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性视域下文学中孤独体验书写研究(1900

发布时间:2024-12-18 11:16

【摘要】: 20世纪初到二战之前,孤独在世界级的几位大作家的笔下都占有重要的地位。孤独成了文学书写的一个重要领域。这个时期的孤独具有独特的时代特点。本文在现代性视域下,从社会、经济、文化层面,对20世纪上半叶孤独的时代特点的成因进行分析,并将其称之为“健壮的孤独”。“健壮的孤独”作为一种积极的孤独,分析其时代特点、在文学中的渗透及表现形态,进而探究其美学价值和对现世人类精神世界的积极意义。通过对国内研究成果的分类梳理,把握20世纪上半叶孤独问题的研究程度,并分析研究的可行性。在国外研究现状中,主要梳理了“孤独”这个关键词在西方哲学和文学体系中的演变和相关研究成果,为探究“健壮的孤独”的时代特点提供依据。对“健壮的孤独”的研究是立足于现代性视域之下的。首先对现代性和孤独这两个关键词进行界定。现代性立足于对人的关切,是一种反思精神。现代性反思社会秩序,人的现实处境和人类精神上的弱点。从心理学、哲学和文学入手来研究孤独,得出孤独是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对抗世俗人生和人类异化的意识。其次,从经济制度、政治制度和社会大环境的角度分析20世纪上半叶孤独在中西方产生的原因。进而提出20世纪上半叶的孤独是具有独特的时代特征的“健壮的孤独”。接下来,阐释“健壮的孤独”的时代特点及其在文学中的渗透。“健壮的孤独”具有先觉性,是精神超然卓绝的时代先驱的呐喊;“健壮的孤独”具有反思性,是个体意识觉醒后,在对社会秩序和人的生存状况的反思中产生的悲愤;“健壮的孤独”具有反抗性,是意识到社会问题并进行反抗,反抗失败后内心的痛苦。在此基础上论述“健壮的孤独”的时代特征在文学书写中的渗透。作家在文学中描写孤独体验的根本原因是人的自由意志无法实现。为实现自由意志,作家通过对孤独体验的书写来表达自身的愿望和追求:一是用与现实世界划清界限的方式来实现保存本真自我的追求,二是通过对民族命运的书写展现批判与唤醒的心态,三是以反抗和拯救的姿态来进行抗争。然后论述“健壮的孤独”在文学中的表现形态。这里主要通过对20世纪上半叶几位书写孤独的经典作家作品的分析,来阐明孤独的三种表现形态:外式软弱与向内求索的孤独、失根的痛苦和自发的行动。卡夫卡在他的作品中表现了一种看似软弱,实则是对现实世界的反思的孤独。他用“在而不属于”来与外界划清界限,借助孤独实现心灵的自由。乔伊斯从找回民族的“真性情”出发,批判现实,寻找“民族之根”。加缪和鲁迅则主张用实际行动反抗压迫,实现对人类的拯救。最后,分析“健壮的孤独”文学书写的美学价值及意义。其一,孤独是对自我和他者没有“瞒”与“骗”的真诚,和美学讲求的真是相通的。孤独蕴含着对一切生命的无私的爱。正是对他者的关怀与世界上无处不在的矛盾发生冲突,使充满爱的心灵感受到孤独。其二,孤独具有审美救赎功能。孤独创造了有利于亲近艺术的审美心境,使艺术对现实人生的拯救成为可能。其三,孤独对现世的意义。20世纪上半叶人们所面临的精神困境在当下依然存在。对20世纪上半叶饱含着昂扬进取精神的“健壮的孤独”进行研究,以期为现代人的精神世界找到一条可能的出路。

【学位授予单位】:鲁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精品图书 安睡有方:失眠防治一本通《安睡有方——失眠防治一本通》通过有趣的语言来向读者介绍睡眠的方方面面,如睡眠的常识、做梦的一些小知识,并告诉读者失眠是什么、哪些原因可以导致失眠、怎样面对失眠问题等,希望能对被睡眠问题困扰的读者有所帮助。更多 >

网址:现代性视域下文学中孤独体验书写研究(1900 http://c.mxgxt.com/news/view/286766

相关内容

拟剧理论视域下新媒体中的明星“人设”现象研究
社交媒体时代的网络孤独现象分析
自媒体视域下大学生“网红”现象的研究
“法律,人性的低保”,以及比较研究和跨学科
中国古代文论的当代价值与意义——与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专家蒋寅先生的对话
多维视角下传统史学与现代新史学关系研究
“孤独”的研发:孤独症药物寥寥无几 ,临床期盼新药
现代“新女性”与跨媒体表演——徐静蕾明星形象研究
作家传记研究的学术史意义——读赵焕亭著《中国现代作家传记研究》随想
将人类学、社会学融入文学书写 鲁奖作家刘大先推出长篇纪实文学《去北川》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