赚快钱、被反噬,综艺究竟给演员带来了什么? 就演员群体来说,常驻综艺,人设出圈,对于他们的演艺事业是好事还是坏事?他们所面临的机遇与风险又是什么? 读娱丨yiqid...

发布时间:2024-12-18 14:47

就演员群体来说,常驻综艺,人设出圈,对于他们的演艺事业是好事还是坏事?他们所面临的机遇与风险又是什么?

读娱丨yiqiduyu

文 | 老张

《跑男第7季》播出至今,已制造了一轮又一轮的热门话题。前两天的热搜词“跑男对女演员的加成”,再次把“跑男”的几位常驻女嘉宾,推上了风口浪尖。

舆论场撕裂之处盛产流量,综艺如同一个巨大又充满诱惑力的漩涡。不论男女,就演员群体来说,常驻综艺,人设出圈,对于他们的演艺事业是好事还是坏事?他们所面临的机遇与风险又是什么?这才是更值得我们探讨的问题。

1

机遇:国民度、人气与曝光量

随着娱乐至上,流量为王的时代到来,不同类型的综艺放肆瓜分收割视频流量。这些综艺需要话题和关注度,那这些本身就拥有大量粉丝的明星,无疑是这些综艺节目争相邀请的对象。演员参加综艺给自己带来的最重要的影响就是人气与经济上的双重“加码”。

由于播出时间固定,网络可以重复收看,内容贴近全年龄段观众,在热门综艺播出的季节里,演员几乎与观众的吃喝拉撒捆绑在了一起。当艺人涉足综艺,特别是“跑男”“极挑”这样的国民级综艺,首先带来的就是人气上的高涨和稳定的曝光度。

比如Angelababy,在成为“跑男”的常驻嘉宾之后,“女汉子的人设”为她迅速积累了大批粉丝,甚至还扭转了此前她给观众带来的一些负面印象,影视、商务资源也直线上升。同样的,白鹿加盟“跑男”后,不仅打开了电视收视群体的国民度,也吸到了不少小学生粉。范丞丞在无剧可拍无剧播出的空档期,也是靠综艺维系着曝光度、话题度。可以说综艺节目给他带来的高人气远比电视剧、电影的周期要长很多。

相比较影视作品的创作周期短、产出慢、投入的物力人力多这些特点之外,综艺的特点就是短、平、快。而综艺的背后的高额经济回报,也让很多明星甘之如饴。此前就有消息称,一线明星在一季综艺的酬劳在2000万起,最高甚至达8000万。综艺的收入比影视作品高出很多,且市场上愿意“买单”的人多,演员可以顺势宣传自己的作品或营销人设,流量明星则能积累到数据,能吸到粉,能换来资源,制作方对这种互惠互利的模式也乐见其成,故多方面综合考量,演员参与综艺节目便是大势所趋。

但是综艺帮助艺人提升了人气,得到了片方、平台、导演的认可,拿到了所谓的“好饼”之后,他们靠综艺所吸来的曝光量反而成为了一把双刃剑,成为割裂观众和艺人之间的工具。

2

风险:神秘感被打破人设标签固化

当演员拥有了多重身份,距离感和神秘感就会被打破。因为只有跟观众保持一定距离,演员的神奇魔法才能得以施展。也就是说,演员必须要让渡一部分的自己给到角色和观众,这也就意味着你不能在公众面前太过暴露自己,要尽量内收,而这显然是跟综艺中标签化的人设相冲突的。

邓超因为在“跑男”里的人设过于深入人心,即使他这期间出演了《烈日灼心》这样一部极为压抑和虐心的作品,邓超在片中表演也并无问题,甚至还拿了影帝,但是仍旧让人出戏,因为大家已经没有办法忘记“跑男”里那个搞笑的他了。由此可见综艺人设对影视角色的影响之深。综艺人设对影视角色的乱入和伤害,也非常明显地体现在黄磊的身上。从《爸爸去哪儿》到《极限挑战》再到《向往的生活》,随着个人的曝光越来越多,他的神秘性也越来越被稀释,几乎再没有一个能叫得出名字的角色,不论什么角色什么故事都被演成了黄磊自己。

更典型的是“浪姐”中的姐姐们,有人受益就有人受损,不少姐姐留下了各种负面标签,比如后期被指责油腻的万茜;作妖败光路人缘的陈小纭;功利心太重想红却又没红的蓝盈莹......再比如从“花少”到“浪姐”,再到《脱口秀大会》,宁静身上的标签,完成了从“人间清醒”到“爹味女星”的大反转。

综艺的过度曝光,固化了演员本身的人设,也让演员的一颦一笑、一举一动为观众所熟知。在爆款综艺节目的催化下,观众习惯了演员的“综艺感”,一些个性化的反应,深深烙印在观众心里。这种反应一旦在其它影视剧中被捕捉,观众就会自动在已有认知里对号入座。那么,无论他如何去表达诠释,观众都会代入他在综艺中的表现。

对观众来说,作品优先角色肯定大于演员本人。影、视、综虽然都有他们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但这三者之间确实有本质上的差别,当然了,做什么以及成为谁的选择权是在当事人自己手上的。

3

如何寻找平衡点

在《我和我的经纪人》中白宇和朱亚文聊到是否上综艺话题时,朱亚文表示,这可能是障碍,也可能是台阶,就看你愿不愿意踏出这一步了。而他选择踏出的关键原因是,他相信自己有能力通过角色塑造,让观众忘掉综艺感。

不过事实证明,在上综艺之后,消耗演员的不是演技,而是更为重要的时间和心境。在当下的互联网时代,选择在综艺中“躺平”未尝不可,比如郑恺、陈赫、李晨等,已经很难为大家贡献出优秀的影视作品,所以他们运用自身性格优势,顺利扎根综艺。

一些聪明的演员也可以有效平衡影视表演和综艺表现的比重。比如沈腾和贾玲,因为本来就是喜剧演员,上的也都是喜剧类综艺,发挥的是搞笑才能和幽默魅力,人设和角色很统一,反而能够相得益彰。黄渤也常驻“极挑”但也没“被综艺影响”。这与他在综艺里的人设选择有关,他在“极挑”里展现的是高智商、高情商一面,而不是“硬拗人设”“过分搞笑”,回来演电影观众并不会有“出戏感”。所以说,并不是不建议演员上综艺,而是有一个匹配度和平衡点的问题。

张震解释自己拍戏较少的原因曾说:“如果一直不断地把自己去掏出来给大家看,我很快就消耗完毕,不会有更多新的东西带给观众。大部分时间我们是要去吸收能量,然后在工作的时候,把最好的状态给观众看。而且我对表演还是有一个憧憬和目标的。演戏是为了赚钱还是因为热爱,这个就分得蛮清楚。钱当然很重要,但对我来讲,可能不是最重要的。钱够用就好,我一直是这么觉得。”

作为一个演员,选择参与综艺让观众认识你,在短时间内是行得通的。综艺的钱虽然更好赚,但看似性价比更高的背后,也有潜在的风险,在选择上综艺之前,如何因时因势取舍才是演员首要考虑的问题。

THE END

更多文章:

沈从文与湘西,这组CP请锁死!

地下偶像是种好文化

进入2023上半场冲刺阶段,现实题材剧鏖战进行时!

当《乘风2023》不再“破浪”,“浪姐4”还剩什么?

网址:赚快钱、被反噬,综艺究竟给演员带来了什么? 就演员群体来说,常驻综艺,人设出圈,对于他们的演艺事业是好事还是坏事?他们所面临的机遇与风险又是什么? 读娱丨yiqid... http://c.mxgxt.com/news/view/292857

相关内容

演员变“综艺咖”,赚钱是快,可得到的却是反噬
中国青年报:综艺给演员带来了什么
业精于勤荒于嬉,过度上综艺会消耗一个好演员,前有邓超后有他
选对综艺,对流量艺人意味着什么?
经过罗志祥事件,普通人对演艺圈有什么看法的改变吗?
直男饭圈跨次元,篮球究竟为综艺带来了什么?
演技类综艺又将霸屏,演员对决还是导师PK?
演员挣钱都很多,为什么有的的演员还是买不起房子?
演员潜质是怎么被消耗掉的?
综艺咖怎么了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