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判断君子与小人?孔子告诉你其实很简单

发布时间:2024-12-18 23:26

如何判断君子和小人

君子的理想,这是孔子成德教育的一项重要的目标。先来看一下君子和小人的分野。

一般意义上的君子和小人

有关君子和小人的话语在《论语》中特别多。君子和小人原本只是社会地位和身份的一个象征,君子是有地位有身份的人,是贵族和贵族子弟,《诗经·伐檀》有“彼君子兮,不素餐兮”。君子原本就是指不愁衣食的人,今天叫做“上流社会”,不是“草根阶层”。

资料图

相对君子而言,自食其力,或者自立而不一定能饱食的人,就是所谓小人,也就是普通民众,孟子所说的“在国曰百工之臣,在野曰草莽之臣”的庶人。当然庶人中还有国人和野人之分,国人是居住在都城里的,野人是生活在乡下的。

春秋时代,君子和小人开始有道德的意义,孔子虽然不是首创者,但到了他那儿,才开始真正定格。孔子把君子小人做了道德意义上的划分,君子和小人再不像从前那样仅仅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转而成了道德程度的标志,道德高尚者称为君子,道德水平低下的称为小人。孔子以后,君子不再是单纯的地位和身份的象征,更主要的则是指人的品行,人是否追求价值、坚持社会正义和人是否追求更高尚的生活的指标等,这些指标,都是做君子的重要条件。

《里仁》篇说:“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有关这样的话语历史上的解法很多。大家可能知道鲁迅先生有一篇文章讲“野人怀土,小草恋山”,实际上这样的话语是从《论语》里“小人怀土”和《易经》里面“安土敦乎仁”这样的话语中转出来的。

这句话怎么解释呢?各家解释大致不离孔子的本旨,尽管说法不完全一致。按我的理解,“君子怀德”就是君子胸装道德,“小人怀土”就是小人胸装利益,因为土是生存的首要资源。君子胸中揣着道德理想,小人心里考虑如何生存下去的生存资源,君子想着怎么走向崇高,小人惦记着如何生存。

“君子怀刑,小人怀惠。”有人说君子注重刑罚,小人注重恩惠。这样解释应该没错,但是我觉得如果按照广阔历史背景来理解的话,可能跟司马迁《报任安书》里面所自述的情怀相当。君子怀刑,因为他有身份,怕因受刑而辱没了祖先。不是怕受刑,而是怕受辱。小人怀惠,就是小人胸里装的理想,始终是如何才能得到实惠,也不是为了恩惠,而是为了生存。哪个统治者给了他实际的恩惠,就是给了他生存的资源,他就会感戴,也一定会感戴。这里的君子和小人,是上流社会和草根阶层的意思,不具有完全的道德评判的意思。

道德意义上的君子和小人

继续看下去,话语越来越严峻。《里仁》篇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喻”字有很多种意义,但在这里意义非常简洁明了,就是“明白”的意思,“懂得”的意思,“通晓”的意思。简单说来就是君子晓得义,明白义,小人懂得利,明白利。

资料图

但如果就这样简单解释的话似乎浅了一点。因为在整个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包括后世儒者的创发,和后世儒者的坚守,以及中国历史上历朝历代的政治斗争,卷入其中的君子小人之争,严重地切中了这个问题的深切意义。所以“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就不能简单地看成君子懂得义,小人懂得利这么轻松,应该以一种更深切的意义来理解。

怎么样深切理解?不能胡编乱造。孔子没讲过这样的意思就不能乱说,要顺着他的意思延伸出来,符合后世历史发展情况。

君子关注义,用义来开导他,他就明白。小人因为关注利,就用利来诱导他,他便会跟从。宋代的朱熹讲过一句话:“名以诱君子,利以钓小人。”朱子这句话很有道理,因为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确实这样,君子啊,你说他这人太好了,清流,是社会栋梁,说他支撑着这个社会的价值向前走,岸然挺立,你给他一个美名,他就会奋不顾身。小人就不同了,你跟他说这个没用,你给他利益,说一天能挣八百块钱,他就奋不顾身了!所以小人像鱼一样,你用鱼饵来钓。君子就不一样了,用利牢笼不住他,用美名却可以诱他前往。这是君子的高致和小人的卑微。

顾炎武说:“名胜于利,则小人之道消;利胜于名,则贪暴之风扇。”一个社会崇尚名还是崇尚利,决定了这个社会的清明和污秽。但是,说到底,名也是利。名是大利。当然啦,名有几种,我这儿讲的名,不是今天说的很有名的意思,朱熹这个名是道德英名,清流社会的名声,这人正,是君子仁人,勇担道义的意思。不是现在的各种明星的声望,说你声望多高,知名度多大,通过电视等媒体的铺张和喧嚣,你就更加知名。当然,这种明星的名声越大,换来的利越多。

孔子说:“君子谋道不谋食。”直接奔利去,对有身份有道德的君子来讲,既丢身份,又伤脸面。君子得利的方法跟小人不一样,君子靠学养,德行,靠责任,靠贡献,换取名声而得利。普通民众靠出苦力吃饭,小人靠投机取巧,靠坑蒙拐骗获利。靠出苦力获利的是普通民众意义上的小人,靠投机取巧和坑蒙拐骗获利的是道德上的小人。道德上的小人会钻营,巴结权贵,占据权位,用权力和利益转换。这只是一种,靠虚假名声而获利,一样是道德上的小人。这是“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的基本含义。

孔子这句话,应该说是千古不朽的,可是直到现在还有很多不明真相的人为此而指责孔子,说他讲什么君子小人,根本就不顾及老百姓的生存。这个问题一定要看清楚,不能含糊,含糊了会诋毁圣贤,人家孔子讲的不是这意思。孔子划分君子、小人,正是为了让普通人有饭吃,能更好地生存,是为民除奸邪,为国驱蠹贼。这一点到了孟子以后就更加明朗。

我们究竟应该怎样看待这段话语?为什么小人只有用利才能诱惑得住,用义来说服没有用?因为小人靠利益活命,普通民众也靠这个利生存,他们依于利而活命,所以就不忍舍弃,把利看得过重,你用利说服他,他就动。

道德上的小人,只是张大了人生之利,只图得利而不问义不义。君子就不一样,“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担待社会责任,承担文化传承的使命。这些价值,是他生命的意义所在,所以他会不惜代价去坚守,利欲不足以动其心,名位不足以移其志。一切以义为依归,这就叫做“喻于义”。

小人可以为利而丧身,君子可以为“义”而舍命。孔子说:“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孟子也说:“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小人依利活命,无利小人不活;君子靠义安身,背义君子难存。这是“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稍深一层的含义。当然你在社会中呆得越久,体会越深,理解也就越深透。可是想更深切地体会,恐怕还得借助中国历代思想家对这句话的解释,还有相关文献和理论资源的帮助,这些都是十分必要和必不可少的。

君子小人的分野,这个话题非常重要。我们甚至可以说,一个义,一个利,就写遍了中国五千年的历史。如果你问中国五千年的历史是怎样的历史,我甚至可以说就是求义与寻利的历史,就是义利之争的历史。

资料图

简单地说,我们在读历史的时候,经常看到历史中的人们,把历史上的人按照义利原则分成君子与小人两类,这两类人为了利和义的问题互相较劲,这样的情形布满了中国的历史,不管是汉晋,还是唐宋,这种情况都相当普遍。

历史中的人们,都把同时代和历史上其他时代的人们,按照看重义还是看重利的原则,划分为君子和小人。都讲要亲君子,远小人。小人一定要排斥君子,君子也一定要驱逐小人。小人自己不会承认自己是小人,而反诬君子为小人。

君子小人之争充斥中国历史。但是历史上的君子,经常在争斗中失败,尤其在政治斗争中,几乎没有成功的先例。为什么?政治本来就是利欲场,利欲,就是利欲场中的游戏规则,义是强加进去的,不符合利欲场的游戏规则,自然不能在利欲场中获胜。因为只要一动,就是犯规,就得接受黄牌警告,接下去再这样,就只有被罚下场。君子要想获胜,只有一种可能,那就是政治不再是利欲场,但这不可能,所以君子的失败是命中注定的。

下棋就得用下棋的原则,就得遵守下棋的规矩,不能用打牌的规矩去下棋。这个道理大家都懂,可是一落到实际中,大家就不甘心了。君子为什么不甘心用利欲的原则来解决政治斗争的问题?因为他们想按照自己的理想来改造政治,这是孔子奠立的优良传统,这个优良的传统,使得无数代的优秀知识分子都成了理想主义的牺牲品。当然,他们甘愿为此牺牲并因此引以为崇高,其实是为了改造政治的伟大理想和宏伟目标而甘愿牺牲自己,那是另外一回事。

王船山说:“君子小人,但争义利,不争喻不喻。即于义有所未喻,已不必为小人;于利未喻,终不可纳之于君子。”就是说君子和小人最根本的分野,不在于懂得利还是懂得义,而是看他坚守的是利的原则还是义的原则。不完全懂得义的,未必就是小人;但要是不懂利的重要性,却断难成为真正的大君子。这是对“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的更进一步的解释。

为什么?孟子说:“或劳心,或劳力。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天下之通义也。”君子也靠利养,没有利,君子连命都保不住,还有可能去坚守义的原则吗?当然,君子受养于普通民众,君子不争自己之利,但却要为百姓争利。孟子这里的小人,是地位和身份的意思,不是道德的意思,君子靠小人的劳动奉养,小人用劳动奉养君子。这是社会分工使然,这是社会通则,古今中外概莫能外。今天也一样,政府官员、知识分子、工商管理者和军队警察,都得靠老百姓辛苦的劳动来奉养,离开了老百姓的劳动,这些人都活不成。

资料图

君子为什么要反对历史上道德意义上的小人,因为这些人通过残害仁义,破坏社会公平正义的原则,抢夺身份意义上的小人的生存资源,违背天地养民的大德,悖逆君子养民的宗旨。

君子不要只坚守形式的义,这样会落空,不只是所争会落空,真实的正义也会落空。君子一定要懂得利,只有懂得利,跟小人之争才有准确的目标,否则争来争去只争一个虚名,只争得一个空无所有。争利与民,才是君子的本分,争义为己,不是大君的风范。

小人不怕君子争名,只怕君子争利,这是他们的命脉所系!跟小人争义,无关其痛痒,与小人争利却能击中其命门!所以船山才说不争喻不喻,只争义与利。君子和小人之争,断不能只争义而不争利,这样正好可以使小人在无争的情况下独占天下之利。

《易》有言曰:“天地之大德曰生,圣人之大宝曰位。何以守位曰仁,何以聚人曰财。”君子不争利,就空无养人资源,就不足以聚拢人才,就不足以得人心、凝众志。

孔子说:“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他说富贵如果能够求得,在市场里看门,维持市场秩序,那我也干。君子也求富贵,因为富贵可以养人。所以,君子不仅要懂得义,而且应该比小人更懂得利。小人只懂得一己之利,君子一方面要懂得自己之利,另一方面更要懂得天下之利!只有这样,才能坚守天下人之公利,以天下人之公利为义,才能担待起养民教民的社会责任。不是非要你忍受贫苦,才能成为君子。张横渠说:“富贵、富泽,将厚吾之生也;贫贱、忧戚,庸玉汝于成。”贫贱和富贵,都是助成君子的重要条件。不是一定要瘦骨嶙峋,才能成为君子。

当然,你要做君子,你就一定要付出代价,要限制自己的利欲,要不然你怎么能够称得上君子呢?不仅是你要主动放弃相当一部分利欲,而且客观上也这样要求你,没办法,你要想做君子,就得舍弃,就得作出必要的牺牲。你如果不舍这点利欲,你也就干脆别想捞取君子的美名,做个普通老百姓,社会舆论也会看轻你,你就会相对舒服一些。我的意思不是要大家学坏,而是告诉你学好不容易。

本文摘自《王立新讲〈论语〉》,岳麓书社出版。

原标题:如何看清身边的君子与小人?孔子告诉你其实很简单

来源:微信公众号“岳麓书社”(微信号ylss1982)

网址:如何判断君子与小人?孔子告诉你其实很简单 http://c.mxgxt.com/news/view/305935

相关内容

孔子博物馆文化讲堂·“听其言而观其行”
如何判断公众号粉丝活跃度,三招告诉你
孔子问一7岁小孩:天上有多少颗星星?小孩回答后,孔子拜其为师
亲子鉴定技术探究:如何准确判断亲属关系?
亲子鉴定如何准确判断亲缘关系?是不是亲生的?
孔子、俗话、佚名和群星,中国“四大文化名人”的另类解读
如何判断微信视频号的真实阅读量|“卢松松”视频号
孔子文化节·走笔丨当孔子“遇上”Z世代
如何判断开发商实力?看这一点就可以了
第五篇 孔子这样成为“社交明星”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