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林江湖中,流行一句话:“别拿你的业余爱好,挑战人家的饭碗”。
比如,我们的个别健身教练,在网上,扬言要“一个打十个搏击选手”——大哥,你开什么玩笑,说反了吧:你10个健身教练,能打得过一个职业搏击选手吗?
前国家散打队长、现职业搏击选手付高峰,就给出了自己的答案:我一个可以打50个健身教练——这口气,虽有点大,但也并不是不可能噢!
在一档电视节目中,来自香港的功夫巨星樊少皇,这位2岁起,就随邵氏武打演员的父亲樊梅生开始习武,并逐步成为武打明星的演员,他的功夫,特别是拳术,还是有一定基础的,可是,当约160斤重的他,在跟90多斤的世界拳王邹市明切磋时,拳王竟只用一只手,就令樊少皇显得尴尬无比了……
像樊少皇的身体条件,要比同时代功夫明星的吴京和李连杰都要出众;他从小就在香港的片场长大,祖孙三辈都是功夫演员,其武术功底还是挺不错的。
像在《叶问》中合作后,甄子丹就对媒体夸赞说:“和樊少皇合作很开心,他真的很努力,他的功夫也是不错的,身手非常好,这样对戏起来比较舒服”。
可是,很显然,在拳击规则下,樊少皇连单手的邹市明也打不过。
拳击发展百年,其专业性自不必说,就是将拳法中最简单实用的动作,单独挑出来,进行反复练习,形成攻防的条件反射——这就是邹市明们所吃的专业饭碗。
可是,像我们的一些民间武术大师,多是套路演练,或是师徒推手学习,却没有职业搏击那样的系统化、体系化、专业化、科学化的训练与实战,因此,当传武人一个个踢馆搏击时,站着进去的,却横着出来了……
中国传统武术,当然不会不能打——其在历史上,就是为打而创设,并非是专为健身而出现。只不过,历史的发展中,传武主要走向了兵器术的应用,其实战性,重点体现在了战场上。
如今是热兵器时代,又是和平时期,且是法治文明社会,传武在过去的生存条件,确实不复存在了——我们如何传承传武的“实战性”,就不得不主要让其体现在竞技体育的擂台上了。
如果,传武人也能利用当代格斗的训练、实战模式与体系,付出同样的汗水,接受一样多的擂台实战磨练,相信在当代,仍有很多传武人必然能打。
只是,现在传武人习武的方向、目的与取舍,真的是在“实战性”上吗?
其实,99%的传武人是在强身健体、修身养性上了;还有不少武林中人,目光多放在了市场利益中了——或许,这就是传武在当代,显得不太能打的真正原因吧?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