珊瑚礁鱼类的超级明星——小丑鱼
《海底总动员》电影海报(图源网络)
相信大家一定都看过电影《海底总动员》吧,还记得里面的“尼莫Nemo”吗?它就是小丑鱼呀!小丑鱼,是一种珊瑚礁鱼类,得名于它们橘黄色的身体和白色的宽纹,酷似小丑的装扮;又因与海葵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所以又称“海葵鱼”。今天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小丑鱼的部分种类、与海葵的关系以及雌雄同体。
电影角色“尼莫”
一、小丑鱼的分类小丑鱼,是对鲈形目雀鲷科部分鱼类的俗称,包含双锯鱼属和棘颊雀鲷属。电影里的“尼莫”是眼斑双锯鱼。它的个体比较小,体长约7~17cm。它们生活在北纬25度和南纬35度之间的印度洋、红海和太平洋的浅海区,栖息在珊瑚礁和岩礁。小丑鱼外表通常为橘色或黄色,伴有黑色和红棕色,体表有白色条纹或白色斑块。
繁多的花色,加上不同品种之间的相互杂交,繁殖出来的斑纹更是变幻无穷。不过在生物学领域,目前只分为28种,所以即使在同一种类中,色彩和花纹也可能不一样。
但无论斑纹、花色怎么变化,小丑鱼们整体形态上都是相似的,大致颜色也在红、橙、黄、白、黑之间变化,偶尔也出现蓝色、粉色和绿色。
二、与海葵的友好关系
除了可爱多变的外表,小丑鱼更为人所津津乐道的,便是它们的好朋友——海葵。那么小丑鱼与海葵是如何成为互利共生的好朋友呢?今天就为大家揭晓这对在神秘深邃的海底世界中“相依为命”的好伙伴共同成长、抵御外敌的故事!
(图源网络)
首先向大家简单介绍下海葵。海葵属于刺胞动物门的海葵目,也是珊瑚的近亲。它们把自己固定在海底,活动能力不是特别强,它们“吃饭的家伙”是触须上的刺细胞——这些刺细胞能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将海葵毒素注射入猎物的身体。海葵毒素对于鱼类与甲壳类都是剧毒,小鱼小虾一旦中招就会浑身瘫痪,葬身葵口。
公主海葵 (图源网络)
那为什么小丑鱼不怕毒素,并且和海葵共同生活呢?
当小丑鱼处于幼鱼时期,它们会小心翼翼地接近海葵,从海葵有毒的触手上吸收其分泌的黏液。等到它们的全身都涂满了粘液时,就可以自由出入海葵,以海葵为家,躲避捕食者,偶尔还会解决掉海葵吃剩的食物,或者以海葵的排泄物等为食物,在海葵的触须间筑巢产卵。为了回馈海葵,小丑鱼会将海葵触须上的坏死组织、有机无机废物等清理掉,使触须保持清洁,还会为海葵提供富含氧气的海水;小丑鱼排泄物中的氮、磷等营养物质也有助于海葵里共生藻的生长繁殖。而海葵也借着小丑的自由进出,吸引其他鱼类注意,从而增加自己的捕食机会,给自己安排上伙食。
小丑鱼也因为可以在杀死其他鱼类的海葵触须当中快乐地玩耍生活而被称为“海葵鱼”。(不过,海葵鱼并不是唯一可以在海葵里生活的生物,还有清洁虾)
(图源网络)
还有个问题,是所有小丑鱼和海葵都能处成友好关系吗?
其实并不。全世界共有大约1200多种海葵,却只有10种海葵愿意和小丑鱼共同成长、抵抗外敌。每个小丑鱼物种都有自己喜好的海葵,有的只能和一种海葵共生,有的可以和好几种海葵共生,比如克氏双锯鱼就能和10种海葵共生。
(图源网络)
那小丑鱼和海葵是如何双向奔赴呢? 同一栖息地理环境小丑鱼要和海葵处于同一栖息地理环境才有可能建立共生关系。比如,一同处于珊瑚礁内湾的鞍斑双锯鱼会和汉氏大海葵双向选择,处于珊瑚礁岸边的眼斑双锯鱼会和巨形列指海葵双向选择。
挑选特定海葵小丑鱼会挑选特定的宿主海葵,可能是根据海葵释放的化学成份,也可能是根据海葵的颜色。比如,黑色鞍斑双锯鱼喜欢选择巨大的黑色海葵定居。
避免种间竞争而栖息小丑鱼会因为海葵而产生种间竞争。不过一般情况下,小丑鱼也是趋向友好相处而避免种间竞争,不同种的小丑鱼会和不同地理环境的海葵建立关系。比如,在澳大利亚蜥蜴岛,棘颊雀鲷选择水深处的单体型奶嘴海葵定居产卵,而黑双锯鱼选择的则是浅水处的群生型奶嘴海葵。
三、奇妙的社会关系刚才我们提到小丑鱼以海葵为家,而一个家庭总有爸爸妈妈和小孩。在小丑鱼这个大家族里,存在严格的一夫一妻制,妈妈是一家之主,是家族“女王”,而爸爸便是“妻管严”。在这个奇妙的海底世界,小丑鱼家族关系也是相当奇妙的——如果妈妈消失或者死亡,那么爸爸就会成为新一代“女王妈妈”,这就是小丑鱼“雌雄同体,先雄后雌”的特点。让我们展开说说!
(图源网络)
小丑鱼刚出生时是无性别的,既不是雄性也不是雌性。
而在一群小丑鱼当中,总有一只最大的小丑鱼。这一定是雌性的,并且担当着小丑鱼家族“女王妈妈”的角色。而体型第二大者为雄性,即“爸爸”,其余则是未分化性别的小鱼。在繁殖时间内,性成熟的雌鱼和雄鱼交配产卵,其余的鱼都需要“排队”等候。所以其他未分化性别的小丑鱼也有可能一辈子都不繁殖。
(图源网络)
一般来说,如果“女王妈妈”消失或死亡,那么“爸爸”会性逆转为雌鱼,成为新一代的“女王妈妈”,而在剩下的性别未分化的鱼当中,体型最大的那一条将逐渐发育为新的雄鱼;如果是“爸爸”消失或死亡,那么依然是剩下的未分化的鱼中体型最大的那条发育为新的雄鱼。
(图源网络)
(资料来源:百度、科普中国、兴国海洋农场、阿迪玩海水、珊海海洋科技、新南海、物种日历、潜水游世界、中山大学海洋科学、果壳自然)
文案:陈嘉慧
指导老师:初庆柱
出品方: 广东海洋大学水生生物博物馆 中国海洋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