唯一理由。在《礼物》一文中出现了法律、经济、宗教、道德、美学、形态学现象,作者指出的这些现象并非是单纯的,而是复杂制度与机制的缩影。它不但是各个社会体系的全部,而且还是当前社会与远古社会的普遍性及地域性的完美结合。
在“礼物”中谈“库拉”当然是建立在“交换”基础上的, 并非利益的交换与权势的博弈。在“库拉”中做到成功的交易,首先要做到冰释前嫌的处世之道,氏族和氏族的交换,部落到部落的交换,尤其到个人到个人的交换,彼此满足了双方各自的利益,进而就可以深刻的领悟到“礼物”的交换并非是靠争斗与血拼来实现的,而是启迪人类的各个氏族、部落和民族“对立却不能相互残杀,给予却不必牺牲自己”的智慧,是各个民族、阶层、国家、个体如何在最真实的生活与交流中找到善与幸福的人生艺术和政治哲学。莫斯通过古式社会解读当今现代社会在“经济危机与法律危机”之下“情感团结缺失”的焦点问题所在,在浮躁的现实生活中情感的冷漠及其道德缺失,正是这种“总体性的社会事实”的人在现代社会中的不团结,才出现了当前社会危机的弊病,致使当前社会失去了原有的“团结”,所以,莫斯认为我们有必须回归到那些古代社会的原则中,更为重要的是他以古人的思想启迪现代人对其现代社会生活的反思。
[注释]
[作者简介]:吉鲁比古,男,彝族,四川凉山金阳人,西南大学在读硕士研究生.
‚[英]马林诺夫斯基 著,张云江 译.西太平洋上的航海者[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45).
③⑤⑥⑦⑨⒒[法]马塞尔·莫斯 著,汲喆 译.礼物[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2(44--57).
④赵素燕.马塞尔·莫斯的社会秩序建构—以《礼物》为例[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13 (11).
⑥刘拥华.礼物交换:“崇高主题”还是“支配策略”[J].社会学研究,2010( 1).
[参考文献]
[1][法]马塞尔·莫斯 著,汲喆 译.礼物[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2(44--57).
[2][英]马林诺夫斯基 著,张云江 译.西太平洋上的航海者[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45-62).
[3]赵素燕.马塞尔·莫斯的社会秩序建构—以《礼物》为例[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3 (11).
[4]刘拥华.礼物交换:“崇高主题”还是“支配策略”[J].社会学研究,2010(1).
[5]赵素燕.马塞尔·莫斯的社会秩序建构—以《礼物》为例[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13 (11).
[6]荀丽丽.“礼物”作为”总体性社会事实”——读马塞尔.莫斯的《礼物》[J].社会科学研究,2005.6(235--236).
网址:《礼物》中的“库拉”述评——文学论文 http://c.mxgxt.com/news/view/280340
相关内容
观众席 | “布拉斯·库巴斯”和属于巴西文学的剧场明星收取粉丝礼物的议论文
文学史,电影史,文化史:20世纪美国人文学科变迁的概述和思考
李士金中国文化课堂教学改革生态述论——袁编误读司马迁原文以权势名人提携获得知名度
物的社会生命?——莫斯《论礼物》的解释力与局限性
IB中文:文学作品中人物形象的分析方法
中国思想与文化名家数据库
中国思想与文化名家数据库试用(至2023年2月28日)
全新“长春礼物”开征 打造城市文创IP促文旅发展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人物传记的阅读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