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晓松:体面的中年人,可以打败时间

发布时间:2024-12-18 19:50

01

中年是个舆论永恒的话题。看得太多,不想聊,也懒得聊,今天抽时间聊一下。

许多人眼里,中年是三明治,上有老,下有小,只能在夹缝中求生存;也是舆论场上的靶子,只要把蘸着毒液的箭往靶子上射,总能正中靶心;中年又是小区外的电线杆,站着不动,就会被人拿着蘸有唾沫的小广告,胡乱贴上各式标签。

中年是个尴尬的年纪。代表一种上不接天,下不接地的形象,一边向生活卖笑,一边努力自嘲。总想试图抓住青春的尾巴,结果却发现青春原来是只壁虎。

有时候,真替中年人感到委屈,被贴的标签越来越多,身边的许多中年人最后连反驳的力气都没有了。

要我说,这些标签没一个是应该属于中年人的,中年人唯一的标签就应该是体面。

歌手李健曾经说过:“我觉得一个40岁的人,变得大腹便便,开始秃头,肆无忌惮地光着膀子上街,这是我非常忌讳的。人可以变老,但要老得体面一点。”

一直很想替中年人说几句话,主要源于自己的性情,一种看不惯就要跳出来拍砖的危险情绪。中年这个群体从来不需要被脸谱化,有些豁然与明辨,是人到中年才能获得的智慧。有些回望与自省,是步入中年才能剥开的迷障。——诗人牛皮明明

02

新年第一天,高晓松发了一条微博,宣布《晓说》和一切视频节目,都将于今年4月彻底结束,无数粉丝惋惜不已。

《晓说》2012年3月开播,主讲人高晓松是一个皮糙肉厚、身材走形的中年男人,他是个“知道分子”,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摇一把纸扇,能侃,能聊。

很多人喜欢高晓松,也是被他的渊博学识和个人魅力吸引,但在事业走上峰值时,他却选择抽身而去。这是需要勇气的,好多过气明星天天还恨不得搞个大新闻,只要有肉,有几个人舍得走。

很多人好奇,高晓松不说脱口秀,要去干嘛呢?

他给了大众答案:开图书馆。

他开的晓书馆是一处武装到牙齿的文艺青年阵地,最重要的是,晓书馆还是一家向大众免费开放的公益图书馆,只要是做公益,我就愿意帮他吹,这事对大家有好处,帮他吹,不丢人。高晓松不止一次说:

“在这个礼崩乐坏的时代,需要有人来做这样的事情。文学和艺术应该变成一种悲天悯人的东西,而不是只有少数知识分子掌握的东西。”

高晓松最敬佩的人是马未都,称他为“马爷”。作为中国文物收藏界的神话人物,马未都创办了中国唯一不花国家一分钱的博物馆——观复博物馆,馆内随便一个藏品,都是价值连城的古董。但在2010年8月,马未都公开宣称:新馆正式建成后,我要将所有的东西全部捐出,一件不留。

“裸捐”一出,所有朋友都来劝,但他心意不改:

“我的钱够花了,再多也使不上,文物给我的快乐也到头了,那么这些文物应该让更多的人来分享,这肯定比家里藏着更有意义。”

马未都曾说:人生有三个阶段,年轻时趋利,中年趋名。到了名利有了,第三个阶段就是安放灵魂。

这段话,对我个人很有启发。这些年,我也见过不少中年人,有名的、没名的、有钱的、没钱的、做生意的、当官的,各式各样的中年人。他们常常的状态是年龄越大,却越来越觉得迷茫。一说人生,就有一种尘埃落定的沧桑,除了名利,其他一概不再追求。

聊天所有的话题,除了聊房子、车子、孩子、女人,其他一概不聊,到了中年,做了无数件事,大部分事都是做给别人看的,却没有一件事是做给内心的。把身边所有人都对得起了,就是没有对得起自己内心。这种中年人,我是既同情、又看不上。

心理学家荣格说:“只有抛开对外物的追求,才能达到灵魂的所在。人若找不到灵魂,必将陷入空虚的恐惧,而这恐惧将挥舞长鞭,驱使他绝望盲目地追求空洞的世事。”

人至中年,我觉得应该明白一个道理:

人生中的许多追求,有些是填给嘴巴的,有些应该是填给灵魂的。人一辈子不是为了挣多少钱,走多少路,而是为了活得明白,活得通透。人生最宝贵的两样东西,一是生命,二是灵魂,老天给每个人一条命,不长,就几十年;也给了一颗心,不大,就二两重,我们能做的无非就是把命照看好,把灵魂安顿好,这样的人生就很牛叉了。

马未都

03

“同样是坐地铁,窦唯是仙,而老狼是道。”这是网友调侃老狼的一句话。

去年,老狼去坐地铁,有人就把照片发到网上。照片中的老狼,就像是地铁上任何一个普通的中年男人,狼头狼脑,头发花白。很多人都在感慨:那个曾经唱着“同桌的你”的老狼,怎么沧桑成这样了?

这些年来,老狼一直在远离人群生活。除了音乐,他把更多的时间放在了生活本身。要么出去旅行、爬山、探险,这是他从小的梦想,为此他去过非洲、还登过珠峰、爬过乞力马扎罗;许多人不知道这事,因为他不爱炒作。要么就在家看书、听音乐,他有很多藏书,熟悉他的人都知道,他还对非虚构写作富有兴趣,并长期帮助独立音乐人解除疑难杂症。

我们这时代,常见的风气就是大家都太正确,都憋着一股劲往一个方向跑,都喜欢用同一种主流的价值观来打量别人。反倒像老狼这样屏蔽自己、跟大众不那么黏糊的人,倒显得十分另类,也让我觉得十分可爱。

但高晓松却说:“看了老狼我会觉得,自己还是应该多发呆、多读书,让自己内心有一些真实的、清澈的东西。要是没他拽着,我更不知道在名利场里打滚,我会成个什么样了。”

音乐圈里,同样另类的还有朴树。

2003年,事业将要到达最高峰的朴树,突然消失在公众视野里。不商演,不接受采访,一沉寂就是10年。

外界纷纷质疑:感情问题?家庭问题?抑郁症?最大的声音是“江郎才尽了吧?”

朴树始终不曾做出任何解释。

他卖了市里的房子,在北京郊区租房住,把手机关了,远离喧嚣,过起了隐居生活。

很长一段时间,他几乎不见人,不和人交流,一整天自己待着读书、写歌。

不少人骂朴树矫情,他也不是很在意:“我会尽量去解释别人对我的误解,如果解释不了,那就只能这样吧。”

要我说,名人被大众误解是常有的事,越是不被大众误解的名人,我倒觉得很有问题,很可疑,因为太不真实。2017年4月30日,朴树时隔14年回归大众视线,发布新唱片《猎户星座》,有乐评人发文:“在人们视野中消失10年,却仍让人无法遗忘的歌手,恐怕只有朴树一人。”

印度灵修大师奥修的一句话:“一个人到了五十岁之后,应该要把自己的目光转向丛林,远离人群、社会与市集。”

跟自己相处没什么不好,真没必要非要跟大家搅在一起,最后互相谁都瞧不上谁,何必呢。敢于远离人群,学会与孤独相处的中年人就很体面。一个人贴近自然了,就能够思考得深一点。没必要那么浅薄,世界上99%的人跟你的生命都没有关系,强扭在一起,多烦呀。与自己相处,能够安心享受孤独的乐趣,这相当体面。

朴树

04

我特别讨厌大家爱说的一句话,说人生是独特个性逐渐消失的过程。好像我身边不少中年人对这句话表示认同。他们认为:年轻人可以熊,老年人可以犟,唯独夹在中间的中年人,必须循规蹈矩,活得正确且正常。

我却认为这句话非常扯淡,中年人虽然大多被生活的生活覆上了青苔,但一个体面的中年人生,在青苔之下,棱角永远不会磨灭。

2000年,陈丹青回国,接受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特聘,任教授及油画系博士生导师。

2002年的硕士考生中,一位绘画成绩位居第一,却因英语和政治各差一分落榜。陈丹青向学院通融未果。

2004年末,陈丹青递交辞呈:我之请辞,非关待遇问题,亦非人事相处的困扰。我深知,这一决定出于对体制的不适应,及不愿适应。

带完最后一拨6位学生后,陈丹青毅然离开了清华大学。走之前,他说:

不从众,保持独立人格,坚守个人的价值观,这在中国,非常难。

回国的这些年里,陈丹青在任何一个场合都说脏话,一直说那些“不合时宜”的大实话。

翻了他的《退步集》,他讲一个故事。在某个古城建设会议上,主办方请他去演讲。本来是想他帮着撑撑场面,说说漂亮话。结果陈丹青“病”犯了,说了几句:

我们正在毁灭这座古城,不是因为战争、革命,而是因为建设。贵集团已经做了很多事,尽了很多责任,我倒希望少做点什么。

最后就把建设集团得罪了,他总是试图撕碎一些虚伪的假象。

常有记者采访他——公共知识分子、作家、文化人,他不买账,只好让他给自己定义,他很诚实:“我只是一个暂时还没有学会说假话的人。”

在当代中国,一个成熟的中年人,一个名人,啥都不用干,只需要捧捧场,站站台,三年学会说话,终生学会闭嘴就能名利双收。难就难在说实话,说真话。难就难在做一堆“聪明人”中的“傻子”,这太需要勇气了。保持一个读书人该有的体面,保持独立人格和独立思考,不降志,不辱身,不媚俗,更不讨好谁,这是真的难。

这也是我所理解的体面——人至中年,更应该崇尚独立的人格和尊严,有不随大流的态度,时刻保持灵魂的自由与干净。我从来都认为,人格独立这件事,应该是一个人一生的大事,不然活得跟动物有什么区别。

05

相声圈里,与郭德纲相比,我更喜欢于谦。

2017年,我去看围炉音乐会上,黑豹乐队唱了首《Don’t break my heart》,主唱张琪在台上摇滚,唱到一半,突然来了句:“欢迎谦哥!”

当时,吓我一跳,说相声的于谦不干主业,却一头新烫的卷儿,穿着皮夹克就上去了,用带着京腔的英语唱:“Don’t break my heart,再次温柔。”

大众都傻眼了:这还是我认识的说相声的于谦吗?

没错,这就是那个常年站在郭德纲身边说相声的于谦。生活里,于谦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摇滚中年。台上,他被郭德纲戏谑,下了台,滚在红尘之中的郭德纲却羡慕他:他活得比我值!

在北京大兴,于谦有一个很大的动物园,养了大大小小数千个动物。大到马,中到藏獒,小到蛐蛐,没有于谦不玩的,他还经常招呼朋友到他的马场玩。为了养马,钱花了不少,还得自己打扫马圈,遭了不少罪,但他觉得值得。

说完相声,就喜欢往马场转,像走进了自己的小小乐园,可以在院子里喝茶、看动物,整天乐呵呵的。

于谦常说,我说的这些事,跟钱没关系,就是为了一个玩,没钱,我一样可以玩。我的人生使命就是让自己活得好好的,活得幸福快乐,让周边的朋友过得舒适惬意。

于谦今年50岁,过生日时,德云社一堆人都在微博给他祝福,没有一个人不羡慕他。本说到了“知天命”的年纪,可是工作之余,他依然喜欢喝酒、摇滚、养动物。在很多人眼里,他用很多时间做了无意义的事,但于谦自己却说:

“有人觉得玩儿充满贬义,认为玩物丧志云云,其实这才是无志之举。玩儿是一种情趣,也是一种生活态度,更是建立在高标准的生活质量之上的一种境界。”

在很多网友眼中,于谦是真正只跟随内心的“有趣的灵魂”。

常听人说中年的苦和累,我就很纳闷,为什么没有几个中年人把有趣当成人生使命。到了中年,好像被扔进了菜市场里,四面都是人声鼎沸,指指点点,但我看,真正懂得生活的人总是知道世俗生活总是需要那么一点自我得意,只有自我得意的人生,才能打败庸俗的日常,用志趣打败时间,赢得时间。

于谦

06

日本作家村上春树在《无比芜杂的心绪》中说:

“年龄增长带来的好事,我以为大体是没有的,不过年轻时看不到的东西现在可以看到了,不明白的东西现在弄明白了,这些还是让人高兴。”

到了壮年中年,最好的状态,无非就是越来越明白一些事。

一个清晰的阶段定位,不要总那么唉声怨气,不要总那么迷茫,患得患失,还要为自己的人生找到一个偶像。偶像不只是年轻人的事,而是每个人的人生的美好愿望,没有偶像指引的人生,就像海上航船失去了灯塔,茫茫大海,说翻船就翻船。

到了中年,真不是意味着只有沦落的内心,而是意味着向上的修为,看透的人生境界,开始思索如何安放灵魂这件人生大事;

中年,也从来不只有庸俗的日常,还有活出真我,活得有趣的勇气,柔软又有温度的生命态度;得过且过的人生,我劝你还是算了。要依然保持自由意志,不被绑架,更不妥协,保持独立精神,这都是人生大事。

不要最后终于活成了年少时讨厌的那个自己,这样的人生多无聊。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网址:高晓松:体面的中年人,可以打败时间 http://c.mxgxt.com/news/view/300482

相关内容

高晓松回信:疫情之下的年轻人,可以谈“诗与远方”吗?
高晓松夕又米离婚10年,如今两人的现状天差地别
高晓松和金星的友谊
高晓松:娱乐圈“危机公关”的五大步骤
高晓松蔡康永 等量齐观的对立面
高晓松谈“腕儿和明星”的区别
高晓松的人设崩塌:从书香世家到“滚出中国”,他经历了什么?
最浪漫的事!金星高晓松20年后再聚首
高晓松入职阿里这一年:从熬鸡汤到打鸡血,最后成了老毒物
高晓松家世到底有多显赫 高晓松家亲属关系图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